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孩子識字多少會間接影響后期學習的積極性!
為啥?
識字多的孩子,老師讀題、讀課文,他可以馬上找到位置。眼看課文、耳聽老師講課、手做筆記、腦隨時思考。
識字少的孩子,不能第一時間在課本上找到老師授課的位置。這時孩子的狀態是,眼睛不停在課本上尋找,還會偶爾看看同桌在哪兒做筆記,耳朵聽老師授課,可謂是一心多用。
識字多少間接影響著聽課效果。
看到這兒,很多家長會猜到「識字多少間接影響學習積極性」的原因。
孩子上課跟得上、聽得懂、能答對題,自信心滿滿,自然更愛學。
反之,孩子上課時一半精力在找位置、認字,舉手答題慢半拍,長此以往會削弱學習積極性。
如果面臨9月份上小學,孩子識字量還非常少,家長也別焦急。從現在開始,只要「努力+堅持」一切皆有可能!
1.帶孩子識字,別著急
揠苗助長的事,再著急咱也不能做。飯得一口一口吃,字得一點一點記。不能因著著急,就使勁兒往孩子腦中塞,結果可能事與愿違,讓孩子害怕識字。
2.帶孩子識字,有方法
枯燥的識字讓孩子提不起興趣,坐兩分鐘就想跑。興致滿滿地帶娃識字,可能惹得一肚子火氣。帶孩子識字講究方法,讓孩子識字樂在其中。
在幼兒學前識字的過程中,我選用了紅貓教育的《愛上漢字》這套識字啟蒙書。
每次認識一個字。從圖形開始,通過漢字的演化過程,把識字過程變有趣。
比如“日”
甲骨文中“日”的由來,圓圈代表太陽,里面的短橫線代表太陽會發光。這樣學漢字,漢字就好像活了,記憶過程更形象有趣。
與圖案相對的是大大的楷體書寫和拼音書寫。雖然“初見”漢字,但孩子對它“早有耳聞”,這時我帶孩子玩漢字游戲。
比如“日”,可以變成由、田、甲、電……
我們還用“日”來組詞、造句,加深漢字的印象,同時與同音字進行區別(如果有同音字的話)。
每個漢字對應一個碼碼,展現書寫過程、筆順動畫,對孩子來說新鮮又有趣,小手會不自覺地比劃。還有更多組詞、句子,讓漢字的學習更豐富。
每個漢字后有一個小故事。“日”后面的故事是“夸父追日”。寶寶看到剛剛認識的漢字很開心地指出來,無形之中復習了一遍。
把學習的漢字編進兒歌,朗朗上口。又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搭建漢字網絡。讓寶寶通過一個漢字認識一串漢字。
一套書讀完,寶寶無形中掌握了小學一二年級的重點漢字,不僅會認,還知道筆順、拼音,會組詞造句。就連與漢字有關的故事,也能講得頭頭是道。
帶娃識字小總結:
1.別著急,一次一個字。
2.有方法,比如漢字組合變新字、加筆畫變新字、通過語義聯想記憶等等。
3.結合內容創新游戲,如2。
識字需要一個過程,家有3-6歲寶寶的媽媽帶孩子練起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