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元宵佳節(jié),山西省文旅廳組織左權縣龍則村50名左權小花戲演員和文水縣西峪口村48名混秧歌演員,進京參加了由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和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聯(lián)合舉辦的“民俗展演鬧紅火 博物館里過大年”活動。
山西左權小花戲、文水混秧歌與北京白紙坊太獅、福建客家連城姑田游大龍、陜西富平老鼓、四川瀘州雨壇彩龍、川北大木偶、江西直溪巨龍、甘肅涼州攻鼓子、浙江浦江板凳龍等共十個團隊的社火表演震撼全場觀眾,吸引了來自全國三十多家媒體和線上、線下數(shù)十萬人的關注。
此次元宵節(jié)表演,左權龍則村小花戲團隊走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他們的節(jié)目不僅繼承了左權小花戲多種步法和扇法,還將跑驢、旱船等社火表演內容融合在一起,現(xiàn)場民樂隊伴奏也是左權民間音樂的多個民歌和曲牌的聯(lián)合。演員們身著色彩鮮艷的傳統(tǒng)服飾,手持五顏六色的彩扇,隨著歡快的音樂節(jié)奏翩翩起舞。他們時而圍成一圈,時而排成一列,手中彩扇如彩蝶飛舞,如飛龍在天,舞出了節(jié)日的歡騰,仿佛將元宵節(jié)現(xiàn)場觀眾帶進了太行山村的街頭巷尾。如此富有感染力的左權小花戲,歌、舞、樂生動結合,也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革命老區(qū)人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幸福生活。
文水西峪口村混秧歌表演負責人劉春杰激動地說:“這是我們的紅火第一次進北京,沒想到這么受大家歡迎?!蔽饔诨煅砀璞硌輧热葜饕粤荷饺宋锕适聻榛A,因此也稱“西峪口梁山混秧歌”,一直活躍在山西省文水縣開柵鎮(zhèn)一帶。演出隊伍中傘頭、耍弓子、打腰鼓、磕棒子、擊鏇子、抖大杉、敲馬鑼等角色代表了梁山不同的人物,他們時而排成“長蛇陣”,時而圍成“圓圈陣”,時而交叉穿梭,變中有轉,轉中有變。這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展現(xiàn)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圖文來源山西省文旅廳
華夏民意網(wǎng)編輯 張漢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