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多歲的陳先生在室內游泳館鍛煉,在常溫泳池游泳后,又躍入冷水池中,結果上岸后便暈倒在地,被緊急送醫救治。
醫生快速對陳先生進行評估,所有的征象都表明其呼吸心臟驟停,沒有生命體征。經過長達10分鐘的心肺復蘇,他才成功恢復自主循環與呼吸功能。
醫生表示,冬春交替時,交感神經受到寒冷刺激,使人體血管急劇收縮,溫度升高后血管又會舒張。如此忽冷忽熱,易導致血管反復收縮、膨脹,加重心血管負荷并使血壓不穩定,從而引發冠心病、高血壓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學會識別“信號”很重要
經常性心慌、氣短、胸悶;
睡覺時經常胸悶難受,無法平躺;
胸悶,偶有刺痛感;
激動時心跳加快,胸部有明顯不適感;
走路時間稍長或速度快時,會胸悶、氣喘、心跳加快。
??心臟驟停發作前1個小時會發出“信號”:
當上述癥狀越來越嚴重,可能會突發意識喪失的現象,如暈厥、全身抽搐或持續性意識喪失等,這是阻止心臟驟停發作的最后機會,務必盡快到醫院診治。
心肺復蘇術到底怎么做?
心肺復蘇術是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重要手段,如遇有人突然倒地,判斷無呼吸、無意識后,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術,搶救越及時成功率越高。
視頻來源:大象新聞
首先評估周圍環境是否安全,并指定一名人員撥打120、一名人員尋找AED(自動體外除顫儀);
觀察患者胸部起伏,一旦判定為心臟驟停,立刻對其進行胸外按壓;
確定按壓位置,雙手交疊、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壓30次;
30次胸外按壓結束后,進行2次人工呼吸,吹氣時用眼睛余光觀察胸廓,確認操作有效;
以30:2(30次胸外按壓、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循環進行,直至專業救援人員和設備趕到。
AED如何使用?
冬春交替
“護心法寶”請查收
頸部保暖別忽視
頸動脈狹窄、斑塊等是越來越受重視的心腦血管發病原因之一。
頸部受涼時,頸動脈會急劇收縮,若刺激到頸動脈斑塊使其脫落,有可能引發腦梗、心梗。因此,冬春季節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頸部保暖。
晨練雖好要適度
適當的運動對健康有好處。很多人都喜歡晨練,但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早上的血壓普遍較高,不宜過早進行晨練。
看季節:夏秋季6-7點為宜;冬春季8-9點為宜。
看日出:日出前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高,此時晨練對心血管系統有影響,建議在剛日出時晨練。
看周圍環境:霧天、雨雪天時不要晨練。
躺一會兒再起床
心腦血管病患者在清晨醒后,可先在床上躺一會再起床,避免心絞痛、中風等發作。
血壓平穩很重要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原因都與血壓的驟然波動有關,因此,有高血壓病史者應定期監測血壓,保持血壓平穩、防止波動至關重要。
不渴也別忘喝水
在一天的時間里,成人每公斤體重應補充35~40毫升水,適當飲水便于稀釋血液。水溫應適度,避免因過冷過熱而刺激腸胃,導致血管收縮。
科學進補適量吃
心腦血管病患者進補提倡低鹽、低脂、低糖,少葷多素,適量吃粗、雜糧,多進食一些易消化吸收且富含營養的食物,少吃肥肉、動物內臟、奶油,也不要大量喝酒、抽煙、喝涼水或吃冷的食物。
科科提醒
乍暖還寒時節宜“春捂”
中老年人群
尤其要注意保暖、穩住血壓
避免忽冷忽熱的運動方式
若出現胸悶、胸痛等癥狀
應第一時間就醫、謹防意外發生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福建衛生報、深圳衛健委
文章圖片用于公益科普,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微信公眾號/科普熊貓
抖音號/科普熊貓
新浪微博/@成都科協
今日頭條/成都科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