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東方春寒料峭,歐洲這段時間卻很熱鬧。又是人工智能峰會,又是慕安會。先是馬克龍暗戳戳指東方大國才是美國的麻煩,接著就是歐盟領導人馮德萊恩和德國外長向東方大國“示好”。
而歐洲陷入混亂的一切源頭就是美國的關稅大棒。
歐洲人的慌亂是顯而易見的,它們既希望把禍水東引,又渴望東方大國入局救他。
歐洲人能夠如愿以償嗎?美國為何這次一定要搞定歐洲呢?
(圖片摘自網絡)
☆ 在特朗普的計劃中,關稅大棒與地緣戰爭就是它的“雙槍”。這背后的支撐正是美元霸權與軍事霸權。
在此前的南海交鋒和科技創新的人工智能交鋒過程中,很顯然美國失去了對東方大國制衡的能力,如果一意孤行,很容易把自家的科技泡沫與軍事虛張聲勢戳破。所以,它既不能強行迫使東方大國臣服,又需要東方大國“配合”,起碼不搗亂。
(圖片摘自網絡)
☆ 亞洲方向的印度,日本與越南實際上已經舉手投降,剩下的那塊大肥肉就是歐洲了。
歐洲人的幻想顯然是多余的,在特朗普的算盤里,歐洲這塊肥肉如果吃不到,那么就必然會導致自己計劃失敗。所以無論怎樣,歐洲都必須接受一個事實:要么乖乖就范,交出財富。要么放手一搏,或許還有機會。
但歐洲一盤散沙,團結一致對抗美國顯然困難重重,那么,它最好的出路是什么呢?
(圖片摘自網絡)
☆拋棄政治成見向東看,或許就是歐洲人最好的生存方式。
既然歐盟很難協調立場,也許各自為戰,大國如德法等完全可以獨立自主把發展重心往東移。
因此,可預見的是,特朗普在歐洲戰略會部分成功,即歐洲很可能會最終放棄抵抗,但是結果就是歐盟分裂,歐洲的發展重新回到二戰前的狀態,淪為大國博弈的比武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