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jié)的交替,反映著五行之氣的變化,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一歲一循環(huán)。春秋相對,冬夏相對,也就是金木相對,水火相對。金旺則木折,木旺則金耗,水旺則火滅,火旺則水干。當兩種力量完全相對之時,就會彼此爭斗,兩敗俱傷,從而導(dǎo)致五行無氣,日子被廢。
春季屬木,純金之日就為廢日,同樣夏季的純水日,秋季的純木日,以及冬季的純火日,就為廢日。也就是春季的庚申辛酉日,夏季的壬子癸亥日,秋季的甲寅乙卯日,冬季的丙午丁巳日,就是四季的正廢之日。
所謂廢日,也就是日子之力與季節(jié)的氣場相互爭斗,彼此相對,從而導(dǎo)致兩敗俱傷,相互抵消,為五行無氣之日,也被稱為“四季荒蕪”之地。明日正月二十三,是寅月的庚申日,也就是今年第一個廢日。
此時月建在寅,寅申相對,于是寅月的申日就為破日,是以日子之力撞破了月建之位,從而導(dǎo)致月建之位破開,氣場外流而消耗,于是破日也被稱為大耗之日,所消耗的就是月建的氣場。寅是火的長生之地,里面藏著甲木,丙火和戊土。
所以寅木之位,就像是火的母親一樣,當寅位被沖撞之后,就加快了火氣出現(xiàn)的速度,這種讓五行加速的力量,就被稱為驛馬。申金沖撞寅木,加快了火氣出現(xiàn)的速度,寅午戌三合火,于是寅午戌月的申日,就為驛馬之日。
此時寅位被破開,則甲丙流出而消耗,木出生風,火出生熱,甲丙齊出,則升溫而刮風。然而庚申純金到寅月,其力量與季節(jié)的氣場相互抵消,五行被廢,也就是驛馬放火的力量被廢了,原本升溫的氣場,被廢日所淹沒,從而導(dǎo)致溫度不升,反而風多而降。
寅是火的長生之地,火的長生之地,也就是老陽的長生之地,人的長生之地。申是水的長生之地,也就是老陰的長生之地,祖先的長生之地。七月建申,于是七月為鬼月,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別往水邊竄。
人生于寅,鬼生于申,七月鬼正月人,申金沖寅位,也就是沖撞了人的長生之地,所以申不安床,鬼祟入房。申是秋季的開始,是金氣不斷增長的過程,萬物在四季的氣場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就是木生火長,金收水藏。
木為少陽,少陽生發(fā),則天地之氣相合,萬物生長。金為少陰,少陰收斂,則天地之氣分離,萬物枯萎。木氣主合,金氣分離,于是所有的木日都為合日,金日就為離日,庚寅辛卯金石合,庚申辛酉金石離。
所以明日是純金驛馬日,大破大耗,五行被廢,金氣分離,火出無氣,多風而不升溫,是今年第一個正廢破耗之日,不遠行,不出財,不開倉,不安床,不嫁娶等,宜靜不宜動。正月二十三,原本就是不宜出行之日。
老話說: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間。每月莫看此三天,老君爐里不煉丹,窮嘴老鼠不出庵,外面有金莫去擔。從古至今文字來,口口相傳不等閑。在民間習(xí)俗中,正月二十三為燎疳節(jié),疳是一種病,是因脾胃脆弱,或者肚中有蟲而導(dǎo)致的。
書云:疳皆脾胃之癥,亡津液之所作也。初為肥熱疳,久為瘦冷疳,五疳諸積,腹大筋靑,面黃肌瘦。此時正是木氣強旺,少陽生發(fā),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木氣強旺,必定導(dǎo)致脾胃之土衰弱,木土之間的中和之力就是火,也就是以木生火,以火生土而增強脾土之力。
所以燎疳節(jié)的主要習(xí)俗,就是用火燒走疳,被稱為“燎疳”。燎的本意就是用火焚燒,火在地曰燎,執(zhí)之曰燭,是一種祛病的習(xí)俗。此時驛馬沖寅位,五行被廢,大破大耗,純金分離,正是人們燎疳之時,是一種遠古的“驅(qū)儺”儀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