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年健康股價飆升掩蓋不了業績危機,難逃市場洗牌命運
截圖來源于華夏健康網專欄創作者《健康觀察》
2025年春節期間,AI大模型DeepSeek掀起全球熱潮,健康體檢巨頭美年健康(002044.SZ)因其“All in AI”戰略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公司相繼推出AI智能血糖管理工具“糖豆”及AI健康顧問“健康小美”,并與DeepSeek展開深度合作。受此影響,美年健康的股價在春節后迅速飆升,從4.36元/股漲至6.5元/股,短短幾日漲幅高達49.1%,創下近一年來新高。
但在股價狂歡的背后,美年健康的財務風險、業績波動、品牌信任危機等問題仍然懸而未決,AI概念的加持究竟是救命稻草,還是資本炒作的泡沫?
業績“過山車”,盈利能力持續承壓
從財務數據來看,美年健康近年來的盈利能力并不穩定,甚至呈現出下滑趨勢:2020年營業總收入為78.48億元,盈利5.51億元; 2021年營業總收入為92.16億元,盈利只有區區0.62億元,出現大幅下滑;而到了2022年營業總收入為86.16億元,盈利為負5.59億元,出現了大幅度的虧損;2023年營業總收入為108.94億元,盈利為5.06億元,再次扭虧為盈。
盡管2023年美年健康實現扭虧,但這主要是建立在2022年巨虧的基礎上。與2020年相比,公司凈利潤仍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進入2024年,美年健康的業績再度急轉直下: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71.41億元,同比下降1.96%;凈利潤僅為2463.25萬元,同比暴跌88.96%,盈利能力持續惡化。
從季度表現來看,公司第一季度營收下滑,第二季度增長有限,第三季度雖然實現3.63%的增長,但仍難以彌補前兩季度的虧損。
營銷驅動失效,銷售費用高企成隱憂
美年健康近年來銷售費用居高不下,甚至成為公司盈利能力的“吞金獸”,他們分別為:2020年銷售費用為18.99億元;2021年銷售費用為21.02億元;2022年銷售費用為20.13億元;2023年銷售費用為25.63億元(同比增長27%);2024年前三季度:17.18億元,銷售費用率24.06%。
即便在凈利潤下滑的情況下,美年健康的營銷開支依然逐年攀升。銷售費用增速遠高于總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嚴重依賴市場推廣和廣告投放拉動業績增長。
這一模式已引發監管關注,深交所曾就其高額銷售費用進行問詢。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的營銷驅動法則正在失效,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嚴重挑戰。
重資產模式拖累,財務壓力加劇
美年健康的另一大隱憂是重資產模式帶來的高額成本。一是一家2000-3000平方米的體檢中心,初始投資約2200萬元至2600萬元;二是其中,醫療設備采購成本(如彩超、內窺鏡、紅外線成像等)約1000萬元;三是目前美年健康在全國擁有600多家體檢中心,固定資產規模龐大,運營成本高昂。
雖然美年健康在民營體檢市場占據超30%的份額,但其高成本、高投入的模式,使得業績增長受限,難以實現長期穩定盈利。
品牌信任危機:假醫、錯檢、泄密,信任度下滑
近幾年,美年健康的品牌信譽問題頻發,消費者信任度嚴重下滑。案例1:癌癥錯檢,數據丟失
據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7月,合肥32歲女性小玲在合肥美年大健康做體檢,報告顯示無異常,而2019年2月,她被確診為惡性淋巴瘤晚期,2019年11月,美年體檢中心稱電腦“硬盤損壞”,無法提供原始胸片數據。無獨有偶的是2018年10月,昆明楊女士在昆明美年大健康進行體檢,報告顯示無異常,2019年2月,她因視力模糊就醫,確診肺癌晚期伴腦轉移,2019年4月,懷孕5個月的楊女士病逝。
在家屬索要體檢原始胸片時,美年健康先提供了別人的胸片,隨后又以電腦“硬盤損壞”為由,拒絕提供原始數據。
兩起案例相隔2000公里,時間相差不到一年,均涉及“硬盤損壞”,令人質疑其醫療數據的管理與真實性。
此外,美年健康還被曝出誘騙加項、隱私泄露等問題,市場口碑大幅下滑。
AI+醫療是機遇還是“講故事”?
近年來,美年健康頻頻提及“AI+醫療”戰略,希望通過智能化升級提升盈利能力。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戰略更多停留在概念階段,尚未帶來實質性業績增長。
2023年,美年健康推出AI智能血糖管理“糖豆”,但市場反響一般;2024年,宣布與DeepSeek深度合作,股價飆升近50%,但尚未看到明確的商業模式落地;短期股價暴漲,長期盈利模式不明,AI是否真的能拯救美年健康,仍是一個未知數。
股價飆升掩蓋不了業績危機
美年健康的股價飆升,是AI概念加持下的短期市場情緒推動,但長期來看,公司的盈利能力、財務狀況、品牌信任問題,都仍未解決,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其原因一是高額銷售費用帶來的盈利壓力未消;二是重資產模式導致成本高企,業績波動大;三是品牌信譽度下滑,消費者信任危機嚴重;四是 AI+醫療戰略仍停留在“講故事”階段,短期內難以帶來實質性業績增長。
對于美年健康而言,僅靠資本炒作無法真正解決經營難題。如果不能在業務創新、成本控制、品牌修復等方面取得突破,美年健康的高股價恐難以持續,甚至可能重蹈2022年的虧損覆轍。
未來,投資者需要警惕AI炒作的泡沫,而美年健康,也需要真正找到長期可持續的增長路徑,否則,即便站在AI風口,也難逃市場洗牌的命運。
來源于:健康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