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巖臺面剛裝上三個月,張女士就發現邊緣開裂。當她聯系商家時,對方卻拿出報價單:"合同里只寫了包安裝,維修要另收500元服務費。"類似案例在我們接觸的業主中屢見不鮮,今天我們就揭開花崗巖報價單里的六大隱藏陷阱。
一、材料費里的"文字游戲"
某工程隊給王先生報價每平米680元的"進口花崗巖",實際到貨卻是福建產的中等石材。報價單上常見的"印度紅""英國棕"等名稱,往往用產地特征命名低端石材。建議要求商家寫明材料的學名、等級和原產地證書。
二、加工費的"工藝拆分"
李女士的L型臺面報價單只列了臺面費用,安裝時卻被收取"轉角拼接工藝費"。常見隱形收費項目包括加厚處理(每延米+80元)、防滲處理(每平米+120元)、異形切割(每個切口+50元)。務必要求提前確認加工工藝明細。
三、運輸費的"樓層陷阱"
"包運輸不包上樓"是常見話術。某小區業主遭遇過2000元運輸費之外,又被收取每層50元的"人工搬運費"。建議明確約定送貨到戶的具體位置,特別是沒有電梯的老舊小區。
四、損耗費的"重復計算"
正規工程損耗應在5%以內,但某些報價會虛報至15%。更隱蔽的是"二次損耗"套路:先按整塊石板計算價格,切割后又將邊角料按重量二次計費。要求商家注明損耗計算方式。
五、安裝費的"項目分解"
陳先生遇到的典型拆分報價:基層處理380元/㎡,輔材費120元/㎡,人工費260元/㎡。看似明細清晰,實則將標準安裝工序拆分成多個收費項。建議對照《建筑裝飾工程工程量計算規范》核查。
六、設計費的"捆綁消費"
"免費設計"往往暗藏玄機。某裝修公司要求客戶必須選購指定品牌膠水(市場價3倍),否則設計費按500元/張圖紙收取。務必在合同中注明設計修改次數及費用標準。
防坑建議:
1.要求提供蓋公章的詳細報價單,包含材料檢測報告
2.注明損耗比例及計算方式
3.確認運輸包含的搬運范圍
4.要求設計圖紙標注具體工藝要求
5.預留5%工程款作為質量保證金
花崗巖工程平均占硬裝預算的18%,但超過60%的增項糾紛源于報價單漏洞。記住:沒有"說不清"的費用,只有"寫不明"的合同。建議收藏本文,簽訂合同前逐項核對,必要時可聘請第三方監理進行專業審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