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阿斯利康于1993年率先進入中國市場,是最早一批入華的跨國藥企。王磊曾如此回顧:
進入中國頭十年(1993-2003年),阿斯利康看重中國巨大的市場機會;第二個十年(2003-2013年),阿斯利康重視中國的生產制造;進入第三個十年(2013-2023年),阿斯利康重視中國創新。
誰都不會想到,阿斯利康在中國的第32年,關鍵詞是動蕩不安。
01
騙保案與走私案的雙重重擊
阿斯利康風波并不是于去年突然爆發,而是始于2021年。
當時其員工因涉嫌篡改基因檢測報告以騙取醫保基金而被曝光。這一事件被稱為“騙保案”,涉及阿斯利康的明星抗癌藥“泰瑞沙”。
根據相關判決書顯示,阿斯利康的醫藥代表通過自行修改基因檢測報告,或與基因檢測公司勾結篡改報告,甚至在未進行檢測的情況下出具陽性報告,從而使患者能夠使用“泰瑞沙”并享受醫保報銷。
這一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也嚴重損害了醫保基金的安全和患者的合法權益。
“騙保案”的影響是深遠的。據南方周末報道,僅深圳、福建兩地就有數十起案件開庭審理或宣判,累計涉案金額高達三千萬元,數十名阿斯利康員工被判刑,其中主犯刑期長達13年半。
該事件一下子讓阿斯利康在行業內聲名狼藉,也讓其在中國市場的經營環境變得復雜起來。
而“騙保案”風波尚未平息,阿斯利康又陷入了“走私案”的漩渦。2024年,阿斯利康被深圳海關查實涉嫌偷逃進口稅款,涉及金額高達90萬美元,相關藥品包括英飛凡和替西木單抗。
這兩款抗癌藥物中,替西木單抗尚未在中國內地獲得上市批準。
有關人員利用香港與內地藥品審批的時間差異,通過粵港走私渠道將藥品非法運入內地銷售,形成了大規模的非法獲利網絡,導致巨額稅款流失。
一直以來,阿斯利康方都在強調:這兩起案件是針對員工個人的調查,不涉及公司層面。
可隨著《移送審查起訴告知書》及《鑒定意見通知書》的寄出,阿斯利康涉嫌走私一案已升級至公司層面,阿斯利康已無法再與這兩起案件撇清關系。
2025年2月6日,阿斯利康在收到深圳海關送達的《移送審查起訴告知書》及《鑒定意見通知書》近一個月后,于其2024年財報中正式承認:公司被查涉嫌偷逃進口稅款9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56萬元),涉及英飛凡、替西木單抗兩款抗癌藥物,并可能面臨高達45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280萬元)的巨額罰款。
此情況表明,阿斯利康公司層面的案件已進入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若犯罪事實確鑿,檢察院或將對阿斯利康作為法人提起公訴。盡管案件涉及“海關”及“偷逃進口稅款”,但阿斯利康在公開表述中尚未明確將此事與長期懸而未決的藥品走私案直接聯系。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被查時涉嫌偷逃進口稅款的藥品涉案銷售額已高達約20億元。
02
王磊時代的落幕
兩起風波背后,阿斯利康中國區的管理層經歷了劇烈動蕩。
曾經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掌舵人”,2013年加入阿斯利康的王磊。在他的領導下,阿斯利康中國區業績確實出現過顯著增長,一度成為在華收入最高的跨國藥企。但隨著“騙保案”和“走私案”的爆發,王磊的管理風格和決策受到質疑。
2024年10月,王磊被帶走配合調查,11月,阿斯利康2024年三季報中透露其狀態已被變更為被拘留。
王磊時代的正式落幕。
據知情人士透露,王磊被查的原因可能與他涉嫌將走私藥品和慈善贈藥用于銷售有關。王磊的離崗不僅讓阿斯利康中國區的管理架構出現真空,也讓公司內部的員工士氣受到嚴重打擊。
在王磊被查后,阿斯利康迅速對其中國區高管團隊進行了大換血。2024年12月,Iskra Reic接替王磊成為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負責人,全面負責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市場。
但是Iskra Reic此前并無中國市場經驗,這引發了外界對其能否有效掌控阿斯利康中國復雜局面的擔憂。
03
激進文化的代價
阿斯利康的風波背后,是其激進的企業文化和管理風格所帶來的合規漏洞。很長一段時間內,王磊領導下的阿斯利康中國區是在一種以“高歌猛進”的姿態來追求業務增長的。
但業績不是白白的從天而降的,阿斯利康的醫藥代表們面臨著極高的銷售指標和業績壓力。
這種高壓的管理方式迫使很多人采用了不合規的手段,雖然帶來了短期的業績提升,但也為合規風險埋下了隱患。
有離職員工透露,阿斯利康內部曾存在一種默許甚至鼓勵員工篡改基因檢測報告的文化氛圍。
在“騙保案”中,部分醫藥代表聲稱篡改報告是出于對患者的同情,但更多人則是為了完成銷售任務和獲取高額獎金。這種以業績為導向的企業文化,使得員工在面對合規風險時選擇了鋌而走險。
此外,阿斯利康在合規管理上的漏洞也令人咋舌。盡管公司聲稱擁有完善的合規體系,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未能有效阻止員工的違規行為。
2024年,阿斯利康全球CEO蘇博科表示,公司已加強了在中國的合規團隊,并引入了駐地合規官制度,試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監控銷售人員的費用報告。而這種“亡羊補牢”的措施能否真正發揮作用,仍需時間檢驗。
04
能否回歸正軌?
隨著“騙保案”和“走私案”逐漸走向尾聲,阿斯利康在中國市場的未來走向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
一方面,公司試圖通過管理層換血和調整銷售團隊考核指標來重塑企業文化,降低對銷售業績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阿斯利康也在加大對中國的投資,繼續推進其本土化戰略。
2024年,阿斯利康在中國區的收入創下歷史新高,總營收達到64億美元,同比增長11%。
這一數據表明,盡管風波不斷,但阿斯利康在中國市場的需求依然強勁。不過,這種增長是否可持續仍是一個未知數。
隨著國內創新藥企的崛起,阿斯利康的市場份額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例如,其明星藥物“泰瑞沙”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正在被國內同類藥物逐步蠶食。
此外,阿斯利康的合規問題也為其未來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據行業人士分析,走私案和騙保案的曝光可能會對阿斯利康在中國的藥品審批和市場推廣產生不利影響。監管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可能會對阿斯利康采取更為謹慎的態度,延長審批周期甚至拒絕批準某些藥品。這意味著,阿斯利康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可能會受到嚴重阻礙。
阿斯利康的風波不僅是企業自身的問題,更是整個醫藥行業需要深刻反思的案例。近年來,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加大了在華的投資和布局。
市場的繁榮也伴隨著合規風險的增加。阿斯利康的案例表明,企業在追求業績增長的同時,必須將合規經營放在首位。
合規不僅是藥企在華發展的基礎,更是其保持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跨國藥企來說,中國市場的潛力巨大,但同時也面臨著嚴格的監管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任何違規行為都可能面臨嚴厲的處罰,甚至可能損害企業的長期發展。
此外,阿斯利康的風波也提醒了國內藥企,在國際化進程中必須注重合規管理。隨著國內藥企的出海步伐加快,合規經營將成為其在國際市場立足的重要保障。只有通過建立完善的合規體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End
寫在文末
阿斯利康的風波或許即將終結,但這場風波所引發的動蕩與不安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平息。從“騙保案”到“走私案”,阿斯利康在中國市場的種種問題暴露無遺。
無數先例告訴著后來者:在追求業績增長的同時,合規經營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只有在合規的基礎上,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走得更遠、更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