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摸著褪色的月餅模具,老花鏡片上沾著面粉。
往年這時候,三個女兒早該打電話來商量中秋安排。
可今年日歷撕到八月初十,手機安靜得像塊板磚。
這套模具還是老伴在時買的,他走后的第七個中秋,女兒們定了新規(guī)矩:每年輪流接我去過節(jié)。
大女兒在城東開超市,二女兒住教師公寓,三女兒嫁得最遠,在開發(fā)區(qū)買了電梯房。
頭兩年像走親戚。
大女婿會開車到老小區(qū)門口接,后備箱塞滿單位發(fā)的米面油。
二女兒總把我按在沙發(fā)上:"媽看電視就行",自己鉆進廚房炸藕盒。三女兒家最講究,進門先換拖鞋,外孫女追著問:"外婆洗手了嗎?"
變化是從前年體檢開始的。
那天量完血壓,三女兒把報告單拍在家族群里:"媽這指標必須控制!"
第二天我就收到三個同城快遞——大女兒寄的計步器,二女兒買的降脂茶,三女兒送來臺會說話的血壓儀。
今年中秋本該去三女兒家。
上周三我特意染黑頭發(fā),把降壓藥分裝進小藥盒。
等來的卻是視頻通話:"媽,琳琳要去參加奧數集訓,我們得陪讀..."鏡頭里三女兒身后的背景,分明是海島酒店的落地窗。
打給大女兒,她正在理貨:"按規(guī)矩該去老三家呀。"
二女兒更直接:"當初說好輪流的,臨時變卦其他姐妹怎么想?"
我攥著冰箱貼——去年二女兒家過節(jié)剩的,背面還粘著干掉的糯米粒。
中秋當天,我蒸了老伴最愛的棗泥月餅。
面還沒發(fā)好,社區(qū)小王主任來敲門:"陳老師,您家樓道有焦味..."沖進廚房時,蒸鍋燒得通紅,水早熬干了。
這事上了社區(qū)通告欄。
女兒們連夜趕回來,在樓下吵得像早市搶菜。
大女兒說該雇住家保姆,二女兒嚷著送養(yǎng)老院,三女兒抹眼淚:"要不每月多出兩千..."
現在我住在老年公寓二樓。
窗前有棵桂花樹,每天聞著花香打太極。
上周女兒們帶著月餅來看我,大女兒拎著無糖糕點,二女兒抱著血壓計,三女兒舉著新拍的CT片。
"媽,這比住家里安全。"她們齊聲說。
我笑著指窗外,幾個老姐妹正往活動室搬月餅模具。
明天中秋聯歡會,我們要教年輕人打傳統(tǒng)月餅。
女兒們走時,我把珍藏的月餅模具塞給她們。
看著汽車尾燈消失在路口,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的中秋夜——她們踮腳偷吃月餅餡,我舉著搟面杖追,老伴在院里笑得直咳嗽。
現在的月餅有流心的、冰皮的、低糖的,可最念想的,還是當年那個烤糊的棗泥月餅。
你們說,到底是現在的日子變金貴了,還是我們老人變嬌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