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遺書中提到,浙江官場20年來除了胡宗憲,其他人都在他這里拿走了大量錢財。
胡大人這是出淤泥而不染,但在嘉靖看來,胡宗憲這么做,是沒有擔當。
胡宗憲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意氣風發的高翰文到浙江,想干一番事業,胡宗憲特地去驛站見他。
不諳世事的高翰文質問胡宗憲,為什么不將浙江實情向皇上明言?
胡宗憲并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只是無奈的嘆了口氣,答非所問的回一句:“事未經歷不知難啊”。
可見胡宗憲的難,才是他不能明言的主要原因。
胡宗憲的身份,讓他左右為難
浙江一把手胡宗憲,是首輔嚴嵩的得意門生,在任何人眼中,他都是嚴黨的死忠。
他手底下的官員,是嚴黨,但他們是小閣老嚴世蕃的依附,替小閣老做事。
胡宗憲與鄭、何不是一條心,胡宗憲對他們的行為心知肚明,但從來沒有管過。
這當中有很多原因,胡宗憲入官場不是一天兩天,看得也清楚。
胡宗憲所處的位置,非常關鍵。
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朝局,都會有意無意的引起整個朝堂的軒然大波。
無論他出于公心,嘉靖都會懷疑他的動機跟背后意圖。
即使嚴黨內部,對他也有質疑,小閣老對他就不信任,甚至要逼他辭職。
胡大人要動浙江的貪墨官員,小閣老一定會暴怒,恩師會怎么看胡宗憲,難道排除異己。
朝堂會發生什么,嘉靖會怎么看待胡宗憲的舉動,誰也不知道。
貪腐并不一定是這個人道德品質敗壞,也不是這個人真的對錢財有多么大的歪心思,而是在很多的時候,貪是一種晉升的投名狀。
面對這種系統性的貪腐,胡宗憲其實是無能為力的,因為處理一個人,就等于牽連一大片人。
能做到的其實也只有“獨善其身”一條路了
浙江,乃至整個嚴黨是一個利益集團,那么要升官就要給上級納投名狀。
整個一個集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法切割。
面對這種系統性的貪腐,胡宗憲無可奈何。
如果他不是嚴嵩最喜歡的學生,要清理東南海面,他早就被排擠了。
胡宗憲身處所處政治環境錯綜復雜,懲治貪腐并不是他的第一優先級
在官場幾十年,胡宗憲的眼光格局,判斷力都是一流的。
他知道各方勢力的角逐,要獨善其身,也很難。
但是胡宗南在浙江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海上問題,所以其他事情,要放在后面。
他去覲見嘉靖時,面對皇帝的指責和逼問,問他作為一省最高官員,為什么沒有管好下屬的貪墨問題?
胡宗憲被皇帝逼得沒有辦法,只能站在嘉靖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國內天災,外部不穩定,貪墨只能放在后面去解決。
改稻為桑搞砸后,胡宗憲主動承擔責任,嘉靖將他摘出,讓他一心平定東南戰事。
胡大人也明白,這個責任太大了,如果做不好,他的腦袋就要搬家了。
畢竟消滅了海上戰事,朝廷就可以騰出手來整頓吏治,大明中興有望。
但是恩師的一封信,讓他的心徹底死了。
他不愿意為了個人私利置國家安危于不顧,也不愿意接受他的恩師的意思,他不過就是個“大奸似忠”的偽君子。
在戰場上,他站在前面,希望結束生命,只是沒有達成。
胡宗憲一定為了整頓貪腐而努力過,只是沒有任何結果而已
胡宗憲也是從新人走過來的,年輕時也一定是看不慣各種貪墨現狀,就是他的恩師嚴嵩當年也是一個熱血青年,碰壁幾十年后,才徹底黑化。
劇中并沒有介紹這段經歷,歷史上胡宗憲一直得不到重用,后來攀附了嚴黨重要人物趙文華,一年之內連升6級。
年輕的胡宗憲一定整頓過貪墨,之后無功而返,他也無可奈何。
海瑞相對胡宗憲這樣一個官場老人,身上有一股拼勁。
他對胡大人很尊重,胡宗憲回家鄉前,特地去淳安和他見面。
海瑞請求他上疏,讓他去嚴嵩老家江西分宜當知縣,這些行為在胡大人眼中是一種幼稚的行為。
于是他對海瑞說,可真要抗上,你一個小小的七品又能抗得過誰啊?你在浙江能夠震動朝廷,是因為有人要震動朝廷!
可以看到胡宗憲內心的那種絕望,他也明白一切根源在于嘉靖。
所以掙扎了幾十年,他選擇了名聲,放棄了入閣。
在取得大捷后回到家鄉,是他最好的選擇。
胡宗憲對面后世評價很淡然的說了一句“功過是非任憑后人評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