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活動公布了“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6個入選項目、6個入圍項目和1個國外考古新發現項目。其中,合浦縣草鞋村漢至六朝遺址是入圍項目之一。
草鞋村遺址公園。合浦縣申遺中心供圖
據了解,“中國考古新發現”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自2002年創辦的評選活動,每年選出6個項目,已經成為中國考古界的重要獎項之一。
草鞋村遺址位于北海市合浦縣城西南的西門江東岸,遺址經過數次發掘,主要發現漢代、六朝、唐宋、明清等時期的文化遺存,主體文化內涵是漢代合浦郡治故址。2023年至2024年,為配合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遺址進行主動發掘,發掘面積500平方米,主要發現史前時期的紅樹林堆積以及漢至六朝時期的臺基、建筑基礎、溝、坑、柱洞、古河道、墓葬等遺跡,出土大量瓦構件及陶器、銅器、鐵器、石器、木器等器物。通過發掘,進一步深化了關于草鞋村遺址范圍、布局、文化內涵、水路交通、地理環境、年代、性質等方面的認識。
草鞋村遺址公園展廳。(資料圖) 翟堅求 攝
考古發現表明,草鞋村在史前時期是海邊,在秦漢時期是島丘,其西南面是灘涂,西北、東北兩面環水。西南面發現了大面積的史前紅樹林堆積,漢代遺存到紅樹林邊緣就陡然減少,地勢也往外傾斜。西北和東北兩面都發現了古河道跡象,河道底部堆積有大量的漢至六朝時期遺物,遺物包括瓦片、陶瓷片、磚塊、木構件等。草鞋村遺址處于江海交接處,其布局形制和文化內涵與合浦戰國時期越人城池大浪古城有著明顯差異,具有廣西秦漢郡縣故址的一般特征,這對于探究秦漢時期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建置、城邑形制、管理模式和交通交流等內容具有重要價值。
草鞋村發現的史前時期紅樹林,因被突然覆蓋在厭氧環境中而得以留存,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紅樹林堆積。漢代之前的海岸堆積則反映出海岸線退縮的歷程。這些發現對于探究古代紅樹林和古代海岸線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北海日報 悅北海綜合編輯
聲明:文章及圖片僅做分享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請聯系我們處理。
悅北海 北海人都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