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從時間的角度,分享了全國男性死亡年齡的分布情況。數據顯示,跟2000年相比,2020年平均死亡年齡,從67歲提高到72歲。
作者認為,這種現象是社會經濟正向發展帶來的,也是千萬勞動者辛苦工作創造的成果之一。
從空間的角度看,全國男性死亡年齡的分布,在城市、鎮和鄉村里,又有何不同呢?
《中國人口普查年鑒》,收錄了按照前述空間分類的死亡人口數據,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答案。
有網友說,有編制的壽命,要比辛苦干活的老百姓高。這一點沒有公開可用的統計數據,城市、鎮和鄉村的死亡人口,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前述的替代數據。
一個在體制內工作并退休的人,居住在城鎮里的概率,要高過居住在鄉村。而一個辛苦工作的農民,老年居住在鄉村的概率,也會大過居住在城鎮。
這里有一個需要解釋的名詞,何謂城市、鎮和鄉村?
一句話總結:地級市轄區和縣級市的中心城區,屬于城區;縣城及其下轄的鎮中心區,屬于鎮區;鄉中心區和村莊,屬于鄉村。
下圖以分位值的形式,展示了2020年時全國男性死亡人口年齡,在城市、鎮和鄉村的分布情況,統計單位是本區域全部死亡男性人口的百分比。
在不同的年齡段,相同比例的、居住在城市里的死亡男性,其年齡普遍要比鎮和鄉村大上幾歲。
這種100%人口調查的大數據表明,居住在城市里的男性,平均壽命要比居住在縣城、鎮上或鄉村的長一些。
而居住在縣城或鎮上的男性,壽命又要比居住在鄉村的稍長一些。
所以,那些宣稱農村更美好的網友,大概只是自己一廂情愿的想法,從更大概率上講,并不是客觀現實。
50歲,于男性體力勞動者而言,是一道很重要的門檻。
數據顯示,在當年50歲以前去世的男性中,居住的城市里的,比重為7.9%,縣城和鎮上為9.9%,而鄉村則為10.4%。
從比例看,大約20%居住在縣城、小鎮或鄉村的男性,會在57歲以前去世。同一比例去世的城市人口,年齡則為60歲。
考慮到樣本量和人口年齡的穩定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城市里有20%的男性,沒活到60歲;而縣城、鎮上和農村,有20%的男性,沒能活到57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