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季開學季的到來,青少年視力健康問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近日,暨南大學附屬東莞愛爾眼科醫院接診了一名12歲男孩小笙(化名),其首次配鏡即查出雙眼近視450度,并伴有散光及斜視。這一案例為家長敲響警鐘:家長是孩子近視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定期專業眼檢不容忽視。
沉迷手機致視力“斷崖式”下降
小笙在老家上學,因父母疏于監管,養成了每日連續數小時使用手機的習慣。其實在早前校園視力篩查中,小笙就查出近視,只是父母不在身旁未及時配鏡。寒假期間,父親發現他頻繁“瞇眼”“歪頭”,開學前緊急帶其就醫。經醫學散瞳驗光檢查,小笙雙眼近視達450度,右眼散光200度、左眼散光225度,同時伴有雙眼交替性外斜視15°。
姜婷醫生看診中
“未矯正的高度近視與散光導致視物模糊,眼睛被迫過度調節,最終引發斜視。”視光與小兒眼病科姜婷醫生指出,長期近距離用眼會削弱雙眼融合能力,若不及時干預,可能造成立體視覺喪失,甚至影響未來職業選擇。目前,小笙已開始接受個性化視覺訓練,并佩戴矯正眼鏡以緩解癥狀。
開學季配鏡熱,科學防控需“四查一建檔”
姜婷醫生表示,假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缺乏戶外活動是開學后兒童近視加深的主因。有出現度數增長、也有假性近視未及時干預轉為真性近視的……對此,她強調家長應科學把握防控關鍵,警惕近視“隱匿性”危害:
一是定期專業檢查。通過藥物麻痹睫狀肌,排除假性近視干擾,獲取真實屈光度(普通驗光誤差可達100度以上);建議孩子從3歲建立屈光檔案,每年進行視力檢查,追蹤眼軸長度、角膜曲率等數據,預警近視風險。
二是加強科學用眼。遵循“20-20-20”法則:每用眼20分鐘,遠眺20英尺外物體20秒;電子屏幕使用時長控制在每天1小時內。
三是及時矯正視力。近視不僅是“看不清”,其并發癥更需警惕:高度近視(>600度)眼軸過度拉長可能導致視網膜裂孔、脫落,風險較常人高10倍;散光未矯正者長期視物模糊可引發頭痛、注意力下降,加劇近視發展;斜視使雙眼協調失衡,影響立體視覺,嚴重者需手術矯正。
“家長是孩子近視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姜婷醫生建議,開學前后應帶孩子完成四項檢查:裸眼視力、醫學驗光、眼軸測量、視功能評估,并在專業機構建立屈光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