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與婚姻的真相是什么?#
因為女性議題的普及,現在不管是影片還是網絡上的討論,大家都紛紛把視角轉向了以往在婚姻中常常被忽視的媽媽和妻子一方,使得她們在婚姻中的失望得以被看見,但這樣的敘事多了之后,也不免讓人升起一種疑問,難道在一段婚姻關系里,總是女人更容易感到失望嗎?婚姻作為一個由夫妻雙方組成的共同體,身處其中的男性不會有同樣的感受嗎?男人也會對婚姻失望嗎?
其實,在一段婚姻關系里,只要不好的情感體驗存在,那一定是指向雙方的,男人和女人都會對婚姻失望,區別只在于雙方的表現形式不一樣罷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似乎總是女性在抱怨婚姻,抒發對關系的各種不滿,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女性對婚姻失望的感受往往會比男性更強烈,在這個過程中,男性天然就被歸向了“使女性失望”的角色,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大部分人的價值判斷里,事實如何,其實取決于你所選擇的敘事邏輯。
如果你偏好“善惡對決”的敘事邏輯,當你聽見一個女性在表達對婚姻的失望時,便會本能地把她歸為受害方。那么自然而然,丈夫就只能被放在加害者的角色上,為妻子的失望負全責。
如果你偏好“情感供需系統”的敘事邏輯,當你聽見一個女性在表達對婚姻的失望時,可能會本能地把這種失望情緒理解為“關系失效”的信號,那么順著這條邏輯往下捋,你會認為丈夫作為“情感供需系統”中的一環,他也有可能是失望的。
如果你偏好“贏家通吃”的敘事邏輯,當你聽見一個女性在表達對婚姻的失望時,可能會本能地感覺厭煩。要么覺得她是自作孽,誰讓她想不開跑去結婚;要么覺得她是扮豬吃老虎,抱怨就是為了更好的向男方索取。反正夫妻之間總有一個是贏家,對婚姻失望的那個不是蠢就是壞。
以上這些敘事邏輯里,最難理解的就是“情感供需系統”的敘事邏輯,所以面對婚姻矛盾,大家總是很難想象,失望和失望其實是可以共存的。
一個人會不會失望,只和他在這段關系里最私人化的情感體驗相關,而情感體驗是一個夫妻雙方共同施加影響的過程。
所以你會發現,當我們談論失望時,一定是夫妻雙方共有的一種感受,區別只是在于,他們各自體驗到失望的落腳點不同,各自表達失望和應對失望的慣用方式也不盡相同。
接下來我們就來通過女性和男性的視角去具體拆解一下雙方在婚姻關系里的失望強度為什么會給人一種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的背后被忽視的東西是什么,如果男性也會失望,那他們又在失望什么呢?
1
為什么女性對婚姻的失望
給人感覺更強烈?
首先,女性的失望除了婚姻關系本身帶來的影響,還與女性的情感機制有關,女性天然會比男性更容易察覺到自己的感受,也更擅長于表達和維護自己的感受。
就比如在一段關系里,女性如果遭遇了一件不好的事情,諸如伴侶對自己發脾氣,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時,她們往往會選擇向朋友講述自己的遭遇,或者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己的經歷,或者直接和伴侶對質,通過言行表達自己對伴侶行為的不滿,不管具體方式是什么,大部分女性會找到一條途徑來把這種失望的信號傳遞出去,正因為如此,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更容易看到這種情緒。
但對于男性來說,他們往往比女性更難覺察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他們更傾向于通過打游戲、和朋友喝酒吹牛等方式來轉移注意力,來“忘掉”這些事情,而不是向其他人抒發自己的情緒,這其實和男性從小接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在他們眼里,“軟弱”是不被允許的,“強大”才是他們追逐的目標,所以即便有失望情緒,他們也很難第一時間識別這種情緒并且把它和其他人表達出來。
其次,女性的失望大多落腳在對“不夠被愛”的體驗上。
女性受制于社會結構,會在家庭分工中更容易被分配到一個支持男性的“大后方”位置,在這個位置上,女性承擔的更多的是一種“看不見的勞動”,諸如處理各種家庭事務、教育孩子、組織一切日常活動等等,這樣的勞動因為沒有明確的報酬去定義它的價值,也不容易給生活帶來什么天翻地覆的影響,所以很容易被周圍人忽視甚至否定,從而讓很多女性陷入到一種付出不被認可,自我存在感被壓縮的處境里。
這也是很多影視作品在表達女性對婚姻的失望的一個切口,這個切口叫做“不被理解和看見”。當我們在表達失望時,更多的是出于一種被動承受的處境,一個人為什么會失望?那當然是因為她有太多附加在他者之上的期待。
為什么女性總是在失望?因為女性一直以來都更多的被塑造成一個依附者的角色,在依附者的位置之上,我們總是需要借助伴侶來實現自身的需求,因此,當一個女性邁入婚姻時,她的很多對于未來生活的美好幻想都是寄托在伴侶身上的,當期望過多時,失望便成為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相較之下,男性則更多的被鼓勵成為一個要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人,對他們來說,他們自己就是自身期望的第一負責人,因此即便是失望,這種失望很少來自于家庭內部,而在于對自己沒有取得某種社會成就,或者沒有達到自身的一些目標的泄氣。
我們經常說“沒有期望就不會失望”,正是因為女性的社會分工會讓大部分人在家庭中更容易扮演那個從事隱形勞動,需要靠伴侶獲得美好生活的角色,所以女性難免會把一系列的自我實現需求寄托在伴侶身上,諸如自我價值的認可、生活品質的提升、情感體驗的獲得等等,當一個人附加在另一個人身上的期待過多時,產生失望的概率自然就越大。
2
男性在婚姻里也會失望嗎?
他們在失望些什么?
相較于女性,男性的失望通常會以更隱秘的形式表現出來,只要是人,大家都會天然的追求理解和被看見,這是一個人獲取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的一個重要來源,只不過不同點在于,女性對于被看見的需求落腳點通常是愛與被愛,而男性則大多數落腳在獲得認同的體驗上。
也就是說,在一段婚姻關系里,男性的失望大多是和“不被認同”的體驗息息相關的。
男性可能會因為自己的脆弱不被認同而感到失望。在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男性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變得強大,為家庭負責等等,所以他們的很多脆弱是不允許被表達的,不管是在和朋友的相處過程中,還是在社會分工上,他們更多的內化出了一種沒有感情的“工具人”屬性。
正因為如此,家庭往往會成為很多男性釋放自我,展露真實的一個安全場所,但令人失望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妻子都能夠意識到自己伴侶的這種需求,這些男性在生活中可能表現得會賺錢也能抗事,使得他們的伴侶也理所應當的把他們當成了家庭的頂梁柱,很少去關心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當他們表達脆弱時,得到的不是伴侶的鼓勵和支持,而是不理解和漠視,這種無法卸下強者人設的處境往往也成為了他們對婚姻關系感到失望的原因。
除此之外,男性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任性不被認同而感到失望。有些男性在婚前就是一種任性大男孩的形象,他們嘴甜愛撒嬌的特質在戀愛階段非常受伴侶青睞,可是一旦邁入婚姻,這種特質的吸引力往往會因為更多現實事物的介入越降越低,以前很吃這一套的伴侶現在卻對他的花言巧語無動于衷,反倒不斷抱怨他不上進,嫌棄他沒有賺錢的能力,缺乏責任心等等。
當這些自我特質在婚姻中得不到接納和認同時,他們對婚姻的失望情緒就會逐步滋生。
最后,還有一些男性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被認同而感到失望。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負擔得起家庭的重擔,也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平衡好伴侶的需求和自己的當前的發展處境之間的關系,有的男性可能掙錢能力一般,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家庭生存,也沒辦法很好的顧及到家庭的內部事務,于是總是兩頭拉扯,無法兩全。
這個時候,如果妻子不能理解他的處境,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的抱怨和嫌棄,太忙得到的是窮忙活的指責,在家又會得到不夠關心孩子的審判,對他而言,好像不管怎么選,自己都無法獲得伴侶的稱贊和認可,于是家庭就成為一個制造壓力和焦慮的地方,當他沒辦法從家庭獲得支持和理解時,自然也就會對婚姻感到失望。
所以你會發現,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其實都有可能對婚姻感到失望,這種失望是雙方的相處模式共同促成的,而不是哪一方單方施加給給對方的。所以在面對婚姻中的失望時,重要的是不要一味地沉迷在一種受害者處境里,而應該帶著一種更廣闊的視角來審視婚姻關系里出現的具體問題,把關注點從“誰讓我失望”轉移到“我該怎樣化解這種失望上來”。
當你不把他人視為滿足自身需求的工具時,才能更真實的看見彼此,當你不把自己當做困境的被動承受者,主動的去化解問題時,婚姻中的失望才會越來越少。
本文首發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