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載人飛行任務“加甘揚”計劃,再次官宣延遲到2026年,此前已經從2022年推遲到2024年。
給出來的理由,是出于對宇航員的安全考慮。但是“加甘揚”載人航天計劃的調整方案里,卻表示要同步建設印度的國家空間站。
原本,加甘揚載人飛行任務的預算只有約11億美元,為了發布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更加先進的印度國家空間站,印度一口氣把預算增加到了23.23億美元。
這個2006年就已經開始的項目,已經20年了,還沒有首飛。
五度推遲的印度加甘揚載人飛行計劃,還是老毛病,什么都想要,一步超過中美俄
我國的載人航天,是1992年9月21日立項,代號921工程,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成功進入太空。
印度在太空領域,不甘落后,本來想用美俄歐以的技術,后發超過中國,然后快速實現登月,一舉超過中美俄,結果發現系統集成也是技術活。
2006年,印度就啟動了加甘揚載人飛船研發。
2007年,印度宣布,太空返回試驗艙完成測試。
那時候,我們也著急啊,沒想到印度可以追得這么快。
我們是1999年11月20日發射的無人飛船,距離立項花了7年。
按照預定計劃,2014年,印度就可以完成載人飛行了。因為印度制定的計劃,就是飛2次無人飛船,然后飛載人飛船。
接下來,把大家整懵的操作就來了!
2018年,印度宣布加甘揚計劃,將于2022年進行載人飛行。
那么,中間這幾年,印度在做什么?不知道!
2019年6月,印度宣布與俄方簽署協議,幫助訓練4名印度的宇航員。
就在同一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開始有小心思了。
印度空間組織決定再開始建設印度國家空間站,計劃于2030年投入使用。
印度國家空間站
2020年1月7日,印度隆重介紹了赴俄訓練的4名宇航員,他們去俄參加為期11個月的體能訓練。
等他們訓練回國,印度宣布了印度國產重型運載火箭GSLV Mk3。
但印度這個運載火箭,用的固體推進,跟中國同級別的長三相比,印度的重630噸,中國的長三重425噸。
相差200噸,再加上印度的液體推進技術,跟我國相比,可謂是代差,可以想象印度的這個重型運載火箭差了多少事。
2021年8月,印度宣布,加甘揚載人飛船關鍵系統的測試均已完畢。
但眼看著2022年的載人飛行計劃的時間就快到了。2022年9月,眼看年底發射無望,印度宣布載人飛行延期到2024年。
這時候,印度的謎之操作又出現了!
2023年7月19日,印度宣布加甘揚載人飛船的服務艙推進系統測試完畢;7月22日,服務艙回收測試完畢;10月21日,無人測試成功。
整了半天,2021年8月宣布關鍵系統,都測試的什么?。?/p>
2024年2月26日,印度官宣了4名宇航員,都來自印度空軍。
這不一下子就到2024年下半年了嗎?又到了印度載人飛行任務時間。
2024年9月,印度空間組織表示,為了在進行載人飛行任務的同時,組建印度的國家空間站,決定增加加甘揚計劃的預算,從11億美元,增加至23.23億美元。
2024年11月,載人飛行又飛不成了。印度宣布載人飛行任務推遲到2025年,可能推遲到2026年。
不推遲不行啊,增加了預算之后,原本的2次無人飛行、1次載人飛行,變成了6次無人飛行、2次載人飛行,同時還要組建印度的國家空間站,時間就不夠了。
問題是,印度的載人飛行,不像我國,分成返回艙、軌道艙和推進艙,印度的只有乘員艙和服務艙。
沒有軌道艙的話,無法進行空間實驗、空間觀測等長時間在軌活動,飛72個小時就得返回了。
沒有軌道艙可以駐留太空,這怎么同時組建印度國家空間站?莫非6次無人飛行時,其中一部分艙段不返回而是留駐太空?
我國的空間站還不大,我國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透露,天宮空間站花了80億美元。印度這增加的12億美元,能成什么事呢?
印度就是什么都想要,并且要一步超過中美的那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