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北京中南海的燈光徹夜未熄,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站在巨幅中國地圖前,目光如炬地盯著海南板塊——那里正被房地產的狂潮吞噬,無數高樓在圖紙上拔地而起,卻難掩背后堆積如山的債務與爛尾樓。這位以“鐵腕”著稱的改革者,即將開啟一場關乎中國經濟命運的“拆彈行動”。
朱镕基
1992年,鄧小平南巡的春風吹遍全國,海南經濟特區成為投機者的熱土。短短兩年間,海口房價從1400元/㎡飆升至7500元/㎡,地價漲幅超30倍。開發商憑著一張土地紅線圖就能倒手10余次,甚至有寫字樓項目在挖到一半時被轉賣16次,最終接盤者發現地基竟是空蕩蕩的深坑。
朱镕基坐不住了,1993年6月,他親赴海南調研,眼前的景象讓他震驚:工地塔吊林立,卻鮮見工人施工;銀行網點24小時營業,只為快速放出炒房貸款;街頭巷尾彌漫著“要掙錢,到海南”的狂熱口號……
朱镕基了解了這些情況后,馬上組織召開省政府座談會,他在會上厲聲質問:“海口的人均住房面積已達50㎡,比北京還高!這種虛假繁榮能持續多久?”
但地方官員視房地產為“救命稻草”,一位省長在會上提出:“房地產帶動了GDP,我們哪敢踩剎車?”
朱镕基聽后拍案而起:“如果繼續放任,海南將成為第二個香港的今天!”
朱镕基回到北京后,迅速召集央行、財政部等6個部門開會,他親自起草了被稱為“十六條”的調控文件: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嚴控銀行資金流入房地產,清理違章拆借資金……每一項措施都直指要害。
6月23日,朱镕基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擲地有聲:“必須立即停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國銀行資金一律不得進入房地產!”這番話如同一聲驚雷,擊碎了投機者的美夢。次日,海南房地產泡沫瞬間崩塌,600多棟爛尾樓拔地而起,積壓資金超800億元,四大國有銀行壞賬高達300億元。
90年代的海南爛尾樓
但朱镕基深知,短痛總比長痛強,他后來回憶:“當時海南的教訓太深刻了,如果任由其發展,金融系統會全軍覆沒。”這場“拆彈行動”雖讓海南經濟短暫休克,卻為中國制造業的崛起騰出了空間。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余波未平,國內消費疲軟。已經成為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再次將目光投向房地產,但這次他選擇了“疏堵結合”的策略。
一天晚上,朱镕基用紅筆在《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草案上勾畫,突然他抬頭問秘書:“你說老百姓愿意把棺材本掏出來買房嗎?”未等秘書回答,他又自言自語:“總得有人捅破這層窗戶紙!”
次日清晨,朱镕基緊急約見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王石向他分析了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形勢。當朱镕基聽到“普通家庭6年收入可買60平米”的計算時,他猛地起身握住王石的手:“要的就是這個數!”
王石
7月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宣布停止福利分房,推行住房商品化。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風順,地方官員為增加財政收入,將土地出讓金視為“第二財政”,推高地價間接推高房價。朱镕基看在眼里,急在心頭,2002年春節,他悄然現身深圳,發現空置房率達30%,開發商卻仍在瘋狂拿地,他當面警告道:“深圳的明天就是香港的今天!”
更嚴峻的是,房地產貸款占比過高。朱镕基算過一筆賬:當時全國房地產公司60%的資金來自銀行貸款,購房者貸款占比超30%,整個行業風險如懸于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最驚心動魄的較量發生在2003年初,某直轄市為沖刺GDP,暗中放松限購政策,導致房價月漲幅突破15%。朱镕基得知后連夜召見該市領導,將舉報信摔在桌上:“你們這是要把老百姓逼上梁山!”3天后,該市緊急叫停32個“地王”項目,5名官員被問責。
2003年3月,朱镕基卸任國務院總理。卸任前,朱镕基最后一次在國務院會議上強調:“房地產過熱必須遏制,不能讓百姓淪為房奴!”
朱镕基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2003年后,房地產投資年均增速超20%,房價漲幅屢破紀錄。盡管朱镕基提出的“分稅制改革”被誤讀為房價上漲主因,但事實是:土地財政依賴、貨幣超發與投機炒作,共同編織了這場“擊鼓傳花”的游戲。
如今,當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突破40倍,當年輕人感嘆“躺平”時,朱镕基當年的警示依然振聾發聵。朱镕基主導的房改開啟了市場化進程,卻未能預見到資本力量的野蠻生長;他以“鐵腕”遏制泡沫的魄力,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改革路上永恒的平衡難題——如何在發展與民生、效率與公平之間找到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