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2》在香港上映后,迅速爆滿各大影院,甚至一票難求,兩天就突破1000萬,創下內地電影乃至所有好萊塢動畫電影在香港的開畫記錄。
然而,就在大家為這部電影歡呼的時候,一些“冷靜”的聲音出現了:“香港才700多萬人,票房頂破天也就一兩億,有啥好關注的?”
乍一聽,這話好像有點道理。畢竟,香港的人口規模確實不大,和內地動輒一天幾億的票房體量相比,似乎顯得“微不足道”。
但如果你真的以為香港市場只是個“彈丸之地”,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對于一部志在“出海”的國產電影來說,香港市場的表現至關重要,起到重要風向標作用,為什么?因為香港是一個完全自由開放的市場,無論是港片、內地片、好萊塢大片,還是日韓泰國歐洲片,只要觀眾買賬,影院就會給足排片,基本不搞地方保護主義。
除了港產本土片和好萊塢大片外,日本的《午夜兇鈴》韓國的《釜山行》 臺灣的《那些年》都在香港拿過年度前三。
這種“優勝劣汰”的開放競爭機制,讓香港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內地電影出海前的“試金石”。
而之前內地電影在香港最高記錄也只有《英雄》和《長津湖》突破過2000萬,
如果連在自己人這里都賣不動,還怎么指望它漂洋過海,去征服其他國家的觀眾呢?
《哪吒2》在香港大爆,票房一路走高,遠遠打破《英雄》《長津湖》記錄,沖擊5000萬乃至1億,大幅刷新內地電影在香港的記錄,而且相比于有香港班底主力參與的《英雄》《長津湖》,《哪吒2》這樣一部基本純內地制造的電影,在香港取得成功,則更有里程碑意義。
而《哪吒2》之所以在香港這次這么成功,顯然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因素,首先再內地大爆,在香港也引發熱潮,各大發行商紛紛響應,讓香港觀眾都十分好奇這部電影究竟為什么這么爆紅。
尤其是香港才剛經歷了最冷春節檔,不管是本土片還是好萊塢大片都紛紛票房不佳,哪吒2也被當成了如今香港影院的救市之作。
另外,哪吒的故事在中華文化中源遠流長,而香港觀眾對這個角色更是有著特殊的情感。TVB推出的電視劇《封神榜》,讓哪吒的形象在華人圈都深入人心,
《哪吒2》不僅延續了這一經典形象,還通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內核,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影片中,哪吒對命運的抗爭、對自我價值的追求,都進一步升華了哪吒形象。
除了文化共鳴,《哪吒2》的制作水平也讓香港觀眾眼前一亮。從海底龍宮坍塌到陳塘關環境特效,影片的每一個鏡頭都堪稱視覺盛宴。很多香港觀眾甚至評價其特效不遜于美國迪士尼或日本動畫。
這種高品質的視覺呈現,不僅為影片贏得了口碑,也為內地電影樹立了新的標桿。正如有觀眾所說:“《哪吒2》讓我看到了國產動畫的崛起,也讓我對未來的中國電影充滿期待。”
雖然香港只有700多萬人,但它的市場潛力卻不容小覷。首先,香港的觀影文化非常成熟,觀眾愿意為高質量的電影買單。其次,香港的票價相對較高,這也為票房增長提供了空間。
《哪吒2》在香港的火爆,還得益于一眾港星的“神助攻”,紛紛為哪吒站臺打call。
尤其是哪吒導演餃子更是周星馳骨灰級影迷,在片中有許多致敬星爺無厘頭喜劇的橋段,能讓香港觀眾也會心一笑。
而周星馳裝扮成哪吒,連寫10遍“我要看哪吒2”的新聞,也算是港片如今在內地的一種傳承。
總的來說,《哪吒2》在香港的火爆,不僅僅是票房數字那么簡單。它揭示了香港市場的“隱形Buff”:它是內地電影的“試金石”,是文化共鳴的“情感紐帶”,更是技術創新的“視覺盛宴”。
所以,下次再有人問“香港一個彈丸之地,這么關注它的票房干嘛?”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他:香港市場的“隱形Buff”,可不是一兩億票房就能概括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