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禾禾媽~
最近在追電視劇《六姊妹》,起初,我以為這是一部類似《金婚》《父母愛情》那種講述夫妻相伴歲月,歷經生活瑣碎,在平凡日常中演繹家庭溫暖與時代變遷的劇集 。
畢竟在那個年代,丈夫能摒棄重男輕女思想,婆婆能對兒媳接連生下的6個女兒一視同仁,沒有絲毫偏見,確實難能可貴。
然而,沒想到劇情發展著發展著就變味了,尤其是在父親何常勝去世,六姐妹陸續結婚出嫁后,整個劇情就直接發展到贍養老人、遺產分配等問題上去了。
真的是越看越揪心,越看越有點《都挺好》中蘇大強的感覺。
看到這里我忍不住想棄劇了,因為接下來的劇情我不用繼續看,就能猜個差不多。
01 我媽,現實中的“何家麗”
媽媽今年六十多歲,下面還有四個妹妹,也是家里的長女。
前幾年姥姥、姥爺身體都還不錯的時候,幾個姨媽和我媽媽的關系還非常好,平時還經常走動,有啥大事小情的也都會征詢媽媽的意見。
但現在,我媽已跟我這幾個姨媽,鬧到連過年都互不走動的地步了,至于原因,當然也和《六姊妹》姐妹間鬧掰的劇情如出一轍。
前幾年姥姥生病,媽媽幾乎沒有用幾個姨媽幫忙,都是自己一個人日夜守在病床前,擦身、喂飯、事無巨細的陪著姥姥,直到姥姥黯然離世。
可是姥姥一走,姥爺年事已高,獨自生活顯然成了難題,媽媽和姨媽坐在一起商議出輪流照顧姥爺的方案。
起初的時候還好,可是到了第二年,姨媽們開始抱怨,說姥爺上了年紀,生活習慣、脾氣不好,還經常生病……
總之,說來說去就是嫌棄姥爺,不想把他接到自家去照顧。
最后,姥爺輪流到媽媽拿到時間的時候,幾個姨媽竟然聯合起來,說媽媽照顧得好,姥爺也更適應,讓媽媽一直照顧下去,絕口不提之前的輪流約定。
此外,在姥爺生病花錢這件事上,那倆年輕的姨媽也不愿意出錢,甚至還說出姥爺年紀大了,生病很正常去醫院是浪費錢、隨便吃點藥就行的話。
媽媽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姥爺,心疼不已,可面對幾個姐妹的冷漠和推諉,她又滿心無奈和委屈。
一次次的爭吵一次次的失望,最終,曾經親密無間的姐妹情,如今形同陌路。
02兄弟姐妹之間再親,這三條規矩也要提前立好!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為人子女,贍養父母本該是天經地義的。
然而,現實生活中,贍養糾紛并不罕見,尤其是在一些多子女家庭中更是屢見不鮮,畢竟和尚多了沒水吃。
所以,提前制定一套贍養老人的規矩就顯得十分重要,畢竟“先小人后君子”總比到時候兄弟姐妹間撕破臉要好。
第一條:賬一定要算清楚
很多兄弟姐妹之所以在贍養老人這件事上鬧得不愉快,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賬目糊涂、各執一詞。
比如我媽姐妹幾個,每次談到在姥姥、姥爺的的贍養費上,就永遠說不清。
尤其是我媽,總覺得自己是大姐,照顧老人多出力、多花錢都是應該的,可日子久了,看著其他姨媽對費用分攤含糊其辭,心里委屈越積越多,如今再提起來,也忍不住要和大家把過往賬目一筆筆掰扯清楚。
結果大家不僅不理解媽媽的苦心,還質問她以前怎么不說,現在沒憑沒據的,誰知道她到底花了多少錢?
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小姨媽甚至還說:“咱媽生病那會,大姐忙前忙后,為啥當時啥都沒說,是不是咱媽背著我們給了你什么好處?”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在贍養老人這件事上尤其是如此。
一旦老人喪失經濟能力需要孩子贍養時,大家一定要坐在一起先商量好贍養費怎么出?怎么監管?如何確保每一筆開支都透明公開等問題。
先君子后小人,只有確保在錢上分得清清楚楚,才能避免因為賬目不清而產生矛盾,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第二條:誰也別偷懶,誰也別多扛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認知偏差心理”。
說的是人們在看待問題時,往往會因為自己的主觀想法、情感或經驗,而產生偏離事實的判斷或理解。
比如,甲和乙經常一起吃飯,甲不愛吃雞蛋,于是每次都把雞蛋給乙吃,剛開始的時候,乙還覺得挺不好意思,可時間久了,乙就開始覺得甲的雞蛋就是自己的,要是哪次甲沒給,乙心里便會涌起一股莫名的惱怒。
其實在贍養老人上,這種認知偏差也屢見不鮮。
比如在電視劇《六姊妹》中,梅婷飾演的何家麗,打小就被父母、奶奶教育說她是家里長女,應該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從小到大,家麗為這個家付出的最多。
然而,時間久了,她的付出在家人眼中便成了理所當然,沒人在意她的辛苦,甚至在奶奶生病的時候,大家自然而然的就將照顧奶奶的責任推給了她。
因此,子女們在贍養老人的時候,一定要坐下來認真談一談,盡量做到義務均攤,明確各自該承擔的時間、精力與費用份額。
當然,也要根據每個子女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適當遵從“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既不讓經濟拮據者不堪重負,也不讓精力充沛者無用武之地。
第三條:別說風涼話,也別瞎指揮
“這點事都做不好?”
這是媽媽照顧姥姥時,我經常聽到姨媽們說的一句話,尤其是小姨媽,每次給姥姥視頻打電話,但凡看到姥姥有一絲絲的狀態不佳,就會向媽媽甩出這句話。
每當聽到這句話,我心里都非常不舒服,更何況媽媽?但是每次她為了姐妹間的情誼,都隱忍不發。
然而,等姨媽們開始輪流照顧姥爺時,其他姨媽可就吃不了這個氣了。
記得有一次,姥爺在四姨媽家的時候,起夜時不小心碰到了門框,磕了個包,小姨媽看到后,立馬指責四姨媽:“怎么照顧的,咱爸起夜都不盯著,這么點事都做不好!”
四姨媽可不吃小姨媽這一套,聽到她的“風涼話”就不愿意了,你一言我一語的就干了起來,最后還把姥爺氣的不輕。
現實生活中,很多兄弟姐妹之所以因為贍養老人而關系鬧得很僵,就是因為有些子女不干活還瞎指揮,亂說風涼話。
俗話說:“惡語傷人六月寒。”
在家庭中,親人之間的惡語相向尤其具有殺傷力。
親兄妹在贍養老人這件事上說話也要謹慎,不要口無遮攔地說出可能傷人的風涼話。
如果覺得別人做的不好,自己可以接來照顧,千萬不要瞎指揮、說風涼話,不然的話日積月累的怨恨,也會讓兄弟姐妹間的關系徹底破裂。
你是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嗎?在贍養老人上你還有什么其他好的建議?
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言論,供各位有類似困擾的家長學習參考~
圖片源自網絡/侵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