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小區里面看到那些帶孩子的老人家一問,10個就有7個是孩子的外婆,也就是姥姥。主要是家里面的孩子主要是媽媽在負責,而媽媽就會更傾向于讓自己的親媽過來帶孩子,有時候事情會更好溝通一些。
所以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姥姥帶,而當孩子上幼兒園后只需要接送的時候,姥姥就要功成名退了,就要回自己的家,然后由奶奶來接手。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帶著會比較麻煩,孩子一把屎一把尿,而且孩子生病還要喂飯等等,所以姥姥帶的那幾年其實是比較辛苦的。但是我們卻發現姥姥帶大的孩子最終不太記得姥姥,反而會跟奶奶比較親。
為什么呢?這原因其實也非常的現實,非常的扎心
第1個原因:孩子的記憶中沒有小時候的印記
大部分的孩子記不清兩歲之前的事情,兩歲到三歲的事情也是模模糊糊的,所以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姥姥帶,其實他只是聽媽媽說或者聽姥姥說,但是他自己并不太清楚,他也不記得那時候經歷了什么,所以他對于姥姥的印象其實是非常淡的。
而奶奶是現在接手他的,天天見到奶奶,當然會跟奶奶更親一些。
第2個原因:姓氏傳承的觀念
一般孩子都是跟爸爸姓的,而跟爸爸姓自然跟爸爸奶奶是一邊的,跟奶奶會更加親密,比如說過年過節的時候一般都會先去奶奶家,一般會以奶奶家為主,或者是清明祭祀等活動都是以父系家族為單位。
孩子因為姓氏的原因肯定會跟爸爸家這邊的人會更加的親近,當然會跟奶奶會更加的親近。
第3個原因:父母關系的影響
現在還是很多女孩子,如果嫁得有點遠的話,可能還是以丈夫家這邊的家族為主,比如說嫁到丈夫家這邊,丈夫跟婆婆之間的距離不是很遠,那么肯定會跟婆婆更親近一些。
而自己的親媽可能離家里面有點遠,所以就沒那么親近,而且大部分的家庭都還是傾向于嫁了就是嫁到對方的家族里面,所以平時會跟父親這邊的家族會更親近一些,孩子會跟奶奶這邊互動會更多一些,當然會更親近的奶奶。
第4個原因:奶奶會更寵孩子
奶奶在三歲之前沒有帶大自己的孫子,可能會存在著一種情感的補償,所以或許會寵溺自己的孫子,孫子想要什么就可以給他買什么,就是有更多的物質的補償。其實隔輩撫養特別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姥姥在三歲之前也會給自己的外孫買東西,但是孩子已經不記得了,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就記事了,這時候自己的奶奶給自己買的,他是記得非常清楚。
第5個原因:性別認同和角色模仿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性別認同和決策模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是男孩子,可能會更傾向于模仿父親和家族中的男性角色,在模仿父親的過程中,自然就會觀察到自己的奶奶,就跟奶奶更親近一些。
第6個原因:家族的歸屬感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他會形成自我認知和家族的歸屬感,會關注自己在爸爸家族中的地位和角色,而奶奶作為爸爸這邊的重要成員,孩子會通過和奶奶的親近來強化家族中的歸屬感,滿足自我認知的需求。
所以為什么姥姥帶大而跟奶奶會更親呢?原因確實很現實。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