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浦學(xué)坤
最近,根據(jù)中國神話故事改編的動畫大片《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已成為全球單一市場票房冠軍。可以說哪吒不只是中國人百折不撓的精神符號,也是全世界都能讀懂的英雄形象。
哪吒,是我小時候就喜歡且崇拜的少年英雄。在一次“三月三”游廟會的活動中,我用藤圈套到了泥人大阿福,才逐漸了解了他的前世今生。大阿福,不就是傳說中的哪吒的化身嗎?或者說,哪吒不就是無錫大阿福的化身嗎?
據(jù)傳,遠古時代,在太湖北岸出現(xiàn)了令人可怕的神秘怪獸,其長相丑陋怪異,大頭闊嘴,無錫人稱之為“青饕”。怪獸經(jīng)常出沒山林,吞食牲畜和小孩,傷害無錫百姓。
生活在太湖之濱的無錫百姓,自古以農(nóng)耕漁桑為業(yè),不知如何降服青饕。惶恐之余祈求天老爺保佑。于是,一對名為大阿福的金童玉女受命下凡,為民除害。男童頭戴紫金冠,手拿一根神鞭;女童梳兩個環(huán)洞式發(fā)髻,手握二只神圈。
在與青饕獸決斗時,只見金童玉女神通廣大,神鞭一揮,金光四射,神圈飛旋,狂風大作,很快就把怪獸降伏在地。但聽阿福口中念念有詞,怪獸由大變小,成為阿福懷中的寵物。
無錫人為了紀念和感恩,就用惠山泥塑造了大阿福形象,供奉于家中,成為辟邪納福的吉祥物。
另傳,無錫大阿福起源于兩個名為“沙孩兒”的人形巨獸,他們身穿黑犀鎧甲,使用流星槍和水甲盾。當貪婪兇殘的青饕獸吞吃家畜和小孩時,人們驚恐萬狀,朿手無策,孫悟空也不是它的對手。后來,威力無窮的沙孩兒下凡,降伏了青饕,才使太湖北岸歲歲平安。再后來,一個因意外去世,另一個也隨之殉情。無錫人為了紀念他們,便捏制了大阿福泥人,一個叫阿福,一個叫阿禧。
傳說管傳說,泥人藝術(shù)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從“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傳說中就可看到產(chǎn)生泥人的端倪。而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陪葬俑”、唐代的“三彩”等,都是泥人燒制成的陶人。惠山泥人的起源,從惠山一帶出土的一批漢代和唐代的陶俑,就是早期的泥人“大阿福”、“和合二仙”等演變而來。只是由于泥人不易保存容易風化,只能由泥人演變成陶人留傳至今。
阿福,是無錫的吉祥物,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無錫大阿福,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化圖騰。哪吒鬧海鬧出海內(nèi)外,無錫阿福就不能走向世界,成為全世界辟邪納福、熱愛和平的吉祥物嗎?
作者簡介
浦學(xué)坤,筆名浦析,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無錫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市文聯(lián)主席。1967年開始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主要作品有:詩集《太湖魂》《海眼》《綠葉情結(jié)》、散文集《心靈的虹橋》《老浦閑聊》等,主編文學(xué)、文史類著作30多部。
關(guān)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guān)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guān)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guān)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