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深愛的老公背叛你,你會怎么做#
比另一半背叛更可怕的事實是什么?或許是你終于發現,那個人早在你懷疑之前就在不知不覺中拋棄過你。
當婚姻中過時的真相突然浮出水面,許多人會感到世界瞬間崩塌,多年前的出軌行為,盡管已經成為過去,但它的余震卻在今天襲來,讓人不由得想問一句:結婚多年,突然發現老公在幾年前出過軌,應該怎么辦?
在決定“怎么辦”之前,我們要先處理好自己“怎么想”的問題。
當情緒未被你自身充分理解的時候,你的行動往往是盲目的。如果你任由自己被情緒左右,最終要么在憤怒中作出過激決定,要么在恐懼中變得懦弱退縮。此刻為自己按下一個暫停鍵并非消極逃避,而是從容應戰的智慧體現。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說,“擾亂人們的不是客觀事件,而是人們對客觀事件的見解。”也就是說,面對另一半曾經出軌這件事,你的痛苦與動搖其實并不與事件本身直接相關,而是來自于你如何理解這個事實,如何解讀其背后的意義。
面對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認知會將你導向完成不同的情感體驗:
如果你認為背叛會將你徹底打倒,那么你會感覺自己的生活被摧毀,再沒有復原的希望;如果你覺得突然暴露的謊言是你們關系中必須面臨的重大挑戰,你就會更有動力去思考如何調整你們的婚姻,找出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如果你將忠誠視為一種動態的過程,那么比起已經犯下的錯誤,你會更關注另一半對待它的態度……
調整好自己的認知和心態,理清想法與思緒,這時你會發現“怎么辦”根本不是問題,答案會在你的腦海中自然浮現。
真正讓人走出困境的未必是迅速的行動,而是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處境,比如,搞明白自己到底為什么如此迫切地想要知道“怎么辦”——在這背后所反映的是你內心深處對掌控感的強烈渴望。
當過去的背叛真相大白,浮出水面的除了爆炸性的謊言,還伴隨著你內心中極端的失控感:你一直以為自己擁有一段穩定的婚姻,卻沒想到這是以自己的無知為前提,一旦你知曉內情,你對婚姻關系的認知、對另一半和自己的理解都像經歷了海嘯地震似的天崩地裂……你曾以為自己足夠了解另一半,信任他不會背叛你;你也曾覺得這段婚姻在你眼中就像水晶一樣透明,不存在任何看不見的盲區,但現在你才意識到這一切都只是你的錯覺。
你感到曾經穩固的現實生活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被推翻,你以為自己一直清醒理智掌控著的現實,卻只是他人的一段謊言。
這動搖了你對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掌控感。
雖然出軌發生在幾年前,可真相的揭露卻沖擊著當下的關系。你開始重新審視當下的婚姻,帶著懷疑的眼光去觀察丈夫的言行,并不斷在回憶中搜索著曾經被你所錯過的蛛絲馬跡:以前他告訴我去加班了,到底是真的加班,還是悄悄和第三者幽會?他在生日送我的禮物,會不會也買了同樣的一份送給外面的女人?他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騙我的,除了被我發現的這一次,會不會有我沒發現的更多次?
曾經習以為常的親密互動,現在變得充滿尷尬,你不知道他擁抱你時有沒有不自覺和其他女人比較;曾經令你深信不疑的承諾,現在也打了折扣,你在爭吵中不由得怒斥對方嘴里沒一句實話,連最基本的忠誠都保證不了,還有什么能靠得住……你發現自己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理所當然地信任你的伴侶,再也無法確信婚姻關系本應帶來的穩定和安全感。
你不知道這枚剛剛被挖出來的地雷是否會再次引爆,更不知道你們的婚床下還有多少枚像這樣靜靜隱藏著的地雷,不確定性本身又加劇了你心中的失控感。
更深層次中被動搖的,甚至還有你對“自我”的確定與掌控感。
因為婚姻關系也是自我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你投入情感建立這段親密關系時,你的自我概念也會與之交織,于是當你發現伴侶在你不知情時就背叛你,這也將也動搖你對自身價值和判斷與認知:
“我被騙了好幾年,為什么我沒有早點發現?難道是我太傻太天真?”
“大家都說結婚要擦亮眼睛,我卻沒認出他是一個會背叛我的壞男人,我難道瞎了嗎?”
“如果他不愛我了才出軌,為什么不離婚,反而要騙我好幾年,把我當個傻子一樣耍著玩?我在他眼里成什么樣子了?”
你不由得開始懷疑自己對真相的覺察能力,懷疑自己對愛與被愛的理解,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收獲一個不離不棄的愛人——現在的他能騙你好幾年,其他人說不定能騙你一輩子,以后你要怎么再去相信還有人會一心一意陪在你身邊,不傷害你不欺辱你?
你脫口而出的“怎么辦”正是為了對抗多重的失控感。你試圖在混亂和不確定性中趕緊抓住一些可以掌控的東西,仿佛只要找到答案,就能馬上采取行動,重新奪回對婚姻局面、對親密關系以及對自我的控制,重新把你的人生牢牢抓在手心里。
但在這里,“怎么辦”恐怕并不是問題的核心,真正的關鍵在于“怎么想”,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想要的忠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面對這樣的提問,你可能會想說:還能是怎么回事?忠誠就是不出軌,出軌就是不忠誠,這還有第二種解釋嗎?
如果你覺得你們之間的關系脆弱得像一張薄軟的餐巾紙,一旦被玷污就絕對無法恢復原狀,你這樣想也算是正確的,那么你其實也不必考慮“怎么辦”,因為在這種認知下,遭受背叛的一方沒有任何其他選擇,只有一條路走到黑,畢竟無論發生在什么時候,不管之后對方做了什么事,已經發生過的錯誤是不可能抹消的。
你之所以沒有立即據此做出應對,則是因為即便你自己也說不太清楚怎么想的,但你也隱隱約約感覺到,一次錯誤并不能完全否定個人的價值,也不能完全定義你們之間多年來的關系。
那讓我們換一種看法吧,或許你們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一張餐巾紙,而是某種更加堅韌、更有生命力的事物,比如被制成餐巾紙之前也可以是一棵樹,而生長中的樹木不一定會被傷害所破壞殆盡,在受傷之后,如果環境條件合適、受到好的照料,被切斷的樹枝上也可以發出新芽,甚至長得更高更壯。
這種看法將重新定義婚姻中的忠誠,忠誠不僅僅是等待被打破的承諾條件,更是一種發展中的動態關系,是伴侶之間持續建立信任和關懷的過程。換句話說,一個人在某個時間點上的背叛行為,并不能完全定義他整個人生或整段婚姻,忠誠不只是沒有出軌,更在于對方是否通過實際行動展現出了對家庭的責任感,對伴侶的關懷,以及對修復關系的努力。
不出軌,不代表一個人對婚姻關系的承諾和投入就一定是完整的。如果只以“有沒有出軌”來定勝負,你就會發現現實中其實存在大量“沒有出軌并不是因為忠誠”的情況:有的人由于顧慮自己的事業前途和聲譽而不敢出軌,于是當事業停滯不前,人生看起來到頭的時候他們就會破罐破摔地出軌;有的人由于壓根沒人看得上他們,缺乏機會而不出軌,但凡給個契機,什么腥的臭的都會往自己屋子里拉;更多的人不出軌是習慣了現有的生活,不是真的對伴侶懷有深厚感情或強烈責任感,他們和伴侶之間麻木且冷漠,婚姻照樣在崩潰的邊緣。
當然,舉這些例子不是說不出軌比出軌更糟糕,只是想提醒你:真正意義上的忠誠不光是不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去看主動做了什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去維系情感的聯結,在關系中承擔責任并作出改變,主動溝通并不斷努力修復和重建信任等等。
因此,要是你只關注過去發生了什么,而不去考察現在正在發生什么,以及未來可能發生什么,就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我也理解為什么很多人更愿意把自己的視角局限于“出不出軌”,因為比起復雜綜合性思考,這樣做更簡單,但注意到事物的各個方面,才能夠多方面地發掘問題,進行更全面的考慮。
在曾經出軌并隱瞞至今這件事上,你需要考察的不僅是他過去的背叛,還有他是如何反應、如何面對被揭露的真相,你要看他的行為、他的態度是否體現了他對婚姻關系的重視和對你的尊重,是否有改變的決心和執行的魄力。
如果你還覺得沒有頭緒,建議你從這三個維度開始思考:
01
他為何隱瞞?——解讀沉默背后的動機
相對于尋常出軌事件,突然發現另一半數年前曾經出軌更令人憤怒的關鍵正在于對方的隱瞞。這樣的舉動帶有強烈的自利性和自我保護動機,讓你覺得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寧可去傷害你。
但同樣是不說實話,隱瞞背后的動機也可能多種多樣:有的人是因為害怕失去另一半而緘口不言,有的人卻是輕視自己的錯誤才不提及;有的人想要用謊言保護伴侶免受傷害,有的人只是為了掩蓋自己的過錯,不想受到懲罰……
如果對方隱瞞的動機源于自我中心和對自身利益的關心,這可能意味著對方將個人利益置于你們的關系之上。
在某些情況中,隱瞞也可能是源于扭曲的保護欲,對方可能說服了自己“撒謊才對所有人都更好”,他相信在自己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后,這才是不傷害你的選擇。當然你仍然需要深入審視另一半的心理才能夠確定這是真實的,或者仍然是某種形式的自我欺騙。
還有一些情況里,隱瞞也源于對背叛行為的羞恥與內疚感,而這些感受也可以成為對方做出改變、默默為自己贖罪的催化劑。
你可以觀察對方在解釋自己的動機時是懷著坦率與真誠,還是明顯在為自己辯解、推脫自己身上的責任,如果是后者,這就表明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隱瞞只是為了逃避責任,這就需要引起你的警惕。
02
他有沒有反思?——評估悔過的深度
比錯誤更可怕的是拒絕反思自己的錯誤,如果對方在真相揭露后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污點歷史,反思自己的不忠對你和夫妻關系的傷害,他才有可能從中吸取教訓,以后不再犯錯。
真正的深刻反思不是表面上的道歉或者口頭上的后悔,而是要從根本上理解自己行為的動機、后果以及對關系的影響。
他需要對出軌動機進行自我分析,意識到是自己的何種情感需求在心中埋下了出軌的種子;
他也要對傷害有深刻的認知,能站在你的立場上理解你所感受到的失望與傷痛;
他還得重新認識你們的婚姻,看到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和責任,明白忠誠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排他性,更是一份經營感情的責任。
如果他愿意與你坦誠分享自己的思考,關注背叛的內在因素和個人責任,這就說明對方在努力做出改變與調整。
03
他是否主動彌補?——行動勝于言語
真誠的反思最終會轉化為行動,如果對方在反思背叛后能做出改變并長期堅持,這就可以說他的反思是深入且有效果的。
不要把彌補簡單為物質補償,因為沒有給你買包就認為沒有得到彌補。補償的行動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求助于專業人士,愿意投入時間精力和資源來參與你的療愈過程;比如讓自己的生活更加透明化,分享行程、積極溝通,用合理的問責制來重建信任;也可以是主動改變自己對待婚姻和家庭的態度,例如減少工作應酬,避免接觸帶來誘惑的情境,努力發起有意義的對話、表達愛意、增加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
當對方的彌補行動持續且投入,這些行動也真正回應了你在關系中感受到的缺憾和需求,那么這將比任何語言更能體現對方的真實想法,證明他對修復婚姻的渴望。
比起過往的背叛,他在背叛之后的反應才更加能夠揭示你的伴侶的性格、價值觀,以及如何對待你們之間的關系。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件瓷器,那上面將注定充滿各種不完美的裂痕,我們的成長則往往來自于如何應對這些裂痕——是任其擴大,還是學會修補?
同理,你們婚姻的未來也不取決于過往的背叛,而在于你們是否會選擇溝通、調整與改變。
本文首發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