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根據市場分析,重新調整了恒生指數的成份股構成。中信金融資產(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引發各方關注。
2024年度表現最強AMC
此前的1月16日,中信金融資產發布了《盈利預告》。該《盈利預告》稱,中信金融資產2024年度經營業績顯著增長——
“2024年度歸屬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人民幣90億元至100億元,較2023年度的人民幣17.66億元同比增長410%至466%。”
為啥增長這么強勁呢?
中信金融資產的大致解釋是:
1.資本市場全面回暖。市場回暖了,中信金融資產順勢而為,資產回報自然就增長了。
2.在集團體系的支持下,中信金融資產實現了升級和優化,行業布局更好了,自身的資產質量大幅改善了,風險抵御能力增強了。
中信金融資產的解釋有點輕描淡寫,就好像運動員奪了冠軍之后說,“主要是大家支持,發揮得比較好……”
與之相比,曾同列4大AMC(資產管理公司)的另外“3大”(中國信達、中國東方資產和中國長城資產)的2024年成績單,則難以與中信金融資產相提并論。
中國東方資產與中國長城資產還沒有公布2024年全年成績。
至9月30日3季報,中國東方資產的歸母凈利潤為6.7億元,同比增長75.88%,這張成績單規模不及中信金融資產,但相對自身還是可以的。而中國長城資產2024年半年報顯示,至2024年6月30日,歸母凈利潤為1.6億元,同比下滑80.2%。
中國信達1月27日發布《盈利警告》,預計集團2024年歸母凈利潤較2023年同期下降約40%至50%。
此種下滑,中國信達的解釋大致是:
1.企業在調結構;
2.有歷史遺留風險要消化;
3.所持不良資產規模及收入階段性下降;
4.一些房地產投資影響;
5.市場影響某些投資收益。
猛一看,中國信達仿佛和中信金融資產生活在不同的季節里。
換個角度說,中信金融資產是4大AMC中最早從舊格局改制,并入中信集團的,由此最先發力,借勢騰飛,這也從側面證明了3大AMC歸于中央匯金旗下,重塑格局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而加入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也說明了2024年中信金融資產所體現出的企業質地,得到了香港恒生指數有限公司研究的認可。
恒生綜合指數的意義
恒生指數的誕生,是1969年11月24日,應恒生銀行前主席利國偉博士倡議設立。恒生銀行于1933年3月3日誕生,因此,其時恒生指數選取的具有代表性的成分股為33只。
恒生指數最初是用來做內部參考的。隨著時間推移以及香港股市的發展,恒生指數已成為香港股市的標志。恒生指數也經歷了擴容,并推出不同意義的系列指數。今天談及香港恒生指數,既可能是特指基礎意義的恒生指數,也可能是恒生系列指數的泛稱。
1984年,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為恒生銀行的全資附屬機構,負責編算及管理恒生指數系列。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恒生指數,來自于恒生指數有限公司。
作為最基礎的恒生指數,也保持了香港藍籌股指數特點,成份股數從33只擴至38只、48只、50只……直到今天的83只。按照規劃,恒生指數成份股未來會擴容到100只。
中信金融資產被列入的恒生綜合指數,誕生于2001年10月3日。
恒生綜合指數,最初包括港股市值前200家上市公司(其時恒生指數的成份股為33只),代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97%市值,它取代的是1998年4月20日設立的恒生100指數。2025年,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已擴至505只(比2024年517只,縮減12只)。
簡單說,恒生指數代表的是香港股市最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而恒生綜合指數,則具有更廣泛的市場代表性。
截至2025年2月25日,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總數為2633只,其中主板上市公司2312家,創業板上市公司321家。恒生綜合指數505只成分股,涵蓋了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95%的市值,包含大型、中型和部分小型公司,對市場的反映更具整體意義。
香港恒生指數每季度會進行檢討和調整,通常在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2月進行,其作用是保證指數可以及時反映市場和公司兩方面的表現。
2025年恒生綜合指數新加入29家公司,同時剔除了41家公司,可見其對成份股反映市場標準的嚴格要求。
中信金融資產進入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意味著通過了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對企業市值、流動性、財務表現、行業代表性、合規治理、市場認可度等多方面的衡量,對企業是利好激勵,同時,對不良資產行業,也是一種激勵。
2025年2月21日恒生指數成份股調整情況如下
1.恒生指數
成份股數目83只,維持不變。
2.恒生中國企業指數
成份股數目維持50只。
加入: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百濟神州有限公司。
剔除:中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李寧有限公司。
3. 恒生科技指數
成份股數目維持30只。
加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智駕科技。
剔除:東方甄選控股有限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4. 恒生生物科技指數
成份股數目維持50只。
加入:先健科技公司。
剔除:宜明昂科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5. 恒生綜合指數
成份股數目由517只減少至505只。
加入(29只):
鷹君集團有限公司
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
首程控股有限公司
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
晶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同源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華潤飲料(控股)有限公司
訊飛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銳飛機有限公司
德翔海運有限公司
江西一脈陽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獅騰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華昊中天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英諾賽科(蘇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多點數智有限公司
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
冠君產業信托
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創新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萬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
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
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
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智駕科技
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
剔除(41只):
綠景(中國)地產投資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SOHO中國有限公司
周大福創建有限公司
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
惠理集團有限公司
旭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創夢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美東汽車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京基金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宜明昂科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天倫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馬可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來凱醫藥有限公司
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
科濟藥業控股有限公司
知乎
高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科笛集團
君圣泰醫藥
天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希瑪醫療控股有限公司
杭州泰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雅居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KEEP INC.
中國永達汽車服務控股有限公司
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瑞爾集團有限公司
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
星空華文控股有限公司
法拉帝股份有限公司
北森控股有限公司
海倫司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聯易融科技集團
康寧杰瑞生物制藥
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
沛嘉醫療有限公司
所有變動將于2025年3月7 日(星期五)收市后實施并于2025年3月10日(星期一)起生效。
值班編委:馬琳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