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年來,金磚國家成員數擴大至11個。“金磚+”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性力量,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新的多極化治理模式,標志著全球治理格局的重大轉變。“金磚+”減少了相關國家對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的依賴,推動全球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其中,中國扮演著核心角色。但與此同時,“金磚+”在機制協調和決策過程等方面仍面臨挑戰,需要化解內部分歧,推動深層次合作,實現可持續增長。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哈尼·貝薩達
(Hany Besada)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非洲研究所高級客座研究員
非洲經濟轉型中心高級研究員
全球南北中心副執行主任
近年來,金磚國家從最初的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擴大到了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今年還最新吸納了印度尼西亞。金磚擴容標志著全球治理格局發生了重大轉變。這種被稱為“金磚+”的新合作機制,體現了新興經濟體希望擺脫西方主導,構建一個新的國際體系的雄心壯志。通過重塑貿易、投資和外交聯盟,“金磚+”正在挑戰發達國家的傳統主導地位,提出了多邊主義的新愿景。
中國是這一轉變的核心,在推動金磚國家議程向更廣泛、更具影響力的平臺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經濟伙伴關系、基礎設施項目和戰略合作,中國正將自己塑造成重新定義全球治理的領導者,以更好地滿足“全球南方”的利益需求。這一轉變的影響深遠,標志著地緣政治權力的分配正逐漸發生重大變化。
沙特、阿聯酋和伊朗等主要能源生產國的加入,顯著提升了“金磚+”模式的全球影響力。在全球能源市場中,這些國家與俄羅斯共同組成了一個強大的集團,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石油和天然氣仍是國際貿易和經濟穩定的核心要素,“金磚+”在能源定價和供應鏈方面的影響力舉足輕重,或將與國際能源署(IEA)和經合組織(OECD)等傳統西方機構分庭抗禮。
此外,埃及和埃塞俄比亞的加入進一步增強了“金磚+”模式在非洲的地緣政治分量。非洲大陸長期以來一直是主要大國爭奪影響力的戰略要地。“金磚+”將非洲經濟體納入其框架,提供了一種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西方金融機構不同的替代性方案。長期以來,這些西方金融機構在貸款中附帶政治條件,要求借款國推行結構性改革,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這些限制條款對自身不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由金磚國家發起的新開發銀行已經開始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融資替代方案,減少它們對西方主導的金融機制的依賴。隨著金磚國家的擴容,新開發銀行有望進一步增加其資本規模和貸款能力,為發展中國家在資助大型基礎設施和發展項目時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操作空間。
“金磚+”模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其致力于減少全球貿易對美元的依賴。金磚國家的擴容納入了全球一些最大的石油出口國,這可能逐步削弱石油美元體系,為非美元能源貿易奠定了基礎。目前,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在推動以人民幣和盧布結算的雙邊貿易,印度也擴大了與部分金磚國家成員以盧比結算的貿易規模。
沙特可能接受人民幣作為石油交易的支付貨幣,同時阿聯酋也在不斷擴大本幣貿易規模。這些跡象表明,全球正逐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如果“金磚+”模式能夠成功實現多貨幣貿易結算體系,將加速推動全球向多極化金融體系轉型。在這一體系中,區域貨幣和數字支付平臺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這一趨勢對全球貿易和金融格局具有深遠影響,因為處于西方金融體系之外的國家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將“金磚+”集團視為一種替代選擇。如果這一趨勢持續發展,可能會削弱美國制裁的效力,因為美國的制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美元和SWIFT支付系統的全球主導地位。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中國作為 “金磚+”機制中最大的經濟體,在擴大規模和塑造理念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與多個“金磚+”成員深度對接,為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新的“金磚+”成員的融入使中國能夠推動更深層次的貿易和投資網絡建設。
從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全球治理理念旨在推動一個更加去中心化和多極化的國際體系。與西方模式強調自由市場和附加政治條件不同,中國倡導合作共贏,在不干涉各國內政的前提下,優先推動經濟發展。
此外,中國以國家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提供了一種與西方新自由主義政策不同的替代方案。這一模式對許多“金磚+”國家具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希望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保持對本國經濟戰略自主權的國家。
隨著中國繼續引領“金磚+”朝著更大的金融和貿易自主權邁進,其全球領導地位也得到進一步鞏固。通過推動本幣結算、替代性支付系統以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球南方”國家可能將“金磚+”視為西方主導金融秩序的一個可行替代方案。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盡管“金磚+”模式為全球新秩序描繪的圖景引人入勝,但其仍面臨諸多挑戰。該合作機制由政治體制、經濟重點和戰略利益各不相同的國家組成,這可能使成員國之間的協調工作變得復雜。例如,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緊張局勢持續存在,而俄羅斯與西方的地緣政治矛盾也為“金磚+”成員國的外交協調增加了難度。
此外,隨著新成員的加入,機制調整勢在必行,因為“金磚+”必須建立相應的治理框架,以確保決策過程的順暢和經濟合作的公平性。如何平衡沙特等能源大國與中國、印度等工業大國之間的利益,需要各方進行審慎的協商與談判。
另一個關鍵挑戰在于“金磚+”模式能否有效實施去美元化戰略。目前,全球金融體系仍深度依賴美元交易,要擺脫這一現狀,需要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成員國之間的高度信任,以及足夠的時間。
最后,盡管“金磚+”模式在挑戰西方主導地位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它還必須證明其能夠為成員國帶來切實的經濟利益。“金磚+”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能否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可持續性和可操作性的全球經濟體系,從而滿足各成員國多樣化的發展需求。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通過吸納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新興市場國家,“金磚+”顯著增強了其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在西方主導的國際機制之外提供了一種替代方案。
中國在塑造“金磚+”模式過程中的引領地位體現了其更廣泛的戰略雄心:重塑多邊主義,推動南南合作,并建立新的金融和貿易體系,以減少對西方經濟體系的依賴。盡管挑戰依然存在,但金磚“朋友圈”的擴大標志著在追求更大經濟主權和構建更平衡的全球治理框架的路上,發展中國家邁出了重要一步。
隨著“金磚+”模式的不斷發展,各成員國必須推動更深層次的合作,化解內部分歧,并建立可持續增長的機制。如果這些愿景都成為現實,“金磚+”合作機制可能會重塑未來數十年的國際關系格局,使“全球南方”成為未來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Viable surrogate"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
實習生陸添玥、萬焯燃亦有貢獻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