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后,中國跨境電商領域迎來“開門紅”。阿里巴巴國際站最新數據顯示,平臺訂單量同比大幅增長50%,核心指標全面向好。這一增長不僅印證了全球貿易格局的多元化趨勢,也凸顯了中國供應鏈與數字化能力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從區域表現看,美國市場延續了穩定增長態勢,而新興市場則成為增長主力。其中,歐洲市場訂單量同比激增70%以上,增速位列全球第一;中東、南美、亞太等市場緊隨其后,增幅均超行業平均水平。
歐洲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得益于消費品與非消費品行業的雙輪驅動。在消費品領域,美妝、箱包、消費電子、服裝及配飾、珠寶眼鏡手表、家居園藝等類目訂單量增速均超過100%。歐洲消費者對中國智能家居設備的需求激增,帶動相關品類交易額翻倍。同樣不容小覷的是五金工具、工程機械、汽車及摩托車配件等工業品類,同樣實現翻倍增長。分析認為,這與歐洲制造業復蘇及新能源產業轉型密切相關。例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成熟推動了充電樁、電池配件等產品的出口。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增長背后,AI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平臺近期接入通義千問Qwen 2.5-Max大模型,顯著提升了智能客服、市場分析和供應鏈管理的效率。 通過分析買家行為數據,AI可精準推薦商品并自動生成多語言產品描述。義烏一家外貿企業通過該功能,春節期間成功接下沙特客戶2000萬美元的箱包訂單,并快速完成中東市場布局。同時,AI可實時監測全球貿易政策變動,為商家提供關稅調整、物流延誤等風險提示。例如,在特朗普政府近期調整對華貿易政策后,平臺及時向商家推送備選市場方案,避免訂單流失。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全球貿易環境波動加劇,B2B模式因訂單規模大、利潤率高、合作周期穩定等特點,成為商家出海的首選渠道。阿里巴巴國際站覆蓋全球190多個市場、擁有超5000萬活躍專業買家的生態優勢,進一步放大了這一模式的抗風險能力。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開門紅”不僅是中國外貿韌性的縮影,更揭示了全球貿易向多極化、數字化演進的大趨勢。隨著AI技術與本地化基建的深度融合,中國商家正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搶占新一輪全球化紅利。正如業內人士所言:“在不確定的貿易環境中,B2B出海平臺已成為中國供應鏈連接全球的最短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