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放話了,如果可以為烏克蘭贏得和平,或者說烏克蘭可以加入北約,那么他愿意辭去總統職務。前者是個臺階,后者是個臉面。
眼看特朗普和普京在沙特的會談日期越來越近,而德國大選又出現了不利于烏克蘭的結果,烏克蘭實際上已經撐不下去了【參見《衛星啟示錄》】。此時的澤連斯基,似乎已經無路可走,只能選擇辭職。當然,他得給自己留點面子,那就是如果烏克蘭能夠加入北約,也算是他這些年來有了一點成果。現如今,加入歐盟是不要想了,只要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國家堅持己見,歐盟就有一萬個理由拒絕烏克蘭入盟。而北約還存在一點希望,畢竟,在這個武裝組織里,只要美國點頭,烏克蘭還是有希望的,但那要看特朗普的心情。
從澤連斯基和特朗普的關系來看,特朗普絕對不會給烏克蘭這個面子,兩人之間畢竟是有私仇的。2020年,特朗普曾經希望用拜登兒子在烏克蘭的罪行來打擊和自己競選總統的拜登,但澤連斯基出賣了特朗普,否則的話,特朗普可能會繼續呆在白宮以完成自己的復興大業。但這個復興大業卻中途被打斷,即便這件事澤連斯基不占主要責任,睚眥必報的特朗普也不會忘了澤連斯基的一箭之仇,更何況,報這個仇并沒有什么代價和為難之處。
不過,我認為,如果澤連斯基退出,烏克蘭未必沒有加入北約的機會。畢竟,特朗普致力于俄烏和談,既不是為了俄羅斯,也不是為了烏克蘭。美國的利益才是他的目標。而美國的利益也絕不僅僅只是烏克蘭這個國家的資源。更為重要的利益還是在于控制歐洲。試問:如果俄烏戰爭停下來,歐洲是不是會和俄羅斯重新交好?俄羅斯的能源是不是再一次重新進入歐洲?
這是特朗普需要面對的最大問題。從之前特朗普的四年到拜登的四年,一共八年時間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特朗普和拜登勢不兩立,但他們在對待中國的政策卻是保持一致的。而在對待歐洲的政策上雖然看上去做法迥異,但最終的目的卻也是一致的。拜登支持烏克蘭,是想要把歐洲綁架在美國的戰車上;而特朗普強行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其實是更進一步的讓歐洲成為美國的馬前卒。同樣都是被美國驅使,歐洲自然希望被拜登綁在戰車上,而不是被特朗普用鞭子趕著沖在戰車的前面。本質雖然都是成為美國的犧牲品,但拜登給歐洲的待遇卻稍稍高了那么一點點。就是這一點點,讓歐洲人看拜登猶如義父,看特朗普猶如仇敵。但其實都改變不了美國吸血歐洲的事實。
所以,俄烏戰爭即便停下來,特朗普也同樣不愿意看到歐洲恢復和俄羅斯的貿易,特別是能源貿易。因此,繼續制造歐洲和俄羅斯的矛盾,是特朗普必然要做的,讓烏克蘭進入到北約成員的談判,是非常不錯的一個矛盾制造工具。
因此俄烏和談最多也就是個半吊子工程,俄歐不可能回到過去。而如果俄歐回不到過去,美俄就不可能出現真正的和解。因為俄羅斯真正的利益在歐洲,而不是淪為美國的打手。如果不能實現和歐洲的全面和解,俄烏和談的意義對普京來說就是打了五折的。那么普京還不如繼續在烏克蘭的戰場上繼續消耗美國和歐洲的實力,直到它們真正的低頭認輸而不是傲慢原諒。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澤連斯基的辭職條件,也就會明白,如果澤連斯基真的辭職,那就一定是迫于特朗普的壓力,迫于因為沒有美國和德國援助的壓力,只能一走了之,所謂以辭職換和平,不過是一個臺階罷了。
但對于澤連斯基來說,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他一旦辭職,其實是沒有地方可以去的。以前我們在看武俠小說時,總會在看到有人說“天下之大,卻無我容身之處!”時覺得很離譜,認為天下這么大,怎么可能找不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呢?
但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澤連斯基失去了總統的位置而又不能得到很好安置的話,那么他是真的沒有容身之處的。加勒比的小島只屬于烏克蘭總統,而不會屬于一個流亡的政客。特別是這個流亡政客身上還背負了很多巨大的、見不得光的秘密。
特朗普說這三年,美國在烏克蘭投入了五千億美元,而澤連斯基此前說他只收到過美國七百多億美元的援助。這中間的差額巨大。或者特朗普為了獲得烏克蘭的利益而夸大其詞,但澤連斯基的數字也和拜登政府的近兩千億美元數字相差巨大。這些差額可都是秘密。究竟是美國人拿了回扣,還是烏克蘭人貪了軍餉,一旦爆雷,可都是特朗普對拜登政府反攻倒算的武器。
而美國的援助去向如此模糊,德國、英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援助恐怕更是如此了。戰爭爆發不久,就有芬蘭等國指出援助烏克蘭的武器通過黑市流入歐洲,并拿出了切實的證據,不過在當時俄烏戰況激烈進行的背景下,這件事被不了了之。當然,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大家的屁股都不干凈。
總之,這筆糊涂賬,只要戰爭還在進行,就不會得到徹底清算,而戰爭一旦停下來,馬斯克的效率部自然也就來活了。為了讓線索中斷在最徹底的地方,澤連斯基是一定會遭到清除的。這是他的宿命。
但澤連斯基也沒有把戰爭維持下去的能力,因為一旦特朗普拋棄了澤連斯基,那么澤連斯基的手下就一定會出現替代者。這種替代者的手段恐怕比他遭到政治滅口的下場更為不堪。政治滅口可能只是針對他一個人,而替代者的手段就是斬草除根了。由此看來,澤連斯基真的要慨嘆天下之大,無我容身之地了!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其實澤連斯基還有兩個方向可以出擊,一個是白俄羅斯,一個是羅馬尼亞或波蘭。兩個方向,兩種選擇。選擇攻擊白俄羅斯,就可以把歐美繼續綁在烏克蘭的戰車上,而如果在戰爭初期就能夠獲得巨大成果,【這一點是可能的。因為經過三年鏖戰的烏克蘭部隊的戰斗力的確不可小覷】,那么歐美就又會看到打敗俄羅斯的希望。
再一個就是攻擊北約國家,反正都是難逃一死,還不如玩一把同歸于盡。說不定還能讓烏克蘭回到此前的中立地位。再一次在俄羅斯和西方中間謀求一個平衡的點。不過這需要巨大的戰爭智慧和軍中影響力。這些澤圣未必有。
這兩件事看上去都是在自尋死路。但卻還都有一線生機。而僅僅因為迫于美國的壓力就辭職了事,最終卻被人作為政治犧牲品送上祭臺,那就有些窩囊和憋屈了。不能選擇如何活著,最起碼還有資格選擇如何去死。這種抉擇的智慧恐怕是澤連斯基這樣的人無法做到的。所以,他的歸宿大致就是辭職-流亡-意外死亡【或者直接被滅】,我倒是希望他能夠雄起一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