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鑒君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近兩年,老外來中國旅游時似乎都“約好了目的地”!
韓國家庭旅行團
直奔湖南張家界的懸崖棧道
(圖片源自網絡)
日本老年人
一定要去蘇州聽一場昆曲
(圖片由AI生成)
而歐美的背包客們
則人手一張西安兵馬俑門票……
(圖片由AI生成)
這些看似無序的入境游熱潮的背后,更像是跨國游客在中國玩一場設定好的真人RPG。
2025年1月14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數據,2024年,全國口岸累計出入境人員達6.1億人次,同比上升43.9%。在這張亮眼成績單背后,得益于我國持續推出的240小時過境免簽、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等18項便利外國人來華政策舉措。
(圖片源自網絡)
全球游客集體參演的文化劇本殺,正在重寫中國的國際面孔。
韓國人:
張家界是爸媽的“情懷地”
上海是年輕人的“賽博樂園”
“我爸看了旅行社的‘孝道之旅’廣告,說“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首爾上班族小崔的哭笑不得。
(圖片源自網絡)
然而韓國老年群體對天門山的執著,實為一場針對現代性焦慮的反向自救。
韓國老年人為何癡迷張家界?
(圖片源自網絡)
影視營銷的移花接木:雖然《山茶花開時》沒在張家界拍攝,但韓國旅行社制作的“同款云海意境”宣傳片在老年人社群瘋傳。
“孝道打卡”的秘密任務 :針對韓國“老年人孤獨感指數亞洲第三”(韓國統計廳數據),張家界推出“家族登山證書”“韓語孝文化長廊”,把爬山變成家庭KPI。
玄學套路:景區宣傳“天門山999級臺階象征長長久久”,但導游私下吐槽:“韓國阿姨爬到300級就開始直播,剩下臺階全靠P圖。”
(圖片源自網絡)
(圖片源自網絡)
年輕人卻把上海當“人設試驗場”
(圖片源自網絡)
“在漢南洞喝咖啡要被嘲笑‘跟風’,在武康路拿搪瓷杯拍照反而被夸‘有松弛感’!”
——25歲首爾博主小樸的魔幻體驗
上海街區正成為韓國青年逃離本土規訓的“文化喘息帶”。據調查安福路街拍者中32%故意選用褪色濾鏡,“這是對韓國精致主義的報復性解構”。
(圖片源自網絡)
韓國年輕人他們到底在玩什么?
低成本打卡:“安福路街拍=免費版韓劇女主體驗卡”,外灘網紅餐廳的“中式fusion料理”被包裝成“東洋美學解構”。
反向偷師:韓國練習生蹲守上海街舞室學中國民族舞編舞,因為“K-pop舞步里30%靈感來自這里”。
神秘東方力量:靜安寺求財、豫園扔硬幣許愿,這些操作在TikTok播放量碾壓江南夜店風。首爾大學生直言:“在這里發打卡照,比穿奢侈品更容易被贊‘高級’!”
日本人:
愛的不是蘇州園林
是玩“大家來找茬”
當京都老匠人山田一郎拿著《蘇州窗欞圖鑒》在留園比對時,他其實在驗證一個傳說——日本園林是否真源自中國唐宋?
(圖片源自網絡)
京都老人在耦園反復核驗窗欞紋樣的執念,實為對本土文化源流認證的集體焦慮:可能當代日本人的蘇州之旅,本質是借中國園林完成對“和風起源說”的祛魅與再確認。
歐美人:
白天假裝文化人
晚上變身真香黨
“在故宮研究屋頂神獸時像教授,晚上涮火鍋的樣子像原始人。”——倫敦一網紅的“精分式旅行”。
(圖片由AI生成)
歐美人的AB面游戲:
白天:教科書模式
舉著《孤獨星球》在少林寺擺蹩腳功夫Pose,因書中說“這是理解中國江湖文化的必修課”。
(圖片由AI生成)
西安城墻騎車成必修項目,因為有LP攻略稱“這是觸摸大明歷史的正確姿勢”。
(圖片由AI生成)
晚上:大數據奴工
擠進海底撈跟風甩面、用谷歌翻譯點淄博燒烤,凌晨在外灘為拍“陸家嘴賽博風”硬等三小時。法國博主盧卡自嘲:“白天罵景區人多,晚上發帖必須加‘中國活力yyds’——算法喜歡正能量。”
歐美人都有哪些魔幻操作:
桂林船夫發現,歐美游客更愛聽山歌而非景點講解,哪怕他們其實分不清《劉三姐》和《茉莉花》。
成都熊貓基地的“領養證書”成搶手貨,跨境電商數據顯示,35%歐美買家會向朋友虛構“我救了這只熊貓”的故事。
誰在制造“人設景點”?
綜藝的魔法濾鏡 :
張家界玻璃棧道在《中餐廳》出鏡后,韓國Naver搜索量激增580%;上海安福路因《半熟戀人》成了“曖昧文化圣地”,垃圾桶都被拍成愛情象征。
算法的刻板印象:
TikTok給日本人推“蘇州禪意慢生活”,給德國人推“重慶8D魔幻”——你和真實中國之間,可能隔著10個AI推薦機制。
漢學家專家點評:“多數外國游客仍在尋找‘想象的中國’,就像西方人總以為印度滿街都是寶萊塢歌舞。”
下一波戰場:流量景點的生死時速
文旅局的“內卷” :
張家界推出“孝道證書生成器”,上傳合照即可獲得韓文版“孝行認證”,引發NAVER熱議。
蘇州與TeamLab合作東京“數字園林展”,用AI把評彈改編成賽博民歌,年輕人邊聽邊問:“這是中國最新黑科技?”
游客的終極人設:
首爾某MCN機構推出“上海48小時網紅速成班”,教學內容包括:“如何把蔥油餅拍出法餐感”“豫園錦鯉蹭流量的108種姿勢”——當旅行變成自媒體素材庫,景點不過是背景板。
這場大型劇本殺,我們都是NPC
采訪一位外國女博主,她說出真相:“我在平遙古城穿漢服擺拍時,滿腦子想著越南粉絲會不會覺得我‘很懂中華文化’。”
在外國人建構的中國旅行劇本里,張家界是“孝道考試院”,上海是“潮流批發市場”,西安成了“歷史主題樂園”。而我們意外收獲的,可能是最荒誕的文化傳播——畢竟誰能想到,讓歐美Z世代理解中國禪意的,竟是TikTok上一只偷游客薯片的峨眉山猴子呢?
如果讓你給外國人推薦旅游地,你會推薦中國的哪個城市呢?快來投票吧!未提名的歡迎大家互動留言!
篇尾彩蛋
外國人實話實說
“我發誓在少林寺看到了輕功,但朋友說那是無人機表演”(悉尼,艾登)
(圖片由AI生成)
“中國人為什么總說‘來都來了’?這詞讓我爬完了這輩子所有的臺階”(慕尼黑,托馬斯)
(圖片由AI生成)
“導游說被張家界猴子搶東西會有福氣,可沒有我眼鏡再大的福氣我也看不清啊!”(釜山,金女士)
(圖片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