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出手了,終于有人能整治“隱藏式門把手”這種可笑的設計了。
5月8日,據工信部官網,根據標準化工作的總體安排,現將申請立項的《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予以公示。
起草單位包括,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北京車和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
主要內容方面,項目建議書顯示,《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規定了汽車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安裝要求、隱藏式車門內把手和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標志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要求與試驗方法、車門外把手和車門內把手的強度要求與試驗方法、電動式車門把手的動態試驗要求與試驗方法。
該標準將填補對隱藏式車門內把手等規范不足的空白。
對此,有網友表示,還有很有必要保留一些物理按鍵,開車的時候摸著就能操作。現在都是觸摸屏,人員得盯著屏幕操作,有安全隱患。
有網友直言,一個破門把手就那么點面積,根本影響不了多少風阻,隱藏起來也不見好看在哪。根本就是弊大于利,一旦電機壞了,車門都開不了,不是什么都用高科技就是好的,有些還是要用原始的機械更好。就像家里的大門,裝個什么指紋智能鎖,沒電了自己家都進不去。
有網友建議,就是要強制標準所有的車都一樣的打開方式,萬一發生事故都知道怎么打開,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來博眼球。還是就是現在吹上天的智駕,也要有強制標準,別讓廠家明明只是L2級硬是吹成L5級智駕了,消費者大部分是不懂這些的,真正出了事故了,出了人命了,就晚了。
- 關于近年來部分汽車事故案例中,隱藏式門把手、電動式門把手等新型車門把手的安全性能已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備受爭議。
影響里較大的幾起案例,曾引發輿論嘩然。
今年3月,一輛小米SU7發生高速碰撞事故并起火,有聲音稱事發后小米汽車“車門鎖死無法打開”,將電動汽車門把手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2024年4月,山西運城一輛問界M7車型追尾后起火,據事故通報,碰撞造成電路中斷,門把手電動控制系統未能正常響應,車內人員疏散受到影響,最終導致傷亡情況。
更早的2022年,廣西貴港一輛雷克薩斯LM車型碰撞后出現車門鎖止狀態,救援過程中采取了破窗等非常規方式,相關情況引發對特殊場景下車輛安全性能的行業討論。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2025年兩會期間承認設計不足,透露正在研發“極端情況下更好開”的門把手,重點解決低溫冰凍和電路故障等場景的可靠性問題
在5月5日的一場發布會上,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還對隱藏式門把手作出評價,直指隱藏式門把手“重量大、噪音大、碰撞缺電打不開”,并稱“我們長城并沒被那個隱藏把手帶歪”。他還表示,隱藏式門把手唯一作用是減少風阻,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得不說,長城的魏總真誠地揭露行業的真實情況。說到降低風阻,純粹是玩的概率,其實“忽悠成分”要多一些。
其實,一輛車最基礎的功能是安全。離開了這個基礎,任何花里胡哨的配置都顯得滑稽可笑。
比如,出車禍了外面的人想救都不知道怎么開門,加大了救援難度;冬天結冰彈不出來,讓人著急;本來完全不會壞的門把手,現在也成了維修的高頻部件;沒電了完全失靈,自己的車都控制不了。這些可以說都是“硬傷”。
讓人汗顏啊!一個個半路出家的“造車企業”,把隱藏式門把手當成噱頭大吹特吹,真不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究竟是誰了。這些所謂的研發設計,就是嘩眾取寵,華而不實,完全沒有把消費者的安全和體驗當回事。
這次官方出手整治了,根據工信部官網內容,已經將申請立項的《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予以公示,以后要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確保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能夠開啟。
這真的是件大好事,也是解除車輛風險隱患的必要規定。起碼以后不會發生這樣的場景,眼睜睜的看著車里的人,被烈火一點點吞沒,而無從下手…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