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名醫護被清退的背后,這些信號不可忽視……
來源 | 醫脈通
作者 | 亦一
近日,河南封丘縣衛健委的“清退計劃”在業內引發軒然大波。
據官方公布的文件顯示,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封丘縣對縣直4家醫療機構制定了“低學歷臨聘人員清退計劃”,預計清退初高中及中專學歷初級人員300余人。
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身負重擔的打工人最怕的就是丟掉飯碗。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除了上述被預計清退的300余人,該縣早在去年8月份,縣衛健委就曾按照縣醫管委要求,清退了501名低學歷、低職稱臨聘人員,還有的衛生院一次性被清退34人。
圖源:“封丘衛健”微信公眾號
當時,這件事在“新鄉日報”發表的文章《封丘縣醫改的“加減乘除”》中有專門報道——文章指出,封丘縣醫管委出臺了《封丘縣衛健委關于黨的建設實體化運行工作方案》,全面摸排基層衛生院不合理使用編外人員情況,對未經批準擅自任用的644名編外人員,高標準制定精減清退方案。對500多名高中以下學歷及初級職稱以下的臨聘人員依法依規予以清退,每年可為基層衛生院節約資金2000余萬元,大大降低了醫療機構的人力成本,減輕了財政負擔。
誰承想,于無聲處,800多名醫護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被時代的浪潮拍打出局。
800多名醫護被清退的背后,這些信號不可忽視
據一份蓋有“封丘縣緊密型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印章的網傳文件《封丘縣縣直醫療衛生單位臨聘人員優化工作方案》顯示,此次的清退崗位涉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行政管理崗位兩部分。
對于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全日制醫學中專且取得中級以上職稱、全日制醫學大專且取得初級以上職稱、全日制醫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才可以采用“勞動服務形式”進行聘用。不符合上述3類條件的人員,一律予以清退。
對于行政管理崗,方案稱由各醫院自行研究、設定崗位,但總數不得超過醫療衛生專業人員總數的7.5%。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被清退的對象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低學歷:此次清退行動里指的是初高中及中專學歷初級人員;
2. 臨聘人員:指的就是直接與醫院簽訂勞動合同的非編制人員;
3. 行政崗也不例外。
根據網上消息,有些哪怕工作了近十年、甚至是十幾年的醫護,因學歷不達標直接被辭退。
一位封丘縣人民醫院的醫生曬出自己2024年醫師節時獲得的“優秀骨干醫師”榮譽證書。據他介紹,自己畢業于開封醫專,已考過中級職稱,但仍然被醫院清退。
另一位即將告別崗位的護士透露,她在醫院干了13年,雖得到過“先進工作者”稱號,但因低學歷編外人員的身份慘遭裁員。回頭看,自己為了護理事業兢兢業業十幾載,等來的卻是一紙清退令,令人心寒。
社交平臺上,她將榮譽證書和穿了無數個日夜的白大褂一起扔進垃圾桶的舉動,引無數同行悵然喟嘆:她扔的不是證書和衣服,而是青春和夢想啊!
好好工作卻被無端清退,自然會讓人憤憤不平。一位被裁掉的醫生就直言:“醫院解釋的理由很多,其實就是不需要那么多醫生了,醫院養不起了。我工作6年多,被裁員后也就只是補償6個月的工資,2萬出頭,沒有工作,這2萬夠干啥的?許多被清退的醫護人員為醫療事業奉獻了青春,如今一個文件就踢走了。說我們學歷低,那咱們醫院有編制的很多人也是中專,怎么不優化他們呢?還是看我們只是合同工。”
他說出了心底的不滿,也道出了世態的炎涼。
同樣為了醫學事業發光發熱,平時還比編內薪資待遇低的低學歷編外醫護人員,憑啥就落個“用完就丟”的結局?
事實上,清退低學歷醫護人員的情況在業內早有先例。圍繞“低學歷≠能力差”“高學歷≠能力強”的爭議始終未休,而近期此類事件再度大規模爆發,也表明了它終將會是一個歷史進程。
在醫療行業現代化進程的結構性調整下,改革必然會有陣痛,但滾滾向前的車輪不會就此停下。
不過,當學歷門檻異化為淘汰機制的核心標尺,這雖然是文明篩選的理性之光,但也是人性衡量下的價值之殤。
從這個角度來講,政策執行在保持剛性的同時,也應兼顧人文溫度。比如清退行動需考慮配套過渡期支持,像免費培訓、轉崗機會、經濟補償等等。
當然,在鐵定的事實面前,我們雖心生惋惜,但更需警示——
作為醫護人員,一定要記得:
能提升學歷盡力提升學歷;
能晉升職稱盡力晉升職稱;
能考取編制盡力考取編制。
任何時候,學歷越高、編制在手,都是一張不錯的保命符。誰能知道下次清退是不是就要拿“大專初級職稱”開刀,雖然這次他們拿到的是“安全牌”。
最后再來說說此次清退行動行政崗位也不例外的話題。
小編看了很多報道和文章的評論區,基本上熱評第一的都是:醫院行政崗更應該被清理。
從以上文件可以看出,行政崗確在清理之列,但因為設置的是人員比例,且沒有學歷資質等“一刀切”要求,存在更多的彈性空間,因此從這個角度講,引發臨床一線被裁醫護的怒氣也情有可原。
當然,這個清退行動也提醒了所有行政崗人員,行政并不是一個高枕無憂的好出處,它亦存在被淘汰的風險。
多地出現清退潮,醫護人員該何去何從?
清退編外人員,早已不是新鮮事。
2023年《哈爾濱市級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人清理規范工作方案》提出,計劃在5年內完成市級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人清理規范工作,每年精簡不少于本單位編外用人員額的20%。當地醫院等用人主體要逐步將已自聘人員,轉化為社會化服務外包形式。
2024年5月,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發布《永豐縣醫療衛生單位編外聘用人員專項清理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針對各醫療衛生單位編外用人問題開展集中清理。
包括今年以來,各大醫院頻頻傳出給行政后勤“大瘦身”的消息。先是被曝出上海兩家大三甲醫院精簡行政后勤崗位,裁員比例高達30%。多名行政崗位員工合同到期未續簽,部分員工被調崗且薪資大幅下降,甚至包括院長秘書在內的多名行政后勤人員被重新分流到導診臺等基層崗位。
4月14日,在召開江西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上栗縣人民政府縣長李志猛介紹,為了“去行政化”,全縣醫療機構縮減行政科室23個、人員52名……
今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首次提及“嚴控財政供養人員規模”。
圖源:政府工作報告
且值得注意的是,封丘縣“清退冗余人員”這一做法已于今年3月入選《河南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典型案例匯編》,這無疑是對該縣清退編外醫護人員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從以上的種種跡象都足以可見,清退編外人員、精簡編制已然是大勢所趨。
那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以此次封丘縣為例進行分析。據相關資料顯示,封丘縣此次清退工作的目標是:加快解決我縣縣直醫療衛生單位當前存在的人員結構不合理和臨聘人員過多等問題,進一步精簡人員、優化結構、厲行節約。
再結合封丘縣采取“退補結合”策略,即一方面清退,一方面高標招聘補缺的方式(今年3月,封丘縣縣直醫療衛生機構公開最新招聘信息,計劃聘用人員100名,學歷需要達到全日制醫學本科以上、全日制醫學大專中級職稱以上),可以看出,醫院確有優化人才結構的需求。但從懸殊的“退補”數字來看,除了精簡人員之外,緩解財政壓力也是一大主因。
據公開信息,封丘縣人民醫院正在建設新院址,該項目估算總投資約13.5億元,總規劃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000張。計劃建設成為豫北最大的縣級人民醫院,解決封丘、原陽、長垣、滑縣周邊約300萬人的高質量就醫。
其實,近年來,公立醫院的日子并不好過。先是實施藥品零加成等政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調整,再遭新冠疫情期間的業務斷流,疫情后的兩年又逢醫保政策收緊、患者流失加劇,醫院收入滑坡,入不敷出;如果再加上醫院舉債建設,財政壓力確實會很大。
因此,對于一些并不景氣的醫院來說,“裁員”+“精簡”的方式確實能爭取喘息的機會。正如“封丘衛健”所提到的一樣:每年節約人力成本2000余萬元,使15家被臨聘人員拖累、工資難以正常發放的衛生院煥發新生,得以正常運轉。
那么,此情此景下,醫護人員該怎么做呢?
知名醫改專家徐毓才表示,這個時候,抱怨沒用,躲也躲不掉,作為醫務人員能做的就三件事:手上得攥著吃飯的真本事,腳下要提前鋪好換道的石子路,兜里還得備著經得起風浪的救生圈。
這年頭哪有什么鐵飯碗,只有摔不爛的金剛鉆。與其等浪來了抓瞎,不如現在就給自己多綁幾個救生圈。
確實,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因此我們要永遠記得:努力提升自己,是人生永恒的必修課。
責編|亦一 阿泰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
大一女生輸注頭孢過敏身亡!當科學規范與臨床現實有沖突,醫生怎么辦?
? ?
那個被全網追殺的“完美醫生”,藏著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 醫學微小說·科幻系列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