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出現后,標題黨、小編體、擦邊內容的制作門檻正變得越來越低。
在現代技術的加持下,這些低質內容、謠言的傳播力、說服力、偽裝性,也迎來了空前強化。
可以說。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場沒有硝煙卻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的“認知戰爭”正在打響。
頭條用魔法打敗魔法
今日頭條所發布的《2024年度治理報告》指出。
在2024年,平臺所攔截的不實信息超500萬條,封禁造謠、傳謠等違規賬號4.77萬個;處置低質量AI內容超93萬條,封禁、禁言相關賬號超2.9萬個;處罰同質化發文超781萬篇,封禁、禁言違規賬號超6.3萬個。
“作為內容資訊平臺,今日頭條有責任、有義務讓我們的用戶看到真實、有用的信息。”在相關報道中,今日頭條內容策劃負責人劉姍姍說道。
對平臺而言,虛假、低質內容的出現會破壞平臺生態,降低優質創作者的更新熱情;對用戶而言,虛假、低質內容的出現不僅會左右自己的事件認知,甚至還可能影響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道德價值判斷。
所以在這場認知戰爭中,平臺作為內容的保管方+審核方,它們必須沖鋒在前。
為此,今日頭條推出了自己的“治謠套餐”。它們分別是謠言庫、權威信源庫、專業審核團隊,并基于此展開了一場“用魔法打敗魔法”的反擊行動。
依托謠言庫所建立的大模型,可以通過關鍵詞抓取、內容比對等方式快速驗證信息的真偽;權威信源庫的存在,不僅能幫助謠言庫、審核人員進行信息判定,還能夠在定位謠言后進行精準辟謠;人工審核團隊搭配AI審核機制,讓平臺內部“風險發現-風險識別-風險處置”的治理流程更加靈動可靠,在守護原創空間之余凈化了用戶的閱文環境。
想要擊敗對手,就不能一味加固自己的盾牌,還要磨利劍鋒。
為實現科普內容、權威內容的跨圈傳播,今日頭條官方同醫學、法律等領域專家合作推出了《頭條講真的》項目,對不實信息、劣質信息主動出擊。最終在維護優質內容增量的同時,和上述辟謠系統共同構成了今日頭條在認知戰爭中的“雙輪驅動體系”。
抖音劍指虛假信息
1月26日,抖音發布了2024年平臺治理報告。
報告內容顯示,2024年,抖音累計刪除謠言452萬條;提前攔截謠言340萬條;處置涉企謠言視頻4.8萬條。
另針對老年人易受騙一事,抖音日均下架違規視頻5000余條;每日成功勸阻約1萬人。
需要注意的是。
和今日頭條不同,身為短視頻平臺的抖音還面臨著“擺拍亂象”的沖擊。
談及此事,抖音集團副總裁李亮曾坦言稱:“其實,怎么識別擺拍是治理難點,一些媒體有時也會誤把段子當作新聞來報道。”
在擺拍亂象面前,抖音給出的答案是“專項核實”。當某個事件達到特定的熱度閾值或收到舉報后,平臺便會聯系當事人或邀請當地媒體進行真實性核查。在沒有明確的調查結果前,平臺會暫停相關內容的推薦,以此來確保信息真實性。
2月13日,字節跳動全員會上,CEO梁汝波特意提到抖音要做好虛假信息和謠言的治理,對無底線博流量的行為展開打擊。
據悉,目前抖音除準備安全與信任中心,去推動算法和平臺治理透明化外。還針對網友們關心的不同問題,推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案。
比如。
針對爭議內容,抖音將擴大同權威媒體、機構的合作,在各類熱點事件中加強人工研判與核實;針對優質內容,抖音將加大扶持力度,預計在2025年增加300%的優質內容曝光;針對信息繭房,抖音將進一步完善推薦算法,加強內容多樣性探索、興趣探索和匹配等機制去補充推薦信源。
學會讓子彈再飛一會
想要取得認知戰爭的勝利,除了靠各平臺把好審核關以外,用戶自己的大腦防火墻構建也十分重要。
舉個例子。
近期,互聯網上有關“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當于每20個80后中就有1人已經去世”“80后的死亡率已經超過70后”的內容廣為流傳。
通過進行延伸搜索,我們發現這些借“80后死亡率”來博取流量的內容,大多稱自己的數據來源為2020年所進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
那么問題就來了。
一份出自2020年的報告,又是怎樣得到“2021年-2024年的人口死亡數據”“80后在2024年的死亡率、存活率”的呢?莫非它學會了時空穿梭?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婷在內容溯源后表示,這一錯誤信息的源頭可能是AI對話。
眾所周知,AI沒有意識。
與其說它掌握了和人類對話的能力,倒不如說它掌握了“詞語接龍Plus版”。在互動過程中,AI往往會根據提示詞、對話歷史進行延伸搜索,并在數據庫里抓取對應的內容進行回復。
倘若用戶提出的要求過于“抽象”,它就會因為數據庫無法錨定而出現“幻覺效應”,開始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或是被互聯網上的非權威信源所誤導,在自己生成的結果里摻雜錯誤的數據或內容。
除此以外,那些想要用AI截圖傳播謠言的惡意分子,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法”“復讀游戲法”等途徑去生成特定信息,混淆人們的視聽。
這類情況的出現,恰好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在今天,有太多人對AI呈現出了一種錯誤的“信任”,去盲目認為AI所給出的內容、數據都是絕對準確、權威的。
殊不知,AI也會犯錯,AI也會被人操控。
在日益復雜的網絡生態面前,每個人都將是認知戰爭的親歷者和參戰者。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除內容平臺本身要去強化審核機制外,我們每個人也都應該在大腦里建立“信息防火墻”;在按下轉發鍵之前,學會“讓子彈再飛一會”。
參考:
觀察者網:今日頭條2024年攔截不實信息超500萬條,處置不友善內容3億條
北京商報:當平臺治理遇上AI挑戰,今日頭條分享“經驗包”
新京報:抖音年度治理報告:不當言論展現量降63%,將建安全與信任中心
每日經濟新聞:打擊網暴及謠言、整治“信息繭房”??推進算法和平臺治理透明化,抖音出手了
光明網:“每20個80后就有1人去世”?謠言!罪魁禍首可能是AI
科學辟謠:警惕!全網熱傳的的AI截圖可能正在成為新的謠言制造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