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再可靠,歐洲要靠自己!”——德國新任領導人默茨。
“俄美軍隊同框,意味著什么?”——俄羅斯軍事專家評價美俄軍演。
“特朗普:我認為與中國達成新協議的可能性很大。”——這句話,耐人尋味。
短短幾天,全球局勢出現了三個關鍵變化:歐洲開始認真考慮“防務獨立”,美俄軍隊意外同場軍演,而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態度出現了微妙調整。
這三個看似獨立的事件,實際上隱藏著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動。
美國的全球霸權體系,正在發生松動,而中國的戰略耐心,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歐洲要擺脫美國?德國領導人發出信號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獲勝者默茨在2月23日公開表示,歐洲需要盡快增強自身防御能力,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他的這番話,并不是隨口一說,而是在俄烏沖突持續、北約內部矛盾加劇的背景下,歐洲對美國“靠不住”的一種現實反應。
特別是特朗普曾明確表示,如果歐洲不增加軍費,美國可能不會再無條件為北約提供保護。
這讓歐洲各國開始思考,如果未來美國真的“撒手不管”,歐洲該怎么辦?
歐洲要想真正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就必須加強自身的軍事能力,甚至可能推動建立“歐洲防務獨立體系”,這將是對美國在歐洲影響力的重大挑戰。
美俄軍隊在同一場軍演中出現,信號不簡單
2月16日,由印度尼西亞組織的“科莫多-2025”國際海軍演習在巴厘島舉行,超過30個國家參加,其中包括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等。
最讓人意外的是,俄羅斯軍隊和美國軍隊罕見地出現在同一場演習中!這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俄羅斯軍事專家認為,美俄軍隊同框,可能意味著某種關系緩和的跡象。
特別是如果特朗普上臺,他可能會調整對俄政策,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轉而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這次軍演,可能是一次試探,看看美俄是否還有對話的可能性。
而如果美俄真的關系緩和,那歐洲的安全形勢,可能會迎來重大變化。
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態度,出現耐人尋味的調整
最近,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認為與中國達成新貿易協議的可能性很大。”
這句話,和特朗普政府以往的對華強硬態度形成了微妙的差別。
雖然特朗普團隊依然是“鷹派”主導,但最近一段時間,他們的表態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防長海格賽斯、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都開始強調‘不能激怒中國’。
特朗普的長子小唐納德甚至公開表示,美國應該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沖突。
這說明,特朗普政府內部,可能已經意識到,繼續對華施壓,可能會讓美國陷入更大的經濟和外交困境。
美國的霸權體系,正在松動
歐洲要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美俄關系出現微妙變化,特朗普對華態度調整,這三件事的共同點,就是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正在減弱。
過去,美國靠著金融霸權+軍事干涉+全球聯盟,維持著自己的世界主導地位。
但現在,這一體系已經開始出現裂縫。
歐洲發現,美國并不可靠,開始考慮“防務獨立”;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挺住了,美國的遏制計劃并不順利;中國的經濟韌性超出預期,美國的貿易戰沒有奏效。
美國想要繼續維持霸權,就必須調整策略,而這正是特朗普政府近期態度變化的原因之一。
美俄接觸,是為了“戰略騰挪”
美俄軍隊同時出現在“科莫多-2025”軍演,這并不意味著美俄關系會馬上好轉,但至少說明雙方在嘗試接觸。
美國在烏克蘭戰場上投入了大量資源,但效果并不好。
特朗普會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讓歐洲自己去承擔更大的責任。
而俄羅斯也希望盡快結束戰爭,恢復經濟發展。
如果美俄能夠在某些領域達成妥協,那全球格局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
特朗普對華態度變化,是現實壓力所迫
特朗普政府雖然對華鷹派占主導,但他們也必須面對現實:貿易戰沒有讓中國屈服,反而加速了中國的產業升級。
美國國內經濟問題嚴重,通脹、赤字、債務問題堆積如山。
如果繼續對華施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都會付出更大代價。
所以,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可能會從單純對抗,轉向“邊打邊談”,甚至在某些領域尋找妥協點。
這三個消息,反映了當前全球政治格局的微妙變化:歐洲開始尋求“戰略自主”,美國在歐洲的控制力正在下降。
美俄關系出現試探性接觸,未來可能會有新的調整。
特朗普政府對華態度微妙變化,說明他們意識到,必須重新審視對華政策。
未來,全球博弈仍然會繼續,但中國的戰略定力,將決定最終的勝負。
美國的霸權體系正在松動,而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