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愛看熱鬧的科技愛好者,我最近被汽車圈的“魔幻現實”驚到了——小米SU7一款車,單月銷量竟把華為鴻蒙智行六款車按在地上摩擦。這場景像極了十年前手機圈的“宿命對決”,只不過主角從余承東和雷軍換成了他們的汽車分身。
一、銷量暴擊:一輛車干翻一個艦隊
先上幾組數據,感受下什么叫“降維打擊”:
- 1月戰績
- :小米SU7賣出22897臺,問界全系(M5/M7/M9)合計2.1萬臺,SU7險勝?。
- 2月屠殺
- :鴻蒙智行六車總銷量2.15萬臺,環比暴跌39%;SU7卻逆勢沖到2.2萬臺,徹底碾壓?。
- 最慘對比
- :直接競品智界S7去年12月僅賣出315臺,同期SU7賣了2.3萬臺,差距超過70倍。
余承東估計得急得跳腳:明明手握問界、智界、享界三大品牌,六款車覆蓋15-50萬價位,怎么就被雷軍一款轎跑打得找不著北?
二、華為翻車三宗罪
?1. 貪多嚼不爛的“機海戰術”?
華為把手機時代“機海戰術”硬搬到汽車上,結果翻車翻得徹底。展廳里擺著六款車:問界M5/M7/M9三款SUV長得像三胞胎,智界S7和享界S9兩臺轎車配置表能玩“找不同”游戲。消費者進店直接懵圈:“這車和那車區別在哪兒?”銷售支支吾吾半天憋出一句:“M7空間更大,M9有激光雷達……
反觀小米展廳,SU7往那兒一杵,賣點簡單粗暴:“20多萬給你保時捷造型、3秒級加速、小米全家桶生態”。年輕人沖著顏值下單,中年人覺得“開出去有面子”,科技粉盯著智能駕駛——雷軍硬是把一款車玩成了“變形金剛”?。
?2. 定價把自己玩死?
智界S7堪稱“史詩級作死案例”:去年12月定價26.98萬沒人買,1月改款降價2萬,3月又搞“增配降價”,結果消費者越看越慌:“這車是不是有問題?怎么總降價?”?華為高端形象碎了一地。
再看SU7的定價,雷軍把手機那套“刀法”搬了過來:21.59萬入門版死磕Model 3,29.99萬中配塞滿激光雷達和空氣懸掛,50多的萬Ultra版直接貼臉保時捷。價格梯度清晰得像數學公式,買哪款都不覺得自己虧。
?3. 手握王炸不會打?
華為全國5000家門店本是核武器,結果被余承東用成了燒火棍。問界展廳里,三臺SUV并排陳列,銷售話術還在復讀“鴻蒙車機流暢、續航長”——這和十年前賣手機有啥區別?
小米卻把商場變成“科技游樂場”:SU7旁邊擺著手機、平板、智能家居,銷售現場演示“手機一碰開車門”、“到家前空調自動啟動”。年輕人摸一把方向盤就種草,這體驗誰頂得住?
三、小米的陽謀與隱患
雷軍這次贏得漂亮,但危機早已埋下:
- 產能吹牛遭反噬
- :SU7 Ultra交付延期,車主群里天天@雷軍催貨,和當年小米手機“饑餓營銷”挨罵的場景一模一樣?。
- 口碑暗雷
- :論壇上已有車主吐槽“夏天續航打五折”、“車機死機得拔保險絲”,這些要炸了可比手機燒Wi-Fi嚴重得多?。
- SUV生死局
- :即將推出的YU7要硬剛理想L7、問界M7,但小米在SUV市場毫無根基,想復制SU7奇跡?難?
四、華為的反擊底牌
余承東顯然沒打算認輸,最近憋著三大殺招:
- 砍車型保王牌
- :問界M5、享界S9等“月銷三位數”車型果斷停產,集中火力改造智界S7——激光雷達、ADS 3.0全堆上,價格殺到20萬內,擺明要“貼身肉搏”SU7?。
- 門店革命
- :把華為旗艦店改造成“智能汽車體驗中心”,現場演示車機互聯、代客泊車,用生態優勢碾壓參數黨?。
- 價格煙霧彈
- :智界R7增程版玩起“上市權益價”,實際成交價比SU7還低5000,專挖小米墻角?。
五、寫在最后
這場“1打6”的大戲,本質是兩種模式的終極對決:
- 華為模式
- :用生態綁用戶,靠技術樹壁壘,但攤子鋪太大容易扯著蛋。
- 小米模式
- :靠爆品打認知,用性價比洗市場,但單品依賴風險極高。
作為吃瓜群眾,我樂見其成——SU7逼問界降價3萬,智界S7改款白送ADS 2.0,最終全是老百姓得實惠。只是下次余承東開發布會,會不會再懟一句:“某些車企啊,參數沒輸過,體驗沒贏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