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要說什么出行方式最適合打工人和牛馬?
不是開車,不是地鐵,而是“騎著我心愛的小摩托,它永遠都不會堵車”
隨處可見的“電雞”,不論是哪里都可以看見身影。
方便是方便了,但是大家有時候又被電雞惹得心煩。
可以說是,又愛又恨!
01 電雞泛濫!堵到牛馬們懷疑人生!
廣州的電動車有多么讓人頭疼?
廣州的電動自行車到底“亂”到了什么程度?
就連廣州市長作政府工作報告都關注到“電雞圍城”,指出“電動自行車亂象尚未根治”。
前段時間的政府工作會議上,廣州市市長都公開表態:
在2025年的工作安排中,廣州將全面落實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堅決遏制違法亂象,進一步優化設置非機動車道、集中充電點和停放場所,讓電動自行車“有路走、有地停、有電充”。
可想而知,這是個多讓人關注的民生問題了!
很多人估計和校長一樣好奇,廣州到底有多少‘電雞’?
扒了下數據:
截至2024年9月,廣州全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數量約為540萬輛,目前仍以每天上牌約4000輛、每月上牌約10萬輛的速度在增長。
廣州實際的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600萬輛,廣州市常住人口約1882.70萬人。
這意味著啥呢?
平均每3.1個廣州人就有1臺電動車。
怪不得大家都在調侃:羊城,快要改名為“雞城”了。
還有不少網友說,來到廣州,才知道什么叫“東方小印度、嶺南小孟買、廣東小越南”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過,很多人對廣州的電雞,都是又愛又恨!
畢竟,電雞確實方便。
在廣州生活的人會明顯感到電雞明顯增多,甚至夸張一點說,有一種電雞圍城的感覺。
你一眼望過去,無論是路邊停靠的,還是人行道,非機動車道還是機動車道。
不好意思,電雞憑借它強大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完全可以說是腳可往,我亦可往。帶你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根據 2023 年廣州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的數據,廣州地鐵日均客運量為 857 萬人次,是廣州居民首選的交通方式。
其次就是電雞(電動自行車),承載了 685 萬人次的出行,遠遠高于公交的 300 萬人次和出租的 88 萬人次。
其中中心城區電雞日出行人次為 339 萬,相比于 2019 年大漲 149%,可以說是爆炸式增長。
因此網友們感受到這兩年電雞泛濫,肯定并不是錯覺!
02電雞成路霸!為啥堵成這樣?
有一說一,電雞是目前廣州最具路權的交通工具。
不僅能走人行道,能走非機動車道,三條機動車道還能走。
實際上,因為電雞的強勢,甚至現在廣州行人和司機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默認最右側的機動車道優先給電雞行駛,次右側機動車道視情況讓機動車通行。
然后呢,左側車道優先由機動車走,但電雞必要時也能走。電雞在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則有絕對路權。
“電雞”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傳統出行觀念,大家現在看到電雞速度快、活動范圍大,且成本近乎為零,能在城市中自由穿梭,不受太多規則束縛,也無需承擔公共設施維護費用。
然而,“電雞”的無序發展帶來很多的弊端。
它破壞了人們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敗壞了社會風氣。
比如大家常見的額,發生交通刮擦時,騎手常推諉責任,因其無保險,賠償需自掏腰包,導致糾紛不斷!很多人看到外賣小哥的電雞,都避而遠之!
由于監管寬松,短短三五年間,“電雞”野蠻生長,形成了一種強大卻不受約束的文化現象。
若不加以控制,“電雞”數量將持續激增,交通混亂狀況也會愈發嚴重。
好在歷經多年困擾,廣州出臺了《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旨在加強對“電雞”的管理。
為啥廣州的電雞這么難管呢?
首先,主干道非機動車設置率太低了!
四大一線城市里,北京和上海的主次干道非機動車道設置率都在 90% 以上,對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出行比較友好。
但是!廣州僅有 32%,深圳更低,為28%。
另有數據顯示,廣州中心城區的非機動車道中有 84% 的寬度不足 2.5 米,而根據《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要求,自行車道最小寬度不應小于 2.5 米。
也就是說,廣州目前的道路資源對電雞非常不友好,稀少狹窄的非機動車道,根本容納不了激增的電雞,過量的電雞自然就會溢出到其他車道。
那么,自然造成了這種情況!
這個世界上沒有路,電雞走得多了,就有了電雞的路。
苦不堪言的廣州,相關部門都在努力,消防、交警、市場監管等部門都在關注電動自行車亂象。比如之前出臺的“史上最嚴”電雞管理新規,到再度縮減的共享單車投放量,都是廣州為解決“電雞圍城”之困,而做的努力!
而且,電雞太多真的很難管!
廣州有600 多萬輛電雞,有人肯定說:禁就完事兒了唄!
校長想說:這個肯定不行,肯定不能一禁了之!
這背后不僅是一個電雞的問題,而是關乎到每天 600多萬人次的出行!
你想,如果這些人分流到公交和地鐵上,那三號線估計從此再也擠不上了!
另外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外賣,提供服務基本上都是依靠電雞出行,禁電雞就基本上等于禁外賣和閃送。
你想想,你能接受沒有外賣嗎?
電雞亂開亂停,對其他人和車也確實造成了巨大的困擾。
舉個許多廣州人會碰到的例子:因為廣州雨季長,雨水多,許多電雞會加裝雨棚,在人行道行駛的時候,半米多寬的雨棚恰好會在許多人眼睛的高度,路人很可能被這個雨棚磕到腦袋,甚至戳到眼睛。
最后,校長想說,治理廣州電雞問題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地之事!
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疏通建設非機動車道網絡,讓數百萬電雞有路可走。
廣州作為一座文明發達的城市,對于群眾的出行工具,對于電雞的管理,要重視群眾的實際出行需求。
而且有關部門在落實嚴抓違規電雞的同時,也要大力落實新規里的相關停車、道路配套兩手同時抓。
路,還很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