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網友@魔女Rich的一條帖子火了。
其實,發帖的那天她的狀態挺糟糕的:前一晚累到虛脫,躺在床上刷視頻恍恍惚惚,刷到第二天早晨六點才迷迷糊糊睡過去。
等到睡醒起床時,太陽已經高照。
但在躺著胡思亂想和出門閑逛放松之間,她很是糾結。也是在這一瞬間,突然意識到:
人生也是這樣,一念之間,你可以選擇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大膽去折騰。
所以在洗漱的時候,她就做了一個設想:
倘若自己能活到80歲,把一天當成一輩子去過。那么,25歲的她,正處在人生的七點半。
好或不好,一切才剛剛開始。
而不經意的頓悟,也戳中不少人的內心:
“一直覺得自己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現在想想早晨才剛剛開始。”
“當我們停止追問‘何時才能上岸’,學會在浪潮中建造自己的船,那些青黃不接的裂縫里,終將長出比完美更動人的生命形態。”
的確,我們的未來充滿不確定,但也是起起落落的悲喜,才構成了精彩人生的底色。
1.如果什么都是規劃,那規劃什么都不是
“普通人的一生應該是怎樣的?”這是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有人覺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有人認為轟轟烈烈最瘋狂。
對此,我也曾在無數個迷茫的日子,從那些參考答案和他人的態度中尋找未來。
直至朋友文文有天突然問我:
“你覺得什么樣的人叫不普通呢?”
那一刻,我才重新正視“普通的歡喜”“不普通的非凡”。
按照我們標準的一生,應該是這樣的:成年之前好好讀書,成年之后好好工作,到了而立之年有家有事業,往后養老養小就是一輩子……
因此,“追求不凡”似乎就自然而然成了標準人生的對照組:打破常規,不走尋常路。
可事實上,并不完全是這樣。
人生的每一步,很難精準地規劃,一個人沒承自己體悟,只會是活在想象之中。
所以,我們終其一生到底什么最重要呢?文文告訴我四個字:赤子之心。
為此,她還講起這樣一個人。
在國外求學,老師是量子力學奠基者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剛拿到博士學位,同學建議再深造一下,卻毅然選擇作別回到那時的新中國;
作為我國核武器事業開拓者之一,他沒有錢,家中樸素,他也不愛權,只追求真理。
他的名字叫程開甲,普通到少年無從知曉;但事跡又不普通,足以載入史冊。
聽完的那一刻,我釋然了。
真正的成功,絕非按照外界的期待獲得掌聲與鮮花,而是在自己設定的時間表里,去過沒有模式化的人生。
不設限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
2.不是只有年輕,才具備選擇的權利
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么痛快。”
以前看到這句話,覺得年少成名是件很酷的事,可經歷多了,便后知后覺:青春不是衡量成功的標準,只要你想做,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年近五十的豆瓣網友@青山,就有過類似的經歷。
前些年,她和丈夫離婚,一個人帶孩子生活,沒工作沒收入,贍養費也因為前夫的拖欠一直沒到賬。
那段日子,她經歷了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的雙重坍塌。
最難時,住過地下室,和鼠蟲共處;也曾擠在流浪漢的人群中,排隊領取救助物資。
痛苦的經歷,而今回想凈是心酸。
可也是被逼到無路可退,她才咬牙出國念完了語言和醫學護理專業課程,之后全英文學習熬到畢業,找到一份穩定的護理工作。
一路披荊斬棘成為“大器晚成”的范例,她如是說:
“在生活不如意時,請不要沉淪、失去信心,你是自己的救星,永永遠遠,要相信自己,要一次一次給自己向上生長的勇氣。”
誠然如此。
每個人的起跑線并不一樣,不是只有巔峰的開局才算勇者,在歲月中沉淀出的繁華同樣可貴。
60歲的蘇敏阿姨半生困在家庭之中,到了晚年選擇離婚重新開始;40多歲的餃子導演深耕作品十多年,默默無聞,出手一舉打破多項記錄后,又急流勇退。
可見,不論是循規蹈矩的生活,還是敢于折騰的態度,皆是一種選擇。
如果想做,現在開始就是最好的時間。
3.找到自己的“時區”,慢慢來才比較快
博主叢子健有個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他說,自己有個割裂的習慣。
在遭受重擊時,會篤定相信自己不普通;而想要評價他人時,則反復自我提醒,他只是個普通人。
這與“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不謀而合,但更值得關注的是:
這更是把目光從別人身上收回來的踐行。
畢竟,別人無法代替你熬過低谷,自己慢慢熬,更能找到通往幸福的那條路。
想起電影《幸福來敲門》中的克里斯,便是如此。
克里斯花光全部積蓄買下了高科技治療儀,本以為能借此大賺一筆,但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一個月他連一臺治療儀都沒能賣出,妻子最后也不堪重負離他而去。
落魄的男人身邊,只有孩子陪著。一大一小,顛沛流離,吃了上頓,下頓還沒著落。
但克里斯是個樂觀的父親,縱然生活窘迫,可兒子想吃巧克力,想要籃球,他都沒讓孩子的愿望落空。
有一次,他失言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便趕緊安慰: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
質樸的祝福祝福,影響了兩個人。
影片中的爸爸,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從治療儀推銷員,努力成為最優秀的股票經紀人,最后創立自己的公司;
陪伴爸爸的兒子,在父子最窮困潦倒時,互為精神支柱:
“我不介意去住山洞。”
“你是一個好爸爸。”
所以幸福是什么?我想,它不會那么快得到,而會在點滴中慢慢創造。
誠如電影中對單詞“happyness”的別樣詮釋:
There’s no Y in happiness. This is an I.(別問為什么幸福不在你身邊,其實你一直被幸福包圍著)。
當你不再急于尋找,幸福也許會如約而至。
4
以前遇到坎坷,總想著隨它去,順其自然;
現在才明白,痛苦才是墊腳石,直達遠方。
如果可以,不要回避人生的難處。
活成自己的風景,方能擁有自己的那片森林。
作者簡介:遇見小媛,一手執筆,寫盡千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