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當我們和有教養的人相處時,就會感覺到如沐春風。
相反,如果和一個沒有教養的人相處,則會如坐針氈。
人有沒有教養,只需一眼就能看出。
一個人沒有教養的本質,是不會尊重他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這樣的人,自然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只管自己的利益。
那些沒教養的人,多半也有以下4種表現。
一、公共場合大聲喧嘩
每次出門坐高鐵,最害怕的就是車廂里有孩子大聲喧嘩。
我們常說,每個熊孩子的背后,都會有一個熊家長。
對于有教養的人來說,在公眾場合中,他會自覺地考慮到他人的感受。
而對于沒有教養的人來說,盡管在公共場合,也以自己的感受為主。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自我中心主義”,指的是個體完全自由且隨心所欲,沒有倫理和道德的約束,一切只憑我的意愿行事。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總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感受,絲毫不會在意他人。
二、未經允許使用他人的物品
或許大家都曾遇見過這樣的人,他們未經允許,就會隨意的使用他人的東西。
比如,放在桌子上的紙巾,甚至于私人的衣服、包和首飾。
當我們提出自己的感受時,他們慣用的回應是,“就這一點東西。你怎么這么小氣”?
事實上,這種表現是一種缺乏“邊界感”的心理。
在心理學中,“邊界感”是人與人相處時的一種界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寸。
邊界感可以幫助我們劃分自我與他人的邊界,區分哪些是自我的感受和需求,哪些是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當主體失去邊界感時,就會感受到憤怒、不滿的情緒。
對于有教養的人來說,他們會自覺遵守人與人之間的邊界,不輕易的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間。
而對于沒有教養的人來說,他們慣常將他人的物品認為是自己的,可以隨意使用。
這樣的人,無論在任何關系中,都令他人避之不及。
三、經常說粗話、臟話
我們常說,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可以從他的言行舉止中看出來。
一個人的說話的方式和內容,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出他的個人修養。
一個經常不分場合說臟話的人,對他人的耳朵來說無疑是一種污染,會讓人避而不及。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適當的說臟話能夠發泄內心的負面情緒,有利于自我的心理健康。
然而,那些無時無刻、不分場合滿嘴臟話的人,則會引人厭惡。
這類人往往有表演型人格障礙,他們希望通過這種與眾不同的方式,來獲得他人的關注。
當被他人關注時,他們反而會越說越起勁,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沒有教養且不尊重人的表現。
四、情緒不穩定,容易指責別人
在所有沒有教養的表現中,將所有的錯誤都歸咎于他人,無疑是一種最沒有教養的表現。
或許大家都曾遇到過這樣的人,每當自己犯錯時,就會怪罪外部環境和其他人。
每當別人犯錯時,就會不停地指責對方。
在這類人眼中,所有的錯誤都是因為別人,自己則處于絕對正確的高地上。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一種認知偏差,也被叫做歸因偏差。
歸因偏差指的是,當人們在解釋某一個行為時,會受到自身認知偏差的影響,從而偏向于有利于自己的解釋。
比如,當旅途中的計劃出現失誤時,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則會抱怨天氣、路況等各種外部原因。
相反,如果是他人的原因,個體則會更偏向于認為是對方不夠負責、不夠細心所導致的。
也就是說,歸因偏差其實源于自我保護的需要。
當人們將錯誤歸咎于他人或外部環境時,就會減少內心的愧疚感與不安感,從而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和個人形象。
然而,事實卻是,這種行為是將自己的過錯推卸到他人身上,讓他人承擔不必要的指責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是一種非常沒有教養的行為。
總而言之,一個沒有教養的人,往往是一個從來不會考慮到他人感受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避免和沒有教養的人相處,否則會非常心累。
-The End - 作者-專序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