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河北省邯鄲市東南部,有魏縣、大名兩縣,這兩個縣無論是在面積還是人口數量方面,都比周邊的河北省其他縣要大要多,不過在清朝乾隆之前到唐朝之間的1000多年里,這一帶卻一直是以三個縣的形式出現的,分別是魏縣、元城、大名(唐至五代分別稱貴鄉、廣晉)。那么從最初到今天,這一帶的政區究竟發生過什么樣的變化呢?民國《大名縣志·沿革》中有《大名縣三區沿革》中對此進行了詳細敘述,本文就來了解一下。
今天的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魏縣
其實,在《大名縣三區沿革》一文中,在這里僅剩下大名一縣,在大名縣中分三區,在這三區中,原大名縣稱中區、元城縣稱東區、魏縣稱西區。
1932年《河北省分縣圖》中的大名縣,含原大名、元城、魏縣三縣
在此文章的介紹中,先秦時期,大名區域稱五鹿,西區為洹水與鄴。《管子》中所說的齊桓公筑鄴、五鹿以衛諸夏,說的就是這里。從秦朝建立郡縣制之后,這里出現了具體的政區劃分,直到今天,細細分析起來,這一帶的政區共發生過15次重要變化,雖然涉及區域僅有三縣,或者說兩縣,但是更迭卻十分復雜:
一、西漢高祖置魏縣、元城
因為戰國魏文侯七年時得鄴,鄴因而稱魏,魏武侯時以此為別都,并且為公子元封食邑于此。漢高祖時引以為依據分別置魏郡和魏縣、元城縣。
在兩漢、魏、晉時期,民國時期的大名區域并未置縣,僅為元城縣之貴鄉。“貴鄉”一名,以漢孝元皇后世居委粟里,家里出過九侯五大司馬而得。
西漢時的魏郡、魏縣、元城
二、十六國時期的前燕析元城置貴鄉縣
前燕慕容建熙時析元城置貴鄉縣,不過很快省去。乍一看,貴鄉與大名魏縣元城沒關系,其實不然,并且這也是本文所說的冀南三縣發生析置、省并一系列事件的開始。
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分館陶縣西界復置貴鄉,其治所在府城北三十里古趙城,后周建德七年以“趙城卑濕”移縣治于孔思集為縣治。
三、北齊時元城、魏縣二縣一起被廢,但貴鄉縣仍在,并且到了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相州置魏州時,魏州治設在貴鄉縣。
四、隋開皇六年同時復置元城、魏縣二縣,大業初改魏州為武陽郡,仍治貴鄉。
隋朝武陽郡治貴鄉縣
五、唐太宗貞觀十七年,省元城入貴鄉,武后圣歷二年復置。玄宗開元十三年移元城縣入州城,與貴鄉并為魏州治。肅宗乾元時,于魏州置魏博節度,亦稱天雄軍。
六、唐德宗時改元城縣為興唐縣,改貴鄉縣為廣晉縣,惟有魏縣如故。
七、五代十國時期的后晉又改興唐縣為元城縣,后漢則改廣晉縣為大名縣,這是以“大名”名縣的開始。
至此,由東魏析出的貴鄉縣,在經歷若干朝代后,轉變成了大名縣,其名字一直使用到今天。
八、宋仁宗慶歷二年建大名為北京,神宗熙寧六年省大名入元城,哲宗紹圣二年復置,徽宗政和六年移大名治南樂鎮,即今天縣城南舊治。
北宋的大名府、元城、大名、魏縣
九、宋高宗建炎四年,金朝立劉豫為偽齊帝,都城設于大名。
在民國《大名縣志》中稱此事件:“與隋末宇文化及稱許帝于魏者,均為山河之瑕玷。”意思是,劉豫在大名成為偽齊政權的皇帝,和隋末宇文化及在魏縣稱許朝皇帝一樣,是國家的恥辱。
十、金朝大名為府城的倚郭縣,元朝初遷出郭外,不久又移入郭內。
十一、元朝至元初撤銷元城入大名縣,不久即復置,九年大名復還郭外舊治。
十二、明初廢大名縣,移魏縣治于五姓店,即今魏縣縣城,洪武三十一年復置大名于郭內,永樂九年復還故治。
明朝正德《大名府志》大名府疆域之圖
十三、清朝乾隆二十三年,裁撤魏縣,其地三百六村因與大名縣地界切近,劃歸大名管轄。又東北三十一村與元城縣地界毗連,撥歸元城管轄。同時大名縣治移至入府城內,并因府同名,列為首縣,官員待遇增加都得到增加,成為最大的贏家。
十四、民國三年(1915年),魏縣裁并以后,大名、元城同城分治,因大名為首邑并且所轄區域和人口占優,元城縣自入民國后漸至名存實亡,縣政由大名兼理,已漸成合并趨勢。時年,縣內興起分縣決議,議決復置魏縣于舊治,而省元城入大名,復置魏縣事宜因時局影響未能實現,但元城卻已省去,民國三年中央發表各省縣名中已無元城。至此,大名遂兼有三縣地。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大名縣志》大名縣詳圖
十五、1940年6月,根據抗日形勢需要,將原大名縣劃分為大名、魏縣、元城三個縣,分別建立縣委和抗日政府。1945年,元城縣與山東省朝城的張魯、王奉兩個區合并,改為元朝縣。1949年,大名、元朝兩縣合并,元朝縣除張魯、王奉兩個區劃歸山東省外,其余并入大名縣。
從漢朝設置魏縣、元城開始,到新中國成立之后僅剩大名、魏縣兩縣,在2100多年的時間里,經歷了數次政區演化,析置和省并反復,由兩縣變成三縣,又由三縣成為兩縣,其變化令人稱奇。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