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賣掉43個港口,價值1657億
李嘉誠又有大動作。
3月4日,香港資本市場迎來一宗震動全球的超級交易。
李嘉誠家族旗下上市公司長和公告稱,與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出售旗下覆蓋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資產,交易總企業價值達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億元)。
圖源:長和公告
這一決策不僅重塑了全球港口運營格局,更折射出李氏家族在全球化變局中的戰略取舍。
具體來看,此次交易標的包含和記港口控股及和記港口集團控股的80%權益,涉及199個泊位及智能碼頭系統等核心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還涉及巴拿馬港口公司90%的股權,該公司持有和運營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
這兩個港口在全球航運版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咽喉要道,承擔著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
長和明確保留了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港口資產,包括鹽田國際、香港國際貨柜碼頭等戰略資產。這一安排凸顯了李氏家族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亦與近年其加大內地基建投資的策略相呼應。
摩根大通分析指出,保留的港口資產貢獻了長和港口業務近60%的EBITDA,且香港貨柜碼頭仍位列全球十大集裝箱港口。
在交易過程中,雙方對標的資產進行了詳細的評估和估值。
根據初步基本條款,按照出售資產100%企業價值227.65億美元及假設凈債務50億美元計算,出售資產權益價值將為177.65億美元(以100%計算),銷售股份的權益價值(相當于其80%)將為142.12億美元。
購買價將參考于完成時的實際凈債務進行調整,并將扣除PPC交易代價的80%。經調整少數股東權益及和記港口集團欠予長和若干股東貸款還款后,預期交易將為長和帶來超過190億美元現金所得款項。
有了這筆巨額現金收益,長和的資產負債結構將被極大地優化,預估其凈負債率將從23.6%降至18%以下。
巴拿馬運河 圖源:B站
對于長和而言,此次出售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并非一時沖動之舉,而是基于深刻的商業邏輯和戰略考量。
從財務數據來看,盡管港口業務是長和集團旗下的第三大主營業務,且盈利穩定,但其在長和整體業務中的貢獻度卻相對有限。
2024年上半年,長和大中華區以外港口業務實現178億港元營收、62.5億港元EBITDA,但EBITDA利潤率僅35%,顯著低于同期歐洲電信業務(42%)及零售業務(39%)。
顯然,與長和在其他領域的投資相比,港口業務顯然無法完全滿足其對于高回報的追求。
通過出售港口業務核心資產,長和可以騰挪出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用于布局5G通信、健康科技等新賽道,以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目標。長和出售港口業務既是告別舊時代的“斷舍離”,亦是擁抱科技革命的“新起點”。
值得一提的是,長和公告,此交易尚需通過反壟斷審查和長和特別股東大會批準,最終交割存在不確定性。
如果交易通過了反壟斷審查和股東大會的批準,雙方將按照協議約定的條件進行交易交割。交割完成后,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將成為和記港口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接管其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
貝萊德財團由貝萊德、GIP(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及地中海航運旗下TiL(Terminal Investment Ltd)組成。交易完成后,該財團將控制全球10.4%的集裝箱吞吐量,躋身全球港口運營商前三。
此次交易的消息公布后,市場反應熱烈,長和股價大漲超過20%。截至收盤,長和漲21.86%,報收47.1港元每股,總市值1804億港元。
李嘉誠的全球布局
李嘉誠,是一個精明的商人。
1928年,李嘉誠出生于廣東省潮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1940年,年僅12歲的他隨家人來到香港,開始了新的生活。
不久后,父親突然離世,作為家中的長子,李嘉誠不得不肩負起養家的重擔,被迫提前踏入社會。
李嘉誠早年照片 圖源:抖音
1950年,李嘉誠用積蓄和借來的5萬港元創立了長江塑膠廠,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靠著生產塑膠花,李嘉誠賺取了第一桶金。
有了啟動資金,李嘉誠看準機會,果斷地踏入了房地產領域。他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在經濟低迷期低價囤積了大量土地,這些土地在后來的經濟復蘇中迅速升值,為李嘉誠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1979年,李嘉誠又嗅到了新的商機,當年,匯豐銀行決定出售其持有的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的大部分股權。李嘉誠果斷抓住這一機會,通過長江實業成功購入和記黃埔22.4%的股份。
和記黃埔作為一個多元化的業務集團,其涉及的領域包括零售、地產、港口及電訊等。成功收購后,李嘉誠通過一系列的戰略調整和管理改革,逐漸將和記黃埔打造成為了一個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
李嘉誠憑借獨特的商業眼光,將投資布局全球。
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就敏銳地捕捉到了能源市場的巨大潛力,投資了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并成為該公司的重要股東。
在英國,李嘉誠更是重拳出擊,2005年以24億英鎊收購英國北方天然氣80%的股份;2011年以48億英鎊收購英格蘭北部自來水公司;2012年以6.45億英鎊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
從供水、供電到天然氣供應,再到電信服務和碼頭運營,李嘉誠的投資幾乎涵蓋了英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人做過統計,巔峰時刻,李嘉誠家族控制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
圖源:B站
商人的本質是逐利,在賺取足夠的利潤后,李嘉誠開始逐漸撤離。
2022年,李嘉誠以7.29億英鎊(約合74.67億港元)出售英國倫敦寫字樓“5 Broadgate”,該物業位于英國倫敦金融城核心地段,總建筑面積達6.53萬平方米,包括多個商業、辦公單位以及停車位。
同年,李嘉誠計劃以約150億英鎊的價格出售英國配電公司UK Power Networks,UKPN是英國最大的配電公司之一,為英國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電力服務,李嘉誠家族于2010年以58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UKPN,不過這筆交易因多種原因未能成功。
今年1月,李嘉誠家族控股的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宣布以6.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現金,向上海金浦健服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其在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的45%股權。
商業世界瞬息萬變,李嘉誠擅長于靈活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
接下來,李嘉誠還將有何動作,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 李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