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確定要給大家發生育補貼了,可是到底發多少,怎么發,發給誰,卻沒有明確說。那到底這事要怎么辦才可以更加高效跟更加合理呢?
之前外媒有一個小道消息,說中央跟地方是按照1比1來配資。深圳二胎家庭大約是每個月1500元。
我覺得這個補貼要發布確實比較復雜,比如說有錢的家庭,他們是不是應該拿這個補貼。畢竟對于他們來說,拿不拿補貼其實都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跟生育的欲望。可是對于沒錢家庭來說,如果有這個補貼,那生活壓力就完全不一樣了。
那能不能把更多的資金傾斜給普通家庭呢?這就是一個大問題。如果把資金傾斜給普通家庭,那又應該怎么鑒定這個標準呢?什么樣的家庭才算是普通家庭呢?畢竟現在家庭資產也是一個非常難以統計的問題。如果以資產計算,那總資產很難統計。如果以月收入來計算,那對于那些小商販來說,他們的收入也是很難計算的。所以這把尺確實非常難。
第二生一胎、二胎、三胎以上各自的補貼標準是什么呢?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年輕人對于生一胎的意愿還是比較高的,可是二胎就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了。要拉動生育率,關鍵點到底應該補在那個地方呢?這也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第三補貼的金額到底是多少?如果全國統一標準,一個孩子每個月補貼1500元。如果按照1億兒童來計算,那就是1500億一個月,每年就是1.5萬億。這會不會給財政增加額外的壓力呢?
現在養老已經是一個大問題。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過去是一堆年輕人養著兩個老人,現在是兩個年輕人養著四個老人。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養老壓力已經這么大,還要投入多資金去補貼生育,這也是一大問題。
補貼太多會不會造成有人鉆空子,以后就靠這個補貼生活,不愿意去工作了呢?所以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燒腦的問題。
如果資金都來自政府,那政府的錢又得從什么地方來?還有一個問題,突然全民大規模補貼,這么多資金投入到社會,會不會造成額外的通脹問題?
最核心的還有一個問題要思考清楚,那就是我們進行生育補貼的初衷是什么?到底是為了提高年輕人生活的幸福感,還只是為了維持我們的國家競爭力,維持經濟增長的動力?如果我們只是把生育看成是經濟的接盤俠,那難怪我們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愿意結婚了。
我覺得補貼可以不用直接給現金,而是在消費端去補貼。什么意思呢?比如說父母在購買嬰兒各種用品的時候直接進行國家補貼去減免,或者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國家直接在學費上進行減免或者補貼。同時重點還是在一孩家庭的補貼上面。
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生二胎,跟錢也沒太多關系,主要是時間跟自由的問題。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是雙職工,靠一個人養家是絕對不行了。兩個年輕人都去上班,就只能靠老家人帶娃,兩個老人家帶一個娃還可以,可是如果兩個老人家帶兩個娃,那問題就非常大了。很多老人家身體也多多少少有一些問題。同時如果老人家都在家里帶娃,也會壓縮他們出去消費的時間,畢竟現在退休老人才是社會的消費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