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活躍氣氛”拉滿的眾議院演講上,特朗普面對眾議院議長,直接呼吁廢除簽署三年的《芯片法案》(《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特朗普毫不避諱地表示:“你們的《芯片法案》糟糕透頂,我們投入了數千億美元毫無成效,他們(臺積電)拿了我們的錢卻不花。”
這段演講結束后,副總統JD Vance以及其他共和黨議員,集體起立鼓掌。
時間回到2022年8月,拜登政府正式簽署了《芯片法案》,該法案除了加強了對中國芯的封鎖外,重點是提出用520億美元的預算,吸引和招攬芯片制造巨頭赴美發展,其中就包括了臺積電和三星。而這些新建工廠的核心,其實是扶持為了英特爾、格芯等美國芯片公司的晶圓代工項目——在此之前,這些美國公司在美國本土的制造能力基本為零。
聽上去很多,但其實將這部分預算進行分類后就可以發現,這當中有130億美元是用于支持半導體研發,包括成立國家半導體技術中心(NSTC)、國家先進封裝制造計劃以及國防相關芯片項目,還有一部分錢用于抵扣外國公司建廠的稅收補貼。
真正用在建廠的資金大約為390億美元,甚至比不上一家科技巨頭花在AI上的預算。
除了520億美元這部分以外,整個法案還要拿出約2000億美元用于未來10年用于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清潔能源等領域的科研經費,主要分配給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能源部和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等機構。從這里就能看出來,雖然名字叫《芯片法案》,但其實很大一部分錢并沒有花在“美國造芯”這個關鍵目標上面。
在白宮發布的一篇文章里,詳細透露了補貼資助資金的分配情況。
該文件透露,有15家公司獲得資助、提供了258億美元貸款,涉及23家公司——其中英特爾獲資助85億美元;臺積電獲資助66億美元;三星獲資助64億美元;美光獲資助61億美元;德州儀器獲資助16億美元;格芯獲資助15億美元;SK海力士獲資助4.5億美元,其余資金會在2024年底前分配完備。
然而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統計,美國芯片計劃辦公室原計劃將325.42億美元的撥款以及55億美元貸款用于資助32家企業的48個項目。
這意味著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不缺錢的大企業,而真正需要扶持的中小企業并沒有得到補助。
即使是美國本土企業英特爾,也同樣面臨資金拖延的困境,法案承諾的527億美元補貼和稅收抵免資金審批進展緩慢,企業需經歷復雜的申請和審核流程。反倒是臺積電和三星在獲得補助的同時,還享受著25%的稅收補助。
這么一來,站在特朗普政府的角度來看,這么一個貼滿“浪費”和“低效”的舊法案,顯然不符合自己的執政理念。相反,他呼吁通過增加關稅來刺激在美國的投資,并暗示最早下個月可能就會對芯片征收進口關稅。
另外,美國芯片制造本來就面臨著高技能人才匱乏、移民政策收緊以及本土建廠成本高昂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這些問題在短期內并沒有得到解決,那么作為繼任者的特朗普,自然也不會愿意為前任的“失誤”政策買單。
本文作者:jh,觀點僅代表個人,題圖源:網絡
記得星標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