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和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聽話,要努力學習,將來才會有好工作。”
可等到真正走進社會,才發現那些曾經在學校里分數最高、最守規矩的“好學生”,往往在職場里并不如意。
他們努力、聰明,卻常常感覺自己“干得多,拿得少”,升職加薪似乎永遠輪不到自己。
而一些當年課堂上并不起眼,甚至有些“調皮搗蛋”的同學,卻能在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
為什么越聽話的人,越難在職場上脫穎而出?
應試思維的幻象:服從≠競爭力
從小學到大學,我們接受的是一種高度結構化的教育,規則清晰,標準明確:聽老師的話,完成作業,考高分,就能得到獎勵。
可現實社會并不是一個按“標準答案”評分的考場。
在職場上,僅僅“聽話”并不能成為核心競爭力。因為老板需要的,從來不是執行指令的“考試機器”,而是能創造價值、解決問題的人。
哈佛商學院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跟蹤研究了300名高分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這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在職業生涯前五年里,確實比普通人更容易進入頂級企業,但到了十年后,他們的升職率卻明顯低于當年成績中等甚至較差的同學。
原因是什么?
這些“學霸”太擅長服從規則,而不是創造規則。
在學校里,他們靠遵守秩序獲得成功,可職場卻需要主動競爭、突破常規、敢于冒險。
社會的法則:資源只向會爭取的人傾斜
職場上,很多“好學生”都曾有這樣的困惑:
為什么自己踏踏實實做事,卻總被領導忽視?
為什么升職加薪的,往往是那些“八面玲瓏”的人?
為什么自己努力多年,還在做基礎性工作,而那些不如自己優秀的人,早已晉升管理層?
本質上,是因為職場不是考場,資源不會因為你努力就自動向你傾斜,而是屬于那些懂得爭取、敢于展現自己價值的人。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就是一個典型的“壞學生”。
他大學沒畢業,甚至被學校認為是個“問題青年”。但他并不在乎既定的規則,而是創造自己的規則。
在蘋果公司,他從不按部就班地執行任務,而是不斷挑戰現有技術,甚至不惜推翻整個團隊的方案,重新來過。正是這種“不聽話”,才讓蘋果的產品一次次打破行業天花板,成就了如今的科技帝國。
而太多“好學生”,卻總是在等“老師”來安排未來。
“聽話”是一種安全感,但真正的安全感來自競爭力
很多“好學生”之所以在職場不如意,是因為他們習慣了服從規則,害怕出錯。
他們在開會時不敢發表意見,害怕說錯話。 他們在爭取升職時不敢主動談條件,怕被領導討厭。 他們在面對機會時猶豫不決,擔心自己不夠資格。
可現實是:真正的職場安全感,從來不是靠“聽話”獲得的,而是靠你的不可替代性。
字節跳動的創始人張一鳴,大學時期并不是典型的“好學生”,他的成績中等,但他有一個習慣——遇到不懂的東西,會自己去找答案,而不是等老師來教。
進入職場后,他主動參與各種項目,不斷學習,短短幾年就成長為技術總監。
他創立字節跳動后,面對市場競爭,并沒有選擇被動跟隨,而是憑借精準的算法推薦機制,把今日頭條、抖音推向全球。
如果他只是個“聽話的好學生”,那么今天的互聯網格局或許會完全不同。
如何打破“好學生困境”?
如果你也是那個“努力卻不出頭”的人,不妨試試以下改變:
1、學會表達自己,不做“沉默的大多數”在職場上,不說話的人,很容易被忽視。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讓領導和同事知道你的價值。
2、主動爭取機會,不要等著被發現機會從不會自動降臨,敢于請纓、敢于承擔責任,才有可能進入更高的平臺。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只會執行工作不僅僅是“完成任務”,而是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創造更多價值?
4、適當“壞”一點,突破思維慣性不是讓你無理取鬧,而是要敢于挑戰權威,提出不同的觀點,敢于試錯。
社會不是考場,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會有糖吃。
在學校,遵守規則能讓你得到高分,但在職場,能創造規則、能爭取資源、能解決問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