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藏兵福塔祈福
賈洪國
昔日地標鎖水塔,飛虎航空都靠它;
八年血戰馱峰助,驅寇首士振中華。
新政反孔遺跡棄,傳統新風再開發;
善政留根福文化,福塔矗立眾人夸。
這是西藏邊防退伍老兵游歷楚雄福塔后,寫的題為“記福塔”的小詩,站在太陽廣場遙望楚雄福塔雄姿,體悟鹿城福塔之美,真有在拉薩遠觀布達拉宮的感慨。
上東山,行福道,進福門,覽福苑,觀福碑,入福塔。人立塔頂,秀美的鹿城盡收眼底。整個福塔公園,以福為引導,以福為念想,以福為景觀。真是令人身在福中,福在心中,福滿愿滿。
楚雄市的鹿城東山之巔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寶塔—楚雄福塔,號稱中國第一福塔!塔為八角九層樓閣式建筑,高59米。是中國第一座以彩畫木雕石刻銅鑄藝術展示中華福文化的景觀古塔。
陪同游覽的老戰友李維雄,退伍后工作生活在楚雄30多年,他說此塔由楚雄州政協倡議社會捐資,在明代古塔遺址上重建。2002年3月29日,福塔正式開始培土奠基,破土動工,兩年過去,一座總高59米的九層高塔已宛然屹立于楚雄小河口山之巔。
我們從蜿蜒的小巷小徑上得山去,鹿城楚雄風景一覽無余:鱗次櫛比的高樓證明楚雄的一種發展,明朗的天空映現著一種明朗的心情。登福塔,拾級而上,福文化的氣息濃熏細潤,百福字裝飾的木雕門窗、扶手、欄桿,雕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圖案之紅巖浮雕的墻面,一層外壁用紅巖雕刻有四靈圖案及唐太宗、宋微宗、清高宗、清宣宗手書福字和歷代名人、名家、民間的各體福字各顯風采。
塔內每層展示福的一個主題:一層財源茂盛、二層事業興旺、三層學績長進、四層家庭和睦、五層子孫成才、六層平安吉祥、七層從善積德、八層健康永駐、九層延年益壽。
一層大廳置放有中國最大的銅鑄仿古錢幣“萬福通寶”,墻面雕刻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手書福字。二至八層各立一尊銅鑄樂施彌勒,九層懸掛百福銅鐘。每屋斗拱、梁柱、藻井彩繪吉祥圖案。塔外三層青石浮雕憑欄,由108塊福圖案組成。塔內塔外,各體福字和福圖案不勝枚數。塔外飛閣安裝現代燈光,夜幕降臨,流光溢彩,奪目蒼穹。
福塔正南紅巖石廣場安供彌勒佛銅像,像前置放青銅鑄造“萬福寶鼎”。廣場二十七臺階下,立有福碑,碑高6.9米,正面鐫刻毛澤東手書福字,背面是楚雄福塔記。塔的東面是古典四合院“福苑”,西邊是“祿苑”,北邊是“壽苑”,“三苑”內立有高2.1米漢白玉福、祿、壽三星像。“祿苑”前建有雙鹿和合泉池。“壽苑”前建有石雕12生肖柱圍著169平方米石雕福字廣場。塔西側建有龍鳳福園及童男童女十二生肖石雕群。園內塑有河北玉彌勒佛雕像。園內外石壁全部雕有龍鳳圖案及十二生肖等福字紅砂石浮雕。塔的南面由青龍河拾級而上有360米長櫻花福道,立有高10余米的青石“福門”和鳳凰石雕龍柱“福亭”。
在太陽廣場向著福塔極目遠眺。原來,藍天白云下的楚雄福塔在那高高的山崗上,依舊在燈光編織成的弧線的襯托中,顯得那樣的安詳和別致。一幅美麗的楚雄福塔圖景,與周圍的群山,以及群山下不遠處的城市街道,樓群映襯而略露端倪的現代城市建筑群,山城相容,景城一體,交相輝映。
遠眺寶塔雖無近觀的親密接觸,卻可以用專注的目光,在大地的依托之上,在天空的映襯下,領略寶塔直立天地間的雄奇與莊嚴。其間,如果有云蒸霞蔚前來襯托,或者有一群飛鳥前來環繞,或者有天光奇妙的照耀,就更添妙趣了。其時,以塔為中心,遠遠望去,天、地、塔渾然一體,視野可以得到極大拓展,心胸可以感到極大壯闊。
楚雄東邊有座山,山巒間有個很獨特的地方,讓許多的風水大師久久注目。早在明代,封建時代的地方官員士紳和黎民百姓就看到了那龍脈,認為西來東往的白龍河水,還有那諸多的小河水,到了那山腳,就多流歸一,一泄而東去。在那寶地上建成一座鎖水塔,寓意鎖住白龍河,讓那白龍水造福人民,也寄寓黎民百姓乞求風調雨順,年年都是好年成。時光流逝,社會變遷。到了上世紀抗日戰爭中,為了戰爭的需要,楚雄修了軍用機場,地標建筑鎖水塔還成為導航的一個標志呢。只是后來都毀了,鎖水塔的寓意也消失了。如今經濟發達了,人們追憶為了幸福生活的不懈努力,為了銘記時代新風,為了體現新時代的功績,在楚雄州政協的倡議之下,集民力志愿,鎖人心之所向往,終于建成了代表楚雄和諧幸福,象征楚雄文運昌盛,銘刻下楚雄時代特征的楚雄福塔。
楚雄舊稱威楚,舊志中謂“爨酋威楚筑城,峨碌賧居之”,歷史久遠,但楚雄歷代缺水,而龍川江周圍卻又水患不斷,這可見于諸志記載。昔由昆明進楚雄城所經之小河口之巔,有塔一座,名曰“鎖水塔”,塔建于明代,后因地震傾圮。
重建后,疏湮溉旱,祈水避災,其寓意是非常明顯的。
整個景區的布局與安排也值得稱道。以“福”為線索,在塔內設置福觀念的向上引領;又在塔的前后左右設置了豐富的拓展。福塔正南紅巖石廣場置放青銅鑄造的萬福寶鼎。廣場27級臺階下,立有福碑,碑高6.9米,正面鐫刻毛澤東手書“福”字。背面是楚雄福塔記。塔的東面是古典四合院福苑,西邊是祿苑,北邊是壽苑。祿苑前建有雙鹿和合泉池。壽苑前建有石雕12生肖柱圍著169平方米石雕福字廣場。塔西側建有龍鳳福園及十二生肖石雕群。園內外石壁全部雕有龍鳳圖案及十二生肖等福字紅砂石浮雕。塔的南面由青龍河拾級而上有360米長櫻花福道,立有高10余米的青石福門和鳳凰石雕龍柱福亭。游覽至此,令人覺得鹿城福塔景區的建設者們,真是妙手鑄塔建園,處處匠心獨運。
觀賞并了解到這些之后,令我感慨的還有老戰友李維雄夫婦的奇妙安排。
車到雙柏,我隱隱有意猶未盡之感,遠處遙不可及的天際,天際之前有一抹青山右高左低形成起伏,安然地橫亙在那里,好像是對寶塔的拱衛。眼中有善景,心中有善思,不覺中,滿懷了歡喜與愉悅,也開闊了神智與心胸。
(注:本文插圖均由李維雄提供)
作者簡介:
賈洪國:1968 年生人,西藏軍旅五年,雙流縣報記者十年。出版有個人文學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跡 》 《 風兮雨兮》。近年來,主要精力用于采寫《尋訪戰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軍旅宥坐——尋訪戰友故事集》兩冊,50萬字已匯編成書。因為“人在變老,軍旅的記憶卻永葆青春!”把文字當成愛好經營,把生活當成詩意品味,一念花開,一念云起,在時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歲月漫漫的塵埃。
作者:賈洪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