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官媒報道稱,荷蘭半導體設備巨頭阿斯麥針對中國市場作出回應。該公司明確回應近期傳聞,強調其在北京的維修中心并非“新建”,而是基于已租用的臨時設施進行升級擴建,相關設備與人員將遷移至新大樓。
這一調整被解讀為荷蘭阿斯麥在復雜環境下平衡合規與市場需求的策略性動作。
從財務數據看,中國市場對阿斯麥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財報顯示,中國大陸以101.95億歐元(約794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貢獻了36.1%的全球營收,連續三年穩居最大單一市場地位。
營收占比不僅遠超韓國(22.7%)、美國(16%)等其他主要市場,更是兩年時間實現了近2.5倍的增長。
尤其在DUV光刻機領域,中國市場的訂單需求持續超出企業交付能力,成為支撐阿斯麥業績的關鍵力量。
面對美國施壓導致的許可證續期風險,阿斯麥的態度和決策邏輯清晰可見。
盡管有消息稱荷蘭政府可能不再續簽部分在華服務許可證,但考慮到失去中國市場將直接沖擊其近四成營收,企業顯然選擇了務實策略。
通過升級現有維修中心,阿斯麥既能提升本地化服務效率。此前受出口管制影響,部分設備維修需返美處理,又避免觸及敏感的新建設施爭議。
所以說這種“存量優化”模式,既符合其宣稱的“遵守各國法規”原則,又實質強化了在中國市場的服務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維修中心升級與阿斯麥公司的全球戰略是契合的。
比如,阿斯麥計劃通過建立區域化維修網絡減少成本,大陸市場作為“再利用與維修”體系的重要節點,將與韓國、中國臺灣省等地的設施形成協同效應。
因此,阿斯麥的這種布局既回應了中國半導體產業對快速技術支持的迫切需求,也為阿斯麥應對美國可能加劇的供應鏈風險提供了緩沖空間。
正因為上述原因,當EUV光刻機全球需求疲軟之際,中國市場的DUV設備需求反而成為穩定器,這種結構性變化或將重塑未來光刻技術的市場格局。對于荷蘭阿斯麥而言,維系中國市場不僅是商業選擇,更是保持技術生態完整性的戰略必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