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跳槽背景:從龍湖“太子”到綠城“破局者”
龍湖地產原重慶總經理高巍的職業生涯堪稱戲劇性轉折的范本。作為龍湖系80后城市總中的佼佼者,他曾在福建市場創下赫赫戰功:2017-2019年任福州龍湖總經理期間,帶領團隊兩年內突破百億業績,將福州從新進城市升級為獨立公司,并主導獲取多宗核心地塊。然而,2021年因酒后言論風波錯失龍湖集團“一號位”接班資格后,其轉投合景泰富的經歷更顯唏噓——盡管被寄予重振千億粵系房企的厚望,但伴隨合景泰富暴雷及高管集體出走,高巍的“總裁夢”最終破碎。
此次履新綠城福建片區總經理,既是高巍職業生涯的“重啟鍵”,也是綠城深耕福建市場的關鍵布局。綠城近年持續加碼福建,2022年以聯合體形式競得廈門思明區稀缺地塊,但其在福建的市場份額仍落后于建發、國貿等本土房企,亟需一位兼具投資魄力與本土化經驗的核心操盤手破局。
二、跳槽觀察:優勢與風險并存
1. 優勢:福建市場經驗與資源復用
- 投資能力驗證:高巍在龍湖期間主導的福州土地拓展策略可復用于綠城,尤其在廈門、福州土拍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其“快準狠”的投資風格或能幫助綠城突破土地儲備瓶頸。
- 高端產品適配:綠城以“品質住宅”見長,而高巍在龍湖操盤的高端項目經驗,可助力綠城在福建改善型需求主導的市場中強化產品溢價
- 人才網絡激活:高巍在福建地產圈積累的政商關系及團隊資源,或能加速綠城本土化進程,彌補此前依賴總部派駐的短板。
2. 風險:個人標簽與組織文化沖突
- 文化融合挑戰:龍湖的強執行文化與綠城的“學院派”管理風格存在差異,高巍過往的激進擴張策略是否適配綠城“穩健為先”的基調存疑;
- 團隊穩定性:高巍在合景泰富期間未能留住龍湖系舊部,綠城福建現有團隊是否愿意接受“空降領袖”仍是未知數。
三、戰略建議:以“精準深耕”實現雙向賦能
1. 對高巍:重塑個人IP,借勢綠城平臺
- 輕資產突圍:借鑒綠城代建經驗,聯合福建本土國企開發存量地塊,以“低風險、高周轉”模式快速提升區域業績,淡化合景時期的暴雷陰影;
- 內部團隊“去龍湖化”:避免復制龍湖時期的強管控模式,轉而通過激勵機制創新凝聚現有團隊。
2. 對綠城:建立風險防火墻,強化區域自主權
- 構建本土決策閉環:賦予福建片區更高設計、定價權限,縮短“總部-區域”決策鏈條,發揮高巍的靈活作戰能力;
- 輿情預案儲備:提前與媒體、行業協會建立溝通渠道,針對高巍過往爭議準備統一回應口徑,防止品牌聲譽受損。
3. 行業啟示:職業經理人與房企的“雙向篩選”
高巍的案例折射出地產行業人才流動的新邏輯:
- 房企更重“實戰成績”而非“光環標簽”:綠城選擇高巍,本質是對其福建戰場經驗的認可,而非龍湖或合景的履歷背書;
- 經理人需“自帶資源包”:在行業收縮期,能否攜帶土地資源、政府關系或成熟團隊,成為高管跳槽的核心籌碼。
結語:福建戰場,能否成為高巍與綠城的“共贏跳板”?
這場跳槽既是高巍走出低谷的背水一戰,也是綠城打破福建市場格局的關鍵落子。若雙方能平衡好激進與穩健、個人與組織的矛盾,或可書寫“失意者逆襲”與“區域破局”的雙重敘事。然而,在房企暴雷余波未平、福建本土勢力盤踞的復雜環境下,這場豪賭的結局仍充滿懸念。
關于今天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么評價?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留言告訴我們,
關注↓點贊↓在看↓
您的認可,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