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個地球上,有一個旅游目的地能讓人又愛又恨:那它,只能是埃及!
這里有著連時間都“懼怕”的金字塔,也有著世界上最密集的伊斯蘭建筑群。前一秒,你還在街上踩著馬糞,為擺脫那纏人的小販而惱火;后一秒,你就住進了丘吉爾、戴高樂的同款酒店,看著火烈鳥怡然自得地在草坪上散步。
世界上,也許沒有另一個國家,可以帶給你如此“復雜”的旅游體驗。埃及,你可以一去再去,也可以再也不去。但,不能不去!
提到埃及,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兩個字,或許就是“避雷”。畢竟在小紅書上,充斥著大量的吐槽帖,“全員惡人”似乎是這里的代名詞。
這也使得我在啟程之前,不僅做了詳盡的攻略,還在落地埃及后,對幾乎所有迎面而來的人都保持距離。
哈利利市場
或許,也正是這份提前準備,使得我的埃及之行變得無比順暢——沒有被騙,沒有被騷擾,一切都超乎預料的好。而這種超預期的狀態,在開羅,體現得最為明顯,因為開羅實在是有太多可玩可看的了。
時光倒退100年,1925年,開羅不僅被評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同時還是“世界上最干凈的城市”。開羅老城區的確不比從前,樓宇破舊,貧民窟夾雜期間,汽車的喇叭聲伴著熱風彌漫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清真寺傳來的禮拜聲似乎來自另外一個世界,但它們又的確在同一個時空中發生著。喧鬧、熱烈,現代化的洪流裹挾著歷史前行,而開羅老城依舊獨立而閃耀。
遠望吉薩金字塔
這座城市最被人所熟知的,一定是金字塔。而提到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必然是門面擔當。
但事實上,胡夫大金字塔所在的吉薩金字塔群,只是埃及眾多金子塔群中的一小部分。這里的確非常適合拍照,比如在孟卡拉金字塔旁的山丘上,可以一鏡拍到9座金字塔同框,不可謂不壯觀。
但是,也正是因為它的出名,景區內的游客與商販也是整個埃及之行最多的。
很多人說來吉薩金字塔群要包車,要騎駱駝,但是,實地體驗下來,也許徒步才是打開這里正確的方式,尤其是孟卡拉和哈夫拉金字塔附近,不僅沒有旅行團,連小販都少得可憐。
因為旅行團不來,這里很少見到纏人的小販
當然,如果想獲得更好的游玩體驗,其實在開羅的周邊,還有很多更為小眾的金字塔比吉薩更為合適。比如左賽爾金字塔群,其中那座階梯型的金字塔,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層疊式的金字塔。
而圍繞在它的周邊,是大量可以深入探索的古埃及墓穴,相比胡夫金字塔的人滿為患,這里的探險之旅會更舒心。
階梯金字塔
而代赫舒爾金字塔群則更為小眾,這是胡夫的父親斯內弗魯建造的兩座金字塔,一座搭了一半發現角度太陡,改向內收縮外觀曲折,被稱為曲折金字塔,另一座取名紅色金字塔——相比前者,它的外觀就要順暢尋多,這也使之成為埃及第一座真正的金字塔。
兩座金字塔皆可入內,內部猶如迷宮,相當有趣。
紅色金字塔
而和金字塔一樣在開羅遍地開花的,還有博物館。
埃及人真的很精明,他們有很多的寶貝,這些寶貝曾經都保管在開羅的老博物館里。但如今,如果你想看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需要去老館;如果想瞻仰新王國時期的20多具法老木乃伊,需要去文明博物館;如果想有更好的觀展體驗,感受一下世界最大古文明博物館的震撼,則要去大埃及博物館。
開羅老博物館的布展猶如倉儲式超市
三個博物館的定位有著顯著不同,開羅老博物館的文物,多是“精品”,比如圖坦卡蒙的陪葬品,圖雅與優雅的黃金棺槨與木乃伊。但是,如果你真的全盤了解了古埃及歷史后,便會發現,后兩個博物館的館藏絕不遜色于老館。
文明博物館的皇家木乃伊展廳,展出的都是古埃及最為被人耳熟能詳的“名人”——哈特謝普蘇特、拉美西斯二世、泰伊王后、阿蒙霍特普三世,塞提一世······尤其是對于參觀完或者即將參觀帝王谷的游客,與這里會形成完美閉環。
開羅文明博物館館藏文物、大埃及博物館館藏哈特謝普蘇特巨像和大埃及博物館館藏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而大埃及博物館,作為一個耗資10億美元打造,跳票10年開業的博物館,目前開放的12個展廳,主要以雕塑為主。
除了圖坦卡蒙陪葬品,目前很多重磅文物都已入駐新館,比如胡夫的母親赫特菲雷斯一世的整套黃金陪葬品,卡納克阿蒙與穆特夫婦神像,哈特謝普蘇特巨像等,12個展廳按照33個王朝的時間排列,“s”形走完不走回頭路,每件文物都附帶詳細講解以及歷史背景介紹。
大埃及博物館館藏卡納克神廟阿蒙與穆特夫婦神像
逛完博物館,如果你想深入地體驗本地化的埃及,其實更推薦到阿里穆伊茲老街去轉一轉,這里被稱作伊斯蘭建筑的“露天博物館”,街道兩側分布著眾多清真寺、伊斯蘭學校。
阿里穆伊茲老街
這條老街是歷史愛好者的天堂,是游客體驗埃及伊斯蘭文化的絕佳地點。清晨,老街剛剛蘇醒,本地人來來往往,人群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各處涌來的交談聲和車喇叭聲交雜在一起。
老街內的伊斯蘭學校
晚間,老街上熱鬧非凡,游客與商販摩肩接踵,將你拉入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著名的汗·哈利利市場就位于這里,拉客的小販會用各種“招數”吸引你進入他們的店面。然后開出動輒10倍的高價,來試探你的底線。
哈利利市場
所以,在埃及,討價還價,是一項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如果你是一個“E”人,也許在這里,會找到久違的樂趣。
如果把埃及比作中國,那盧克索,就是這里的陜西+山西。在規模體量上,這是一座與尼羅河相伴的“小城”;但在文明底蘊上,曾用名為底比斯的盧克索卻是整個埃及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國都”。
盧克索神廟
古埃及人信奉生死輪回,就像太陽東升西落,他們覺得生命所遵循的規律也是這般。所以,在底比斯,法老們喜愛把神廟建立在尼羅河的東岸,而把墓地建立在尼羅河的西岸。
一般參觀順序可以先從東岸的神廟開始,而首推的,便是卡納克。
卡納克神廟巨柱上的王名圈
供奉著底比斯主神阿蒙-拉的卡納克是埃及最宏偉,同時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神廟。
作為新王國時期的皇家神廟,卡納克其實在古埃及的中王國時期就開始建造(公元前2000年),一直延續到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
這里有埃及“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送給自己“父親”阿蒙神的方尖碑,以太陽神之女自居,以佐證自己女性法老的合法性——這也是目前埃及本土最高的方尖碑。
卡納克神廟內哈特謝普蘇特樹立的方尖碑
這里有歷經三代法老共同修建,由134根石柱組成的多柱大廳,帶給人極具沖擊力的視覺震撼。
這里還有一些隱秘而不為人知的角落,比如供奉阿蒙-拉的兒子的孔蘇神廟,這座神廟保存得極為完整,但游客罕至。
相比之下,同樣位于東岸的盧克索神廟就小了很多,但是這里開放夜游,在昏黃的燈光映襯下更顯神秘,仿佛真的給神廟通了“神性”。
如果說東岸是法老送給神的“居所”,那西岸便是法老為自己修建的“永生之地”。西岸有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廟,也有大臣寵將的“貴族墓”,還有那些為帝王將相修建陵墓的工匠們為自己精心雕琢的墓地群戴爾·艾爾-麥地那。
盧克索神廟和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廟
當然,最“出圈”的無疑是帝王谷。當金字塔或因勞民傷財,或因目標太大而被舍棄后,這片形似金字塔的山谷便成為了法老們的新寵。帝王谷埋葬了新王國時期的64位法老,而其中,又尤以圖坦卡蒙最為著名。
不過,要說最值得參觀的,卻并不是圖坦卡蒙——他的墓室實在是太過簡陋,轉個身就能看遍所有。
帝王谷如同敦煌,主要看的,是墓穴內的精美壁畫。出于保護遺跡的原因,帝王谷不同的墓穴是輪流開放制,精彩的墓穴,更是需要單獨收費。其中最華麗的塞提一世墓,雖售價高達300元人民幣,但比起那些免費的墓穴,無論是在體量還是質量上,確實要出色很多。
拉美西斯三世、五世以及六世墓穴內壁畫
所以,如果既想看得值,又想少花錢。那收費墓中的拉美西斯五世&六世墓穴,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平替。
這里僅需30元人民幣,壁畫保存得極為完整,尤其是最內側墓室的天頂壁畫。天空女神吞吐太陽的輪回紋飾,色彩艷麗,細節豐富,拉美西斯六世被打碎的石棺靜置在那里,仿佛正在講述千年以前的故事。
整個底比斯的歷史延續,似乎都是伴隨著東升西落而展開,而這種形制似乎也映射到了現在。
盧克索日出時分的熱氣球
冬宮酒店有100多年歷史,在當地尤為出名,猶如一座法式花園,宮殿酒廊上掛著來此入住過的名人照片。
門外馬車車夫“法拉利、one doller”的嘈雜聲,遠遠傳來。而你可以點一杯飲料,坐在草坪邊,看著散養的火烈鳥怡然自得地散步。
盧克索的晚霞
清晨,在露臺上望向尼羅河東岸,無數的熱氣球伴著朝陽從帝王谷的上方飄過,晚上,又可賞著尼羅河日落在三角帆上揮霍時間。
此時,你也許就會明白,古埃及人為什么會如此尊崇太陽,畢竟,尼羅河上的“她”,真的太美了。
盧克索西岸最特殊、同時也最值得推薦的地方,我認為其實并不是眾多陵墓,而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哈布城。
這里曾經的確是一座城,它甚至是西底比斯的行政中心,皇宮、行政機關一應俱全。但如今,這里只剩下拉美西斯三世獻給自己的祭廟,矗立于一片殘垣斷壁之間。
哈布城
埃及的神廟其實都很格式化,內墻上刻畫的大多是法老與眾神的“交情”之深厚,外墻則主要刻畫法老在戰場上“斗爭”之驍勇。
拉美西斯三世就在神廟塔門上雕滿了他戰勝利比亞人的豐功偉績,甚至有統計斷手與生殖器數量來顯赫戰功的“血腥”畫面。但也正是自他之后,新王國迅速凋落,古埃及進入第三中間期,而拉美西斯三世也成為了新王國時期最后一位強大法老。
哈布城內壁畫
事實上,從盧克索一路向南,途徑阿斯旺,最后到阿布辛貝,全程都在與尼羅河相伴,而在尼羅河的兩岸,如繁星一般點綴著無數神廟。
古時,建立神廟所需的石材,需要通過尼羅河來運輸。而神廟內的眾神,也要在固定的時間,被抬出乘船巡游接受朝拜。
尼羅河阿斯旺段
可以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神廟的存在。
沿著尼羅河,去看看這些看似大同小異,但實則各有不同的眾神之所——他們的建筑形制類似,但背后卻各有故事。
比如盧克索北部小城基納,這里的丹達拉神廟,是送給哈托爾神的——一位長者牛耳朵的女神,他是荷魯斯神的妻子,代表著愛與美。
神廟的色彩保存得極為完好,藍色的天頂雕有黃道十二宮。而其中最有名的一幅,被拿破侖整盤割下帶到了法國,如今藏于盧浮宮。
丹達拉神廟
而盧克索南部的伊斯納,這里的神廟供奉的則是公羊神,神廟如今還在挖掘中,只有一個多柱大廳對外開放,但這里的色彩,絕對是整個埃及看到的神廟中最鮮艷的。
伊斯納神廟
再一路向南,你還會途徑科翁布,埃及為數不多的雙神廟就矗立在尼羅河的岸邊,這里一半供奉鱷魚神索貝克,一半供奉老年荷魯斯,是1978年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的拍攝地。
而阿斯旺的菲萊神廟,更是名聲在外,這座位于水上的神廟是送給伊西絲女神的。修建于托勒密時期的這里,可以看到太多的羅馬影子。
比如神廟如今最有辨識度一座類似希臘神廟的建筑,是圖拉真亭。此外,這里還有用一眾羅馬皇帝的名字命名的戴克里先門、奧古斯都神廟等地點。
菲萊神廟,遠處為圖拉真亭
神廟的柱頭變成了希臘紋飾,神廟的墻壁上被刻滿了十字架。事實上,當埃及最終成為了羅馬的一個省后,羅馬主推的一神教便將古埃及文明歸為了異類。所以,我在菲萊神廟里,更多感受到的是一個強大古文明衰敗的悲嘆與心酸。
菲萊神廟和柱身上的十字架
不過,要說埃及最著名的神廟——那一定是位于尼羅河埃及段最南端的阿布辛貝神廟。
埃及“康熙”拉美西斯二世以敬神之名,神話了自己以及愛妻奈菲爾塔利。著名的卡迭石之戰浮雕,便是此意——墻上的大帝眾神庇護,驍勇善戰,痛擊敵人。而現實中的他卻被前后夾攻,驚險突圍,險撿了條命。
卡迭石之戰浮雕,馬車上為拉美西斯二世
阿布辛貝神廟位于蘇丹邊境,距離當時的行政中心底比斯(盧克索)500多公里,拉美西斯二世大帝的用意就是以此巨物來震懾邊疆的子民與敵人,不戰以屈人之兵。
這也使得阿布辛貝神廟成為眾多埃及神廟中“孤島”般的存在。若想參觀,旅客需穿過茫茫戈壁,往返7個小時才可到達,但世界各地的游客仍然對其爭先恐后,并將拉美西斯二世奉為神明。
公元前30年,當埃及淪為羅馬的一個省后,埃及人的信仰便開始出現了轉變。
如今在開羅還有一個科普特區,這里教堂林立,居住在這個區域的科普特人被稱作是古埃及人唯一的直接后裔,他們繼承了古埃及的語言、文化和宗教,并在基督教影響下形成了獨特的科普特文化。
科普特區教堂
而更多的當代埃及人,則早已和古埃及的一切斷了聯系。自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大量阿拉伯移民與當地居民通婚,古埃及的一切都被忘諸腦后。
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國將埃及伊斯蘭化。1400年來,埃及無論從文化上,還是建筑風格上,都已經全盤伊斯蘭化。
開羅老城
如今,在開羅的西南矗立著一座城堡,名為薩拉丁,是阿尤布王朝創始人薩拉丁修建的,當年羅馬軍隊被趕走后,試圖利用十字軍東征奪回開羅,薩拉丁便下令修建了這座堡壘。
城堡上的阿里清真寺,讓我想起了伊斯坦布爾。整座城堡不僅有兩座清真寺,還有牢房、軍事博物館、觀景平臺、城墻等眾多景點可以參觀。尤其是在城墻上眺望老城,一座座清真寺的宣禮塔高聳著直插云天,你會看到一個更真實的開羅。
薩拉丁城堡上的標志性建筑:阿里清真寺
在之后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里,古埃及的一切都被封存在了浩瀚黃沙之下,直到1798年拿破侖遠征埃及,古埃及文明才開始重見天日。在進入埃及之前,他組建了一個科考團,去研究埃及的歷史和文物。
阿里穆伊茲老街旁的清真寺
隨后,1822年,法國人商博良破解了羅塞塔石碑;1817年,意大利人貝爾佐尼發掘阿布辛貝神廟;1875年,法國人馬里埃特籌建埃及博物館;1923年,英國人卡特打開了圖坦卡蒙陵墓的大門。
圖坦卡蒙的黃金座椅
如果細數這些歷史就會發現,古埃及文明近代研究的一切時間脈絡發展,都是歐洲人展開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那么多的埃及精品,都流落到了大英博物館和盧浮宮。
事實上,即使現在,當你在埃及參觀的時候,也會看到很多正在挖掘中的古跡,就像吳哥窟一樣,挖掘隊是由多國聯合組成的。
隨處可見的考古隊
現在的埃及人大多是當時留下的阿拉伯人的后裔,而作為古埃及時期皇家陵墓的金字塔與現代平民的文化也相去甚遠。也許正因如此,在社交網絡上,對于現代埃及人的描述,更多的是“他們和古埃及沒有半毛錢關系”、“這些文物只是他們賺錢的工具”等。
在埃及旅游時,這種體會更加深刻。比如,當我在紙沙草畫店里,指明想買一幅“阿肯那頓”(圖坦卡蒙的父親、埃及唯一一位進行宗教以及藝術改革的法老)的紙莎草畫時,他們甚至會迷茫地問我:“他是誰?”
文明博物館內阿肯那頓雕像
但是,如果轉念一想,又會感嘆:這難道是他們的錯嗎?一個曾經實力稱霸全球、科學技術都不可思議的文明古國,就這樣在歷史的長河里血脈盡斷,無疑是令人唏噓的。
但若想到與古埃及同期的古巴比倫、亞述、赫梯都只存在于傳說之中,古埃及的一座座宏偉建筑卻仍舊能被你所見,也許,我們也要感謝如今的埃及人,是他們給了我們一個穿越千年,與歷史對話的機會。
開羅老街
現在埃及人所擁有的,只有這些古跡了。也正因如此,在埃及的馬路上,你見到最多的,就是旅游警察了。畢竟埃及政府和當地人一樣,真的很需要吃旅游這碗飯。
在開羅,隨處可見的街頭警察
在埃及,你確實是會碰到一些不好的糾纏和欺騙行為,但是如果你做好攻略,90%的“投機”行為,在他們開始第一個動作之前,就會被識破。即便有一些臉皮厚的人,糾纏不清,可當你說要叫警察之后,他們也會馬上妥協,甚至低微得反而讓你覺得有點可憐。
對著鏡頭打招呼的埃及人
有時候,當我把警覺性提到嗓子眼的時候,卻發現并沒有發生我所預見的壞事。在埃及,我遇到更多的還是熱情友好的人,他們會主動問候你,幫助你,和你聊天,尋求合影。有時,我也不禁會反思:“互聯網是不是把埃及過于妖魔化了?”
開羅晚間街頭異常熱鬧
總之,這就是埃及,它很夢幻,也很真實,它讓你一邊贊嘆,又一邊疑惑。金字塔的巍峨、尼羅河的寧靜、神廟的莊嚴,與當地人的熱情交織,讓人感受到真實的生命力。
我們對法老已逝的歷史是如此著迷,所以才會一次又一次回到埃及。那種游走于歷史之間的感覺,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永遠無法找出另一處可以體驗。畢竟直到現在,人類也還未能解答關于金字塔的所有奧秘。
編輯/Tasia
文&圖/張力斌
長期征稿
后臺私信“投稿”獲取聯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