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背叛的婚姻還能回到從前嗎?#
出軌要不要分等級,一次出軌和多次出軌有什么區(qū)別?這類問題的答案,其實非常私人化,因為背叛帶來任何程度的傷害,都只會施加在每個具體的人身上。
有人覺得出軌一次算意外可以給機會,但對他人而言,對方哪怕只是曖昧不清都痛苦難耐,出軌無論幾次,都是無可饒恕的罪行。
出軌事件到底有多大的殺傷力,并不完全取決于出軌者的行為,還取決于背叛對婚姻中每個具體的當事人,到底造成了什么程度的傷害。
換句話說就是,只有在事情還尚有余地的時候,婚姻中的“量刑”才有意義。
在屬于你自己的婚姻中,哪怕對方連一次出軌行為都沒有,但如若你已經無法忍受,那么這段婚姻也是“死刑”。
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作為被背叛方的思路可能是完全反過來的:
你指望通過對伴侶出軌行為的“量刑”多寡,來指導自己判斷這段婚姻是否還有繼續(xù)的余地,這就屬于本末倒置了。
對于被背叛方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你能不能僅憑對自身感受和需求的體察,看清自己對背叛的可承受范圍?
也就是說,對于你自己來說,到底對方什么樣的行為,會讓你徹徹底底地對其死心,讓這段婚姻徹底摧毀。
就我對很多出軌個案的觀察來看,多數(shù)人從未真正尊重過自己的意見,當出軌者發(fā)生一次出軌行為,看看他人的看法,聽聽他人的意見,便覺得對方又不是慣犯,可以原諒;
當出軌者屢教不改出軌成性,又想要問問外界的觀點,對方的行為是不是真的過于惡劣。
偏偏如今網絡太過發(fā)達,信息對于我們來說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各種互斥的觀點都要花大量時間閱讀和篩選,并且各自都有一群鐵桿簇擁者,你單從道理的層面甄別,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焦慮和內耗。
所以,一定要明白,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來評價對方帶來的傷害程度,才是更直接高效的做法。
別總想著給“傷害”一個客觀的評級定性,“被傷得有多深”、“彼此是否能靠努力撫平傷害”這些本就是極其私人化的主觀評價。
倘若你一直跟隨他人的言論抉擇,在權衡中不斷動搖,卻不真正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最可能的結局是:一邊被他人責備過于優(yōu)柔寡斷,一邊越來越在意他人評價,最終徹底喪失自我。
我知道,對于很多人來說,僅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來行事是很難的。
那意味著,你不僅要開始練習自我重視和自我覺察,還要學著不被他人的評價所裹挾,真正走出一條自己選擇、自我負責的人生路。
那么,到底該如何遵從自己的內心來評價伴侶的背叛行為?又該如何不從眾的探查自己真正的底線,從實際出發(fā)做到自我保護呢?
1
你在婚姻中是如何失去主觀能動性的?
人與人面對出軌事件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但根據(jù)大量現(xiàn)實案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
許多人在第一次發(fā)現(xiàn)伴侶出軌時異常憤怒,甚至爆發(fā)激烈爭執(zhí),但面對原諒后的多次出軌,卻逐漸心灰意冷,甚至連維護自己的攻擊性都喪失了。
也許你會認為,這種表現(xiàn)是在過度失望以后的放棄心理,肯定也已經不愛了,但仔細反思便能夠發(fā)現(xiàn),這種心理失陷的狀態(tài),并非簡單不愛,而是長久無法改變的現(xiàn)狀造成的——
心理閾值的適應性畸變。
我們可以對照來看,這種邊界畸變是如何扭曲情感關系當中堅守的原則的:
處理伴侶出軌問題需要消耗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多次面對同樣的問題會讓人感到極度疲憊,這種情況下,更大的可能是,被背叛者已經沒有足夠的情感能量去憤怒和抗爭。
而這,恰恰是一次出軌過渡到長期出軌給人帶來的深刻挫痛:
倘若沒有堅定立場、喪失改變現(xiàn)狀能力,不再相信自己能改變現(xiàn)狀,那么由于自我效能感降低,使得你的關系目標直接從“追求幸福”轉變?yōu)椤耙?guī)避痛苦”,那么心理閾值開始發(fā)生畸變,即自我忽略并合理化傷害。
在情感關系當中,每個人的需求都在保持動態(tài)變化,正常情況下是我們的需求重心都應該在“關系質量”的甜蜜依賴上,而出軌事件發(fā)生,會讓你的需求重心變成“關系存續(xù)”。
因為按照這種邏輯,當你無法覺察自己的感受,堅定自己的原則范圍時,你會發(fā)現(xiàn)出軌者不僅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還會拉低你乃至周圍人對“出軌行為“的接受底線。
也許不同的聲音會來好言相勸,“我就是玩玩,是真的愛你”“哪有人能沒個走神的時候”“為了孩子忍忍就過去了”“現(xiàn)實一點,拿到物質經濟就行了”……
也就是說,當出軌者和其他人都在不斷向外尋求新的“關系質量”的同時,你會在一次兩次退步當中放棄了向上追求幸福,反而向下執(zhí)念于“關系存續(xù)”。
這種潛層隱藏的情感平衡完全被打破,且讓人的思考方式越來越陷入劣勢。
比如你會開始反問自己,對方出軌一次是不是意味著還是有愛的,迷途知返就好?認為對方出軌一次是不是真的可以接受?對方出軌一次是不是比更加惡劣的背叛者要好一些?
這些問題的答案,全部來自于一個無法掌控的心理畸變,相當于碾壓著你的自我意識,強制灌輸你讓你這樣去思考,本質上無視了你所真正想要得到的幸福婚姻,渾噩接受傷害與現(xiàn)實而不是去積極打破和改變。
比如反思對方出軌一次我該如何警示對方,改變現(xiàn)狀?
思考自己的底線原則是否真的明晰,為何對方能夠挑戰(zhàn)容忍程度?
不接受對方出軌,離婚對我的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規(guī)劃接受原諒后,自己該如何強化界限與原則聲明,能否說到做到?
惡循環(huán)式的“自我忽視”,在變本加厲地模糊你自身心理承受范圍,直到失去反抗的沖動,甚至使得出軌者反認為是你的自我貶低,才讓其毫無興趣。
而真正能夠打破這種循環(huán)的,只有愈加堅定且說一不二的深刻底線,換言之,你只有先清楚自己如何能感到被愛,更明白什么樣的言辭和行為會傷害自己,才有讓他人為你的堅定意識靠攏轉變的可能。
所以真正能夠讓你作為參考的,不是在對方的背叛中找差異,而是敏銳地關照自己的真實感受,堅持自己的思考方式。
至于其他聲音和觀念,可以共情或參考,而非直接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處境問題中,先生成自我覺察與底線堅定,也能夠不被外界影響失去自我。
因為看待和解決出軌問題的觀點,是改變而非被動接受,是調整思維方式和相處模式來讓對方修正錯誤,而不能因為存在更加惡劣的問題就能夠將其遮掩。
重點在于,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出軌問題堅定立場,通過哪些標準來覺察自己對于出軌傷害的敏感度?
2
你該如何探查和建立自己的情感底線?
在談及情感關系中的框架底線時,很多人內心深處藏著這樣的想法:
期望對方擁有絕對的忠誠度,渴望看到對方毫無保留的付出意愿,向往幸福美滿的相處模式,以及獨一無二的情感連接,但最終卻在現(xiàn)實生活逐漸發(fā)現(xiàn),愛與原則似乎是沖突對立的。
在面對伴侶出軌時,一方面難以割舍那份深厚的愛意,另一方面,原則又不容踐踏,只能在痛苦中隱忍,在情感與原則的天平上艱難地尋找平衡。
另一種情況,即便遭遇了背叛,也寧愿獨自咽下這份苦楚,不愿讓外界知曉自己被出軌的難堪境遇,只為維護自己的價值感和尊嚴,維持在他人眼中的體面形象。
所以說,婚姻底線看似簡單的一刀兩斷、瀟灑離場,實則考驗的你是否具備強大的心理力量。
這是一個需要深入自我反思和理性評估的過程,因為一切清晰原則的建立都在于真正的“深度識別”上。
首先,深度識別需要你清晰判斷,在自己心中哪些情況是可以協(xié)商的“緩沖地帶”,哪些是絕無商量余地的“核心禁區(qū)”。
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細分,當可協(xié)商的時候,哪些事情可以在自我內心權衡解決,哪些則需要與出軌者或外部環(huán)境溝通配合。
比如,在你的心中,怎樣的情況算是出軌傷害,哪些情況可以自己介入改變,對方與異性聊天是頻繁交流還是偶爾閑聊,能否協(xié)商?
倘若可以,那么自己是選擇信任、認為孰能無過及時回頭就能調整心態(tài),還是需要和對方加強交流溝通,來鞏固自己的安全感?
再比如,發(fā)現(xiàn)真正實質的出軌行為,什么情況下可以協(xié)商,是偶發(fā)性的情感游離,還是反復突破底線的長期外心?
倘若出軌行為到了無法協(xié)商的地步,自己一定要堅定不移地維護 “核心禁區(qū)” 的權威性。
此時,最終的指向是果斷離婚,徹底結束這段千瘡百孔的關系,還是選擇保持分離時限,僅僅維持物質層面的來往,是否有能力執(zhí)行后果,制定自我保護計劃?
無論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亮明自己的底線,做到不容置疑。
而倘若你看待出軌問題,希望給對方一個機會,那么一定要想清楚,未來是否會因出軌而讓自己懷疑自我價值?繼續(xù)的決定是出于恐懼脫離家庭走向獨立,還是真的信任感情基礎?
只有在這種標準下思考,才能夠以自我感受來重新客觀審視婚姻,對方之后的配合程度,參考對方的行為是否還能夠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而倘若在你原諒對方之后,還依然發(fā)生了長期出軌的情況,那么此時最重要的是如何重新推翻習以為常的麻木和妥協(xié),你需要重新校準自己的心理閾值,將注意力聚焦在那些真正能讓你收獲幸福感的事情上。
靜下心來,深入剖析自己的內心:
是因為深感無力改變現(xiàn)狀而無奈選擇放棄?還是在這段關系里,感情早已悄然消逝,只剩空殼?
以此再細分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比如打破兩點一線的固定生活,不再固守家庭,出去散心放松,將心理閾值的適應性轉移到新的生活嘗試上。
允許自己的攻擊性存在,在尚且可以協(xié)商并能夠改變的時候,也不要為了“維系”“穩(wěn)定”而退步妥協(xié),而是讓自己看到自己的需求,自我介入主動改變。
任何問題的答案,都能夠從自己身上得到最好的回應,只有從自我感受出發(fā),才能真正獲得適合自己的結果。
本文首發(fā)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