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東泰安一位26歲小伙因“陪爬泰山年入30萬”登上熱搜,引發全網熱議。這位名叫小陳的年輕人原本是體育專業畢業生,去年開始轉型做全職“陪爬員”,白天收費600元,夜晚漲到700元,顧客以20-35歲的女性為主。他每天最多要爬三趟泰山,除了幫游客背包、攙扶,還要兼任導游和心理疏導員,甚至扛著體力不支的游客沖刺最后1000級臺階。隨著訂單爆滿,小陳的團隊已擴張到50人,高峰期服務排到五月,但高強度的工作也讓他的膝蓋出現嚴重磨損,直言“現在靠意志力撐著”。
看似輕松的高收入背后,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小陳的陪爬服務遠不止體力支持——他會提前規劃“懶人路線”或“挑戰路線”,用折疊擔架和葡萄糖片應對突發狀況,還會用趣味游戲緩解親子家庭的疲憊。95后陪爬員楊女士則開發出“治愈系服務”,專門開導失戀游客,有人下山時甚至主動給500元小費。這些創新讓陪爬從單純的勞力活升級為“情緒經濟”,有游客評價:“就像帶著會講段子的保鏢爬山,安全感爆棚還能漲知識”。
不過爭議也隨之而來。醫學專家警告,頻繁負重登山會導致半月板不可逆損傷,像小陳這樣日爬三次的強度,相當于普通人半年的運動量。同行顏先生坦言,年入30萬確實夸張,但月入1.5-2萬很常見,他自己就接過近百單,有時凌晨還要背著游客摸黑下山。更棘手的是行業亂象:某些平臺虛假承諾“100%登頂”,實際上連急救證都沒考過的新人就直接上崗,夜間服務的安全隱患更令人擔憂。
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新興行業正在自我進化。頭部團隊開始要求持導游證、急救證上崗,泰安本地已出現專業化公司,不僅對陪爬員的顏值、溝通能力設門檻,還計劃引入外骨骼機器人分擔負重。
清明節將至,泰山即將迎來客流高峰,或許這場關于“青春飯”的討論,正是服務業轉型的鮮活樣本——當傳統導游遇上Z時代,連爬個山都能卷出新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