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題涉及到人類的核心需要:撫觸和擁抱。它不限定性別,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老年人,我們人都有這樣的需要
人類的相互依偎、撫觸、擁抱的背后有一種人與人之間鏈接的渴望,這種渴望跟狹義上的性欲沒有什么聯系,但是實際上這是每個人的需要。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Harry F. Harlow 用恒河猴證明了撫觸是哺乳動物能夠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現代心理學身心醫學中就非常注重身體接觸對身心疾病的治療作用。換個角度看,皮膚饑渴的滿足可以使孩子活下來,使成年人得到療愈。
人與人之間的擁抱和帶有溫情的接觸會讓人產生“催產素”,讓彼此產生安全感和內在的平靜和溫暖,抵抗抑郁,緩解壓力和焦慮,抱一抱真的可以治愈。
愛太沉重,生命難以承受之重。性太濃稠和熱烈,情不至此。
我們希望輕松一點,簡單一點。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依偎和溫暖。
異地戀/婚,讓很多人在這種身體的接觸上被剝奪了形成了“皮膚饑渴癥”。這個詞來源于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他們把對觸摸的剝奪(deprivation of touch)命名為——“皮膚饑渴”(skin hunger)。
皮膚饑渴癥的背后隱藏著我們對親密和溫情的需要。我們渴望和一個人建立情感的鏈接,并相互滋養,我們需要認可,接納,關注,喜歡,欣賞。我們渴望皮膚的溫度,渴望安全和信任,渴望溝通和交流,希望被理解和尊重。
我們以為我們想要性生活,想要做愛。
但其實我們要的并不一定是性,或者說性欲的滿足僅僅是其中非常小的不一部分,
大部分時候,我們想要的是親密關系。
我們要的,不過是:
被喜歡的人注視,被喜歡的人撫摸;
被喜歡的人欣賞,和喜歡的人一起歡笑。
這讓我們感到安全,感到有人真正擁有你,讓我們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異地沒什么好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見面,想辦法有規劃的結束異地。愛情婚姻最后都需要落在最樸素的財米油鹽和一日三餐上。
搞不好的異地,要么兩個人快樂一個人的落寞,要么是四個人的心照不宣。
愿那些異地的朋友,能多見面,如果不能,那就早點結束這樣的生活!
這題,你怎么看評論區告訴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