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晚,大約十點二十分,幾名關東軍士兵悄然接近南滿鐵路的一段鐵軌。他們行事熟練,顯然事前經過多次演練,迅速將攜帶的炸藥放置在預定地點。
隨著轟然一聲巨響,炸藥引爆,鐵軌遭到破壞。爆炸聲尚未完全消散,柳條湖的日軍哨兵便即刻進入緊急狀態,并按照既定計劃,迅速向關東軍司令部報告,謊稱是“中國軍隊蓄意破壞南滿鐵路”。
爆炸發生后的幾個小時內,日軍炮兵部隊迅速架設炮臺,瞄準東北軍的核心駐防地北大營發動炮擊。北大營平日里部隊陣容嚴整,武器裝備較為齊全,駐守此處的部隊人數超過7000人,配備了各類火炮、輕重機槍以及坦克。
原本戰士們能夠迅速集結投入戰斗,然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東北軍最高指揮官張學良卻迅速做出了“不抵抗”的決策。隨著這一命令下達,北大營的全體士兵很快接到通知,開始撤出營地。隨著北大營的淪陷,奉天(即沈陽)全城的防御體系被徹底撕開缺口。日本關東軍從北大營出發,直逼奉天城內,短短幾個小時后,奉天城便完全失守,這成為日后東北淪陷的開端。
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前,東北軍在兵力部署和裝備水平上都遠超日軍關東軍。東北軍擁有40萬正規軍,其中包含多支訓練有素的步兵旅、騎兵旅和炮兵團,火炮種類豐富、口徑齊全,這樣的軍事力量在中國軍隊中極為突出,即便放在國際上,雖不算頂尖,但也絕非輕易能被擊敗的軍隊。
東三省官銀號的藏金和現金在事變爆發前一直妥善存放,但隨著軍隊撤退,這些財富迅速被日軍接管。據統計,關東軍從東三省掠走了16萬兩黃金和200萬現洋,這些巨額財富立刻成為日本軍事擴張的資金保障。
除了直接掠奪的金融資產,東北地區的礦產、糧食以及工業生產能力在日軍占領后也被全面接管。這些資源為日本經濟注入強大動力,進一步滿足了其軍工業需求。在九一八事變后的不到十年間,這些資源源源不斷地被運往日本本土或供日軍使用,成為支撐其不斷擴大侵略規模的重要物質基礎。
可以設想,如果東北軍駐沈陽部隊能夠堅守北大營,甚至在初期抓住有利形勢展開反擊,關東軍很可能無計可施。從后續的歷史記錄來看,關東軍實際上也非常忌憚這種情況。
一旦沈陽方面不能被迅速攻克,更多從錦州、長春調往沈陽的東北軍能夠迅速增援,屆時戰斗規模必然被迫升級。東北軍原本具備反擊的實力和底氣,卻因缺乏果斷的指揮和統一部署,使得這場戰力本就懸殊的較量走向失控。
作為中國軍隊中重要的地方武裝之一,東北軍本應在此時發揮關鍵作用,而日本關東軍如同進行一場孤注一擲的冒險,卻因對方的退讓獲得了歷史性的勝利。
網友認為,東北的丟失具有必然性。張作霖在世時,東北高層團結一致,而張作霖死后,東北便一盤散沙。張學良的撤退保住了20萬東北軍以及東北的百姓。若張學良不撤退,日本投入的兵力將遠不止幾萬,后來進駐東北的關東軍多達一百多萬,人們往往只關注侵占東北的幾萬關東軍,卻忽略了駐扎在朝鮮的關東軍數量。
試想,如果張學良進行抵抗,先不說其內部問題,在抵抗過程中日本必然會不斷增兵,最終東北不僅仍會淪陷,東北軍和百姓也將損失慘重,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的結果便是前車之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