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好像不火了,業界提得少了,大家都一門心思在拼業績。”
不止一位業內人士的“體感”疑惑折射出, 2025年的美妝產業在烈火烹油般盛況背后,依然面臨激烈競爭和內卷加劇帶來的某種結構性困局。
誠然,當增長成為“奢侈品”,大多數企業的市場份額保衛戰確實難度升級。但《FBeauty未來跡》訪談調研發現的真相卻是,大集團公司們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依然有增無減,且公司越大動作越多,強烈的主動性體現行業領軍者的擔當;與此同時,一批新銳品牌也在將可持續融入基因,內化為品牌的精神標簽且成功獲得年輕一代的追捧。
踏浪而行,新質向上。
當美妝產業變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廣度,「可持續」正成為大變局中的關鍵推力和重要抓手。更多的企業不僅深刻認識到可持續的深刻意義,也實實在在獲得收益,讓一盤“好生意”更加健康,打造面向未來競爭的強大引擎。因此,積極參與到“綠色美妝”生態圈的名單也變得越來越長。
風暴眼中的產業重構:可持續提速“競質”
今時今日,可持續發展正在顛覆全球競爭的底層邏輯。
波士頓咨詢指出,可持續發展的浪潮正在強勢席卷新興市場,并重新塑造各行業。凡是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聲譽良好的企業無一不收獲了巨大的增長機遇,它們普遍正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創造更高價值、淬煉更強商業韌性。相反,在這方面躊躇無為的企業將會喪失戰略優勢,差距越拉越大。
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即典型例證。比亞迪、華為和吉利為代表的中國車企近年來錨定新能源汽車,通過技術創新、管理模式升級以及全產業鏈的綠色轉型,實現了業績的彎道超車,并在全球汽車產業大放異彩。
在宏觀政策和全民意識提升的雙重促進下,可持續消費也在中國迎來空前的發展。《2024中國可持續消費報告》調研發現,消費者對于品牌和產品所傳遞的可持續相關信息更加敏感,65%的人會因此更愿意購買相關產品,其中約80%的人能接受大多數品類的低碳產品溢價,超70%的人愿意分享低碳產品的使用體驗。
當ESG成為一種“新貨幣”、全面低碳消費勢不可擋,美妝行業的綠色革命也在如火如荼展開。
在變幻的市場環境下,CEO們率先看到,無論是解決眼前的降本增效、擺脫同質化的內卷,還是鍛造應對風險和波動的長期內功,「可持續」的價值都日益顯著,且與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脈搏”共振。
談及2025年市場機會,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博萬尚向《FBeauty未來跡》強調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歐萊雅不想成為一個單一發展的企業,可持續發展事關一切。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大幅度下降;在塑料回收、包裝 密度、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都做了努力。歐萊雅在中國的所有運營場所已實現 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這具有非凡的意義。與此同時,我們還積極投身可持續包容性采購和社區建設。這是歐萊雅集團對中國的承諾”。
拜爾斯道夫集團東北亞董事總經理薛薇將此稱之為“鍛煉內功”,她告訴《FBeauty未來跡》,“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美妝市場的重要趨勢之一。綠色轉型不僅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還能為企業創造新的市場機會。”隨著國家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型,企業也需要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這意味著從以往追求快速擴張和爆發式增長,轉向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要考慮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在企業成長與盈利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
在這場事關生存的重構中,中國美妝軍團也以獨特的智慧改寫游戲規則,以撬動更大的商業版圖和未來空間。
作為一家全產業鏈布局的生物科技公司,華熙生物在近兩年以ESG為抓手,啟動了一場深入且徹底的綠色轉型,不僅“讓每個生命都是鮮活的”企業愿景大樹日益具象,也在不斷積累企業無形資產,構建穿越周期的全面競爭力。
有人分析認為,當ESG在我國進入規范和強制性披露的新階段,ESG報告已經具有企業“第二財報”的意義,這意味著深入的可持續轉型,成為領先企業的一道“必答題”。
但將視線放得更遠,ESG其實也是一張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是永續經營的戰略引擎。“一流企業必須是全球化的企業,而ESG則是公司對外的公共語言。”華熙生物董事長兼總裁趙燕的觀點,代表著當代中國企業家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推進決心。
當綠色、低碳成為整個美妝行業的鮮明底色,以ESG為代表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僅是美妝企業重塑自我價值、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指引,也進而成為整個產業結構性升級的核心驅動力。
中國式解題思路:找尋商業創新的新坐標
當然,可持續發展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企業“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是長期韌性的磨礪和專業積累的結果。而且,由于轉型的方法千差萬別,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摸索適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模型,并周期性地進行審視和推進升級。
MSC咨詢創始人譚亞幸告訴《FBeauty未來跡》,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去概念化”,負責人要想清楚目標、路徑和風險控制,尤其大環境日益挑戰,企業更需要戰略性的全盤思考,整合資源摸索出科學的實踐方案。“放眼整個商業領域,‘虛’的可持續項目變少了,公司們越來越務實。”
梳理過去一年美妝集團們在可持續領域的進展,《FBeauty未來跡》發現各家公司雖在議題上各有側重,但涌現了不少閃光點。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從原料升級到智造迭代再到理念傳播,中外美妝公司都試圖在綠色經濟的版圖上標記屬于東方的航跡線。
據統計,在過去一年備案的化妝品新原料中,植物和生物技術類的原料數據已增至40%,貝泰妮和上海家化等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領跑,溪木源、谷雨和HBN等新銳品牌也都有突破性的進展。
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生產制造的“綠色指標”成為各大公司的核心戰略。作為全球四大美妝ODM企業之一,諾斯貝爾率先將“純凈美妝”理念引入中國市場,通過研發創新與數智化賦能,打造了綠色、環保、高效生產的有效全路徑。
在品牌端,福瑞達生物股份的化妝品制造端在去年實現了從“降本增效”到“提效降本”的新跨越,通過節能減排改造和引入精益管理,有效提升能源利用率的同時,還節省了不菲的成本費用,成為中國美妝“透明工廠”的標桿。
諸如此類的實踐有力證明:可持續不是成本的消耗,而是價值的礦脈。
作為行業龍頭和可持續先鋒,歐萊雅集團的“歐萊雅,為明天”2030可持續發展項目核心戰略除了應對全球挑戰作出貢獻,也明確會推動自身的業務模式轉型。從中國的落地情況看,歐萊雅十分“接地氣”,在多個方面都是外企本土化的典范。
回望去年,除了正式啟動年可處理超過5000萬個電商包裹、包裝材料100%可回收的蘇州智能運營中心,歐萊雅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也從授人予“魚”的公益1.0時代、授人以“漁”的公益2.0時代,進階為共建“漁場”的公益3.0時代。專項幫扶基層女性的歐萊雅“美麗事業,美好人生”,過去十年不僅以技能培訓助力12,000余名城鄉困境女性圓夢,還帶動了當地美業的發展。早在22年前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高校公益項目——歐萊雅中國“有意思青年”,創新引入AI技術,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持續“保鮮”。
這方面的典型不勝枚舉。用產業深度捆綁探索出了一條ESG的“中國解法”,自然堂為中國美妝提供了一個前沿創新范式。
作為扎根喜馬拉雅的中國品牌,自然堂將環保公益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保護性開發喜馬拉雅資源和回饋當地居民,堅持十多年的“種草喜馬拉雅”項目系統性很強,不僅提升了企業形象,還反哺于品牌建設,樹立了獨特的品牌個性,加深了與消費者的深度聯結。
值得關注的還有,作為最早自愿披露ESG報告的國貨美妝企業之一,珀萊雅不僅在去年聯動十大戰略伙伴推進減碳,還成功填報CDP氣候變化問卷并獲得“B”等級,碳減排行動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專業認可。
有意思的是,《FBeauty未來跡》發現,2025年還是不少大公司綠色轉型的重要節點。
比如,歐萊雅集團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寫道:到2025年,所有運營設施將提升能效,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而實現碳中和。今年也是珀萊雅首個可持續發展規劃——“美美相生,共向未來”的收官之年。
顯然,無論是誠意本土化的國際公司,還是摸索搭建模型的中國公司,可持續都是戰略級的議題。當企業實驗室的探照燈與消費者的鎂光燈交織,中國美妝產業手握的不光是一場技術革命和產品升級,更是一次在碳中和時代重塑商業文明話語體系的機遇。
值得重申的是,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紙面的ESG報告和戰略藍圖,而是一個充滿無限機遇的新市場,能夠衍生出全新的商業模式。與此同時,它逐步消除了商業的邊界,將上下游客戶與合作伙伴凝聚在一起,共同創造價值。
擴大“朋友圈”:可持續是一場團結之戰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有一句充滿中國智慧的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對于造美的美妝行業來說,可持續不是某個環節的改良,而是一場從原料到消費端的系統革命;可持續也并非一家公司的獨角戲,注定是一個價值鏈的協奏曲。
獨木不成林。歐萊雅北亞及中國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樸智鮮向《FBeauty未來跡》多番強調,“可持續發展關乎整個行業的轉型與整體生態系統的升級,歐萊雅無法‘單打獨斗’,各方攜手才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這種呼聲得到了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響應。
今天(2025年3月12日),在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植樹節,美妝可持續聯盟Beauty Sustainability Coalition(簡稱BSC)迎來了14位新成員:不僅有LG生活健康、法國希思黎、孔鳳春、瑪麗黛佳、蜜絲婷、敷爾佳等中外美妝集團,還有RED CHAMBER朱棧、LAN 蘭、MAISONde SIT.E、紅之和東邊野獸等具有可持續基因的新銳品牌,以及科絲美詩、芭薇、元炘制藥MetaNovas等代工巨頭和科技先鋒企業。
作為國內化妝品行業首個可持續聯盟,美妝可持續聯盟BSC由《FBeauty未來跡》于2024年正式牽頭成立。它是一種倡議,也是一種價值引領,以“綠色、共生、創未來”為宗旨,核心使命是成為化妝品行業可持續價值鏈資源的整合和提供者。
首批已有84家美妝產業鏈上的品牌企業及相關利益方加入,所有參與者都志在通過負責任的商業行為,推動中國美妝商業生態深度向善。隨著第二批新成員的加入,今年聯盟生態圈參與企業達到了98家,云集了業內可持續領域的主要活躍力量,綠色影響力有望進一步提高。
法國希思黎全球總裁 Philippe d’Ornano此前表示:“整個美妝產業都在可持續行動上非常投入,盡管我們是競爭對手,一些成果在企業之間共享,特別是在回收領域。可持續需要整個產業共同努力,而不僅僅是每家公司單打獨斗。”作為植物美容學領域的先鋒,法國希思黎向來非常重視自然環境,在過去的 15 年間,這家家族企業已逐步建立起系統性的可持續方法論:分析各個環節對環境帶來的影響并持續減少生態足跡。
“我們十分開心加入BSC,希望通過全球化的可持續美妝聯盟,進一步推動美妝行業的綠色變革,同時將東方智慧與可持續理念傳遞給世界。”MAISON de SIT.E設計師從良表示,MAISON de SIT.E自創立以來,始終以“對環境友好、對肌膚友好、對文化(情緒)友好”為核心理念,探索在設計和文化方面的系統性可持續。
定位于東方草本可持續美膚與生活方式品牌的東邊野獸herbeast,旨在通過復興中國草本的功能與文化價值,為世界帶來健康與美的東方解法。品牌關心的遠遠不只是變得更美,而是如何更健康、更愉悅、更自在,實現一種長期主義的“可持續之美”。
作為中國首個倡導可持續理念的純凈美妝品牌,RED CHAMBER朱棧對「可持續」的內涵也頗為透徹。以多元哲思作為突破,品牌樹立了“美可持續,環境可持續,精神可持續”的獨特理念,不僅兼顧產品的功效與環保,滿足肌膚和環境之美,還主張建立可持續的精神狀態——在流變中尋找“意義”。
同樣,作為新銳品牌的先鋒,LAN蘭相信,美妝不僅是外在的修飾,更是對地球與生命的尊重。品牌以東方美學為根基,將環保責任融入產品研發、生產及用戶服務全鏈路,致力于成為東方純凈美妝的新名片。2024年LAN蘭繼續保持穩步增長,這也印證了可持續理念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
可以發現,新一代的品牌們對于可持續的理念已經超越了產業鏈可量化的細節指標,上升為對美學、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層次表達,成為與用戶溝通的核心內容。既有科學的務實,也有藝術的浪漫,如此鮮明的“個性”也讓美妝商業世界增加了更多的溫度和質感。
回望商業發展史,那些真正穿越周期的企業,往往在產業轉折點上堅守戰略定力,撥開市場的迷霧,直至抵達勝利的彼岸;眺望可見的未來,那些將低碳基因刻入商業根基的企業,終將獲得這樣的韌性。
此時此刻的中國美妝行業,正在上演一場波瀾壯闊的綠色生態革命。躬身入局的先行者,如同工業革命時期率先擁抱蒸汽機的制造先鋒,也如同信息化浪潮中領航的硅谷傳奇。
可持續之美的探索,打破長期以來產業對于增長路徑的依賴,讓所有從業者重新理解一個古老道理——真正的繁榮,從不需要以透支未來為代價。誰能在聯合發展中織出最堅韌的價值網,誰就能在綠意盎然的商業叢林中,長成參天巨木。
從“競爭孤島”走向“共贏綠洲”,讓我們攜手并肩,共同開創一個全新的美麗新世界!
《FBeauty未來跡》編輯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