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紛紛開展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融合試點工作。盡管試點工作剛開始不久,但是 “社工+志愿者”或者“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模式已經探索了多年,各地已經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國家層面之前的文件也都提到和推動過,比如2016年《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中提到“推廣“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協作機制”, 鼓勵志愿服務組織招募使用社會工作者,鼓勵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在開展公益活動時招募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務組織與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常態化合作機制。2020年《關于深化新時代黨建引領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意見》提到用好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工作者、志愿者‘三支隊伍’,通過提升和健全這三支隊伍的能力,夯實社區基層力量,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強調“充分調動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和社會慈善資源等社會力量,引導市場力量,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構建多方參與格局”等。因此,現在的試點可以充分的學習和借鑒之前的工作經驗。
基于前期各地的探索經驗,本文總結出四種“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融合模式。分類的方式主要以專業社工和志愿者的來源進行劃分,專業社工可以來自于黨委政府特別是社區兩委、網格隊伍等,比如具備專業社工證書和能力的社區工作者;社會組織中具備專業社工能力的人員;志愿者中具備專業社工能力的人員以及多主體共同驅動的專業社工模式。
一
“專業社工+志愿服務”四種融合模式
1. 政府主導驅動模式
政府作為主導的驅動力量。通過大規模的行政動員,推動更多的專業社工和志愿者融合到“專業社工+志愿服務”中。一般政府驅動型的方式包括:一個是發布相應的政策法規,從制度上進行推動。二個是通過政府層面發起項目,從項目層面進行推動。
2017年,成都率先在全國創造性成立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和區(市)縣兩級黨委序列設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把社區志愿服務納入社區發展治理體系中,出臺《成都市深化社區志愿服務的實施方案》等。特別是成都創新的探索了“微網實格”的模式,全市在1.4萬個一般網格下,新劃分微網格126449個;在14582名專職網格員之外,新配備微網格長(員)145097名。微網格全市平均管理服務居民62戶。由市委組織部牽頭編制印發《關于加強網格黨組織建設的通知》、市委政法委牽頭編制印發《成都市“微網實格”劃分指導規范(試行)》《成都市“微網實格”職責清單(試行)》等多個文件。其中一般網絡員很多都具備專業社工的資格和能力,微網格長基本以志愿者為主。構成了“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大格局,成為成都基層治理的重要探索成果。
北京團市委從2017年起,結合社區疏解整治促提升、治理大城市病和社區實際情況,推動社區志愿服務從清潔空氣、節水護水、垃圾分類、文明出行、背街小巷等五個主題開展“五大青年行動”。此外,社區按照“1+1”的模式,即各社區在至少完成一個主題的“五大青年行動”的基礎上,結合社區實際,圍繞精準幫扶、義診咨詢、敬老助老、陽光助殘、愛心陪護、法律咨詢、治安巡邏、社區應急等方面,開發設計更多長期持續性強的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在這項工作中,北京團市委依托北京社區青年匯以及社區青年匯的社工開展,構建了“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力量,引導了高校、企事業單位、相關委辦局等各方志愿服務參與城市治理。
北京朝陽區轄區內大中小型企業云集,促進朝陽區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已經成為廣大企業青年群體的聚集地。朝陽團區委、朝陽區青少年指導服務中心以志愿服務為抓手,發起“CVSC計劃”暨社企融合志愿服務創投項目(C,企業company;VS,志愿服務volunteer service;C,社區community),并與專業的社會組織合作,動員企業志愿服務組織與社區服務深度融合,圍繞“垃圾分類”“疫情防控”“文明實踐”“物業管理”等社會治理重點工作大力開展志愿服務,深化拓展朝陽區“企業+社區+社工”的志愿服務模式。通過征集企業優秀的志愿服務項目,朝陽區團委搭建平臺,對接社區,團委出一部分引導資金,社會組織提供專業社工支撐,企業配套部分項目資金、資源和企業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
2.社會組織主導模式
在“專業社工+志愿服務”中,專業的社會組織發揮著重要的紐帶和主導作用。專業的社會組織不僅提供專業社工的人力支持,而且還引入外部的資源支撐“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落地。
和眾澤益除了做咨詢工作外,在北京也會落地一些創新項目。和眾澤益在北京朝陽區垡頭街道開展的創享計劃項目為例。社區創享計劃旨在進一步動員激發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以政府購買服務為抓手,采用項目化方式引導居民以志愿者為方式自我提出、自助解決社區服務管理需求,做實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的孵化、培育、交流和培訓,促進政府、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等多元主體的持續良性互動,推動社會治理工作不斷深化。項目初期和眾澤益專業社工組織召開社區創享計劃動員會,全面了解社區概況、居民需求并做好社區創享計劃的宣傳,提高居民的社區參與意識。隨后在各社區開展征集社區金點子活動。和眾澤益專業社工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征集社區居民在為老服務、環境改造、社區文化建設、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的想法、金點子,以項目書的形式呈現。開展社區項目提案大賽。通過社區項目提案大賽,篩選出優秀的項目,為社區建設與發展增添新的活力。發掘社區帶頭人,促進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的孵化、培育、交流和培訓,推動“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落地。
另外以和眾澤益在北京朝陽區建外街道北郎東社區開展的無廢空間項目為例。和眾澤益作為平臺樞紐,引入了康明斯公司的企業志愿者和企業的捐贈資金進入到社區。和眾澤益專業社工通過廣泛摸底調研,選定了建外街道北郎東社區作為首家無廢空間公益性平臺試點,該試點采取“政府監督管理、社會組織咨詢指導、企業資金贊助、志愿隊伍運營管理”的模式,在空間打造方面,打造了社區無廢宣傳、無廢操作、無廢展示、無廢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無廢空間,營造了良好的垃圾分類宣傳環境,在廚余減量方面,引入企業資源,捐贈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對社區內居民日常產生的廚余垃圾集中性進行減量處理,通過堆肥的方式,為社區內花園草地、居民家中花卉種植提供肥料;在專業指導方面,先后指導北郎東社區建立了朝陽區首個社區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工作協調小組,目前成員單位20余家,涉及樓宇物業、社區物業、樓宇內企業、轄區商戶、小學等資源,定期以垃圾分類議事匯的方式為社區垃圾分類建言獻策。其次,通過開展垃圾分類進樓宇大講堂、垃圾分類進學校公益大講堂、垃圾分類公益集市、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集訓營等品牌化活動,吸引了諸多企業青年人群參與到社區垃圾分類中來,同時也為轄區小學參與社區垃圾分類搭建了社會實踐平臺。為配合項目的持續化運行,該項目也開發設計了無廢空間標準化運營工具手冊,便于無廢指導員志愿者通過系統學習“1+N”工作坊課程,熟練掌握并可為轄區居民提供標準化教學,讓環保酵素、家庭堆肥、舊物改造成為社區人人熟練的一項技能。此外,還有包括星巴克、施耐德、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企業都通過和眾澤益的樞紐平臺與社區建立聯系,參與社區治理。該項目目前已經在朝陽區多個街道推廣,也獲得了北京市五個100的榮譽稱號。
3.志愿者主導驅動模式
一般在 “社工+志愿者”的模式中,志愿者作為人力資源的重要補充力量,不是主導力量。但是在社區服務中,有的志愿者具備專業的社工能力,比如五老,鄉賢,以及社區能人等,因此直接依托專業具備社工能力的志愿者為主要的驅動力量,也是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模式。
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長壽苑社區為例。長壽苑社區按照“把組織劃小、讓骨干增多”的思路,結合社區院落黨員的分布情況,將基本單元微小化,以單一院落或居民樓為單位組建形成自上而下依次為社區黨總支、院落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三級社區黨組織體系。社區黨總支和院落黨支部通過成立如黨員服務隊、黨員義工隊等更小、更便于管理的“細胞化”和網格化志愿服務隊伍,為社區提供更細致的志愿服務。
同時,推動社區志愿者全民參與。首先,依托廣大志愿者,建立院落民情議事會。長壽苑社區按照“群眾參與、民主推薦、競爭上崗、承諾就職”的方法,通過民主自薦或推薦的形式投票產生院落民情議事代表,組成實行義務工作制的“民情議事代表會”,其主要職責是監督管理院落自治管理小組、搜集民意等。其次,依托志愿者,在院落黨支部領導下,以樓棟為單位,建立“一長三員”的院落自治管理小組,負責院落衛生、安保和其他服務項目。在疫情防控中,社區各院落自治小組,利用各類渠道,廣泛進行志愿服務動員、引導、組織,迅速搭建起社區自助、互助體系,增強社區韌性。最后,為從小培育社區居民志愿服務精神,社區自幼兒園階段就進行介入、引導,分類組建了各年齡志愿服務群,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不斷充實社區志愿服務內生力量。
4.多主體共同驅動模式
各類主體積極性都比較高,共同發力推動社區治理。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力量都比較成熟且相互配合,形成了大家共建共治共享的機制和平臺。該類型一般出現在比較成熟的社區,各方面資源也比較豐富,該模式一旦形成就相對穩定且可持續。
以成都市和美社區為例。成都和美社區按照“商業化運行,企業化管理”的思路,打破政府大包大攬舊式社區治理服務機制,以“管委會+社會企業”促進企業發展;以“市場+公益”豐富服務內容;以“中心+小區”擴大覆蓋人群;以“服務+孵化”增強造血機能,探索“四聯”互動社區綜合體運營新模式。該模式創新地以基層黨組織為統攬,打造政府+社會組織+自組織+志愿者+駐區單位等外圍組織等多方整體協調機制,以微循環的社區公益服務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區治理經驗。此外,和美社區打造了“一園五中心”的社區綜合服務體,一園是指和美公園,五中心是指社區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衛生服務中心、商業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形成便民化的服務矩陣。
和美社區以志愿者積分為線,串聯各方需求,采取居民服務兌換商家積分模式,構建區域共建“社區合伙人”商企聯盟,致力于整合社區商企資源共建聯用,共同打造宜居的和美生活圈,開啟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居民通過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以社區互助形式形成鄰里網絡,形成生活共同體,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和美社區整合了轄區內商家企業資源,建立轄區公共服務資源動態管理清單,建立了完善的志愿服務激勵生態閉環。通過對資源的整合,搭建了960先鋒薈、商企聯盟“和商匯”等平臺,并與5家單位簽訂共建共享協議,推動轄區單位向居民開放更多公共活動空間,居民還可以通過積分兌換涵蓋社區餐館、藥店、理發店、超市等日常生活所需的更多的服務,實現社區資源共建共享,打造出宜居、宜業、宜商、宜旅的新型社區樣本。目前和美社區整合387家商家企業資源,有700多名志愿者參與,累計兌換積分10900余分。
利用互聯網思維打造集多項功能于一身的“和美潮生活”。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等可以通過“和美潮生活”看到和美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招募信息;轄區商戶、企業可以在“和美潮生活”發布惠民信息;居民可以在“和美潮生活”以低于市場價的優惠享受各種有償服務,以及參加活動領積分,兌換日常生活所需服務。和美社區還通過網絡投票、公開征集的形式,創作了社區LOGO、社區之歌(家住和美)以及吉祥物(小和、小美),并圍繞他們開發了一系列周邊文創產品,通過志愿者“線上積分,線下兌換”的形式,將文創產品分發給居民,深受居民喜愛,社區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明顯提升。
二
“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實現路徑
“專業社工+志愿服務”作為探索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向,但是在實踐中,發現仍然有比較多的困境需要突破,比如對此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動員社區居民參與志愿者的難度較大和周期較長;專業社工隊伍數量和質量都不夠;缺乏聯動的平臺和機制;政府對于如何推動“專業社工+志愿服務”工作也不熟悉等。
因此基于上面四種常態化的參與模式,以及“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內在機理分析,特提出“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實現路徑:
1.強化責任主體與搭建聯動機制。一是強化責任主體,各地社工部作為統籌部門,可參考前面的案例通過黨建引領,把“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工作納入到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學習借鑒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工作經驗納入到當地的重要任務清單。二是黨員引領示范帶動。推動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機關黨員以及企事業單位等都可以積極參與到社區的“專業社工+志愿服務“中,落實黨員雙報到等工作機制。三是搭建各方聯動的機制。推動社區議事廳、社區合伙人等制度,讓專業社工和志愿者等各類主體通過合伙人的機制參與到聯動平臺中,并建立聯動陣地定期開展相關的活動。
2.增強專業引領和孵化內生力量。一是加大培育社工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推動政府基層工作人員及社區工作人員的思想轉變,并對政府基層工作人員及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常態化的培訓,提升管理和使用專業社工和志愿者的相關能力。二是引入專業的社會組織力量。作為重要的驅動力量之一,各地要積極引入專業的社會力量參與。“專業社工+志愿者”中專業的社工力量是基礎力量。三是建立健全孵化培育機制,培育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和專業的社工力量,根據社區居民的數量來科學規劃建立當地社工和社區志愿者的數量。
3.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一是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通過搭建互聯網平臺便捷地讓各方參與,實現較大范圍的社區資源整合。二是利用時間銀行等新型模式,加大對志愿者的激勵回饋力度,激勵志愿者持續的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三是搭建社區基金或者基金會,成為保障“專業社工+志愿者”運營的重要資源。
*作者: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SG研究中心主任、和眾澤益主任王忠平
分享,點贊,在看;助力志愿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