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開年,很多人玩起了新品類、新產品、新模型,這不,砂鍋+酒吧的模型也悄然走紅,到底是正面案例,還是反面教材,我們慢慢分析。
第1798期
文 | 張冬
“砂鍋+酒吧”走紅,他們到底
在“燃”什么?
砂鍋配酒,天長地久?
在2023年起勢、2024年爆火的砂鍋菜,怎么也沒想到,會以“酒蒙子”的形象再次登上2025的餐飲舞臺。
開年以來,砂鍋酒吧在各大社交平臺爆火,抖音上,有關“砂鍋酒吧”的話題播放量達550萬+,小紅書上的相關筆記,也達到6000多篇,當然,這也歸功于砂鍋菜本身熱度,因為根據相關數據,在2024年第四季度,砂鍋菜的線上搜索量,同比增長294.2%~300.2%。
◎砂鍋酒館
砂鍋菜是熱門,酒吧是熱門,強強聯合,所以,砂鍋酒吧是熱門。估計這是做“砂鍋酒吧”老板的邏輯,但邏輯多少有點奇怪,貓沒有問題,狗沒有問題,但我們不能說,貓和狗生活在一起也沒問題。
砂鍋酒吧不是新冒出的品類,多年前就有,只是沒啥水花,幾經變遷,很多店也只存在于往日的視頻和圖片中,線下再無。
在砂鍋酒吧餐廳,你可以點一份砂鍋和一碗米飯,再點上一杯酒,且不說砂鍋是下飯菜還是下酒菜,單以調性論,多少能驅趕一些身上的班味兒。
這種餐廳,砂鍋是主打,酒水是附帶,早期的砂鍋酒吧(砂鍋小酒館),多售賣甜酒、果酒之類,熱騰騰的砂鍋,配上涼絲絲的甜酒,解膩又舒爽,而彼時的“酒”,更傾向“飲品”,砂鍋配甜飲的組合,并不違和。
◎小酒館+砂鍋菜
后來有大聰明跳出來,表示路子得野一點,于是,一些砂鍋店真的開始兜售一些酒吧里賣的酒;再往后,畫風逐漸變了,店里開始有歌手駐唱,大聰明們覺得還不過癮,又增加了燒烤品類;今年,有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將場景裝成了新中式,水墨山水畫飄蕩其中,雕花屏風當隔斷,分分鐘拍出古裝大片,有的砂鍋酒吧甚至還有書法桌,客人可以品茗寫字,如果你高興,吃砂鍋也可以。
身處其中,不覺有異,仔細回想,哪兒哪兒都不對。
在書房里吃撈面就已經很奇怪了,在書法臺上喝酒吃砂鍋,簡直是天才創意。
“新中式+酒吧+砂鍋+燒烤”的組合,財神爺來了都得搖頭。
如果不知這種組合的命運怎樣,且看胡桃里,前幾天,武漢就又關了一家胡桃里;如果還看不懂,就查查“謝謝鍋”“興火鍋”;如果這兩個還看不明白,再查查廣深的文和友。
這些品牌有個共同點——主打氛圍感,砂鍋酒吧也是,看起來氛圍不錯,但不敢細想,因為沒有復購的理由。
◎看起來挺熱鬧
一個品牌的成立,三個因素必不可少,價值、共識和模式,所謂價值,在當下的餐飲環境里,由買方市場決定,說到天邊,氛圍感要是沒人買單,依舊啥也不是,你提供的價值與顧客想要的價值達不成共識,就是瞎忙活,就像格力賣手機、QQ賣卡車;至于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掙錢方式,如果靠賣砂鍋賣酒賣燒烤,產品線、用工成本、效率都有很大的問題,如果靠造星造爆火場面放加盟收錢,另當別論。
唱歌、擼串、喝酒、吃砂鍋,無疑是熱熱鬧鬧地在賠錢,所以,砂鍋酒吧的熱鬧只是表象,其實,最深層的問題是,誰來買單。
低欲望時代,想當然的品類
多半有詐
2025開局一個季度了,究竟什么樣的餐飲品類會在今年即將到來的狂風中生存?我們不妨用“砂鍋酒吧”這一品類,來透視行業。
砂鍋菜做得比較知名的,有羅媽砂鍋和陶德砂鍋,羅媽砂鍋的爆紅,不只是將靜態的砂鍋做出動態感,更關鍵的是,羅媽砂鍋用中餐的底子做快餐,傾向于降維打擊,去年下半年爆紅江西小炒,路數也是如此,簡化的中餐,效率高、用工少、成本顧得上;陶德砂鍋則是靠深耕社區而聞名,二十多年來,外省默默無聞,這兩年也是火得沒邊沒沿,二十家店被博主達人搞得像是開了二百多家的規模,不是陶德選對了時代,而是性價比的天時選擇了陶德。
◎羅媽砂鍋
在社交和點評平臺上,顧客選擇砂鍋的理由多為便宜、好吃、速度快、有煙火氣、能下飯,諸如此類,幾乎沒人選擇砂鍋菜是因為這家店的氛圍好,說簡單點,顧客把砂鍋當成了一頓飯,一頓無關風月與社交的飯。
顧客選擇酒吧的理由,無非是放松、社交、商務,當然,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找尋目的。
一個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一個是完全的情緒需求,不好說互不影響,只能說毫不相干,正如一個困倦已極的人準備睡覺,你在他耳邊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曲子很震撼,聲音也不小,但你一定會納悶,他為什么會把拳頭放你臉上。另外,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吃砂鍋時點酒水,客單價一旦吃上去,顧客就會不滿,因為他用逛酒吧的錢吃了頓快餐,感覺不值。
就像多年前爆火的“泡面小食堂”,有點店高峰期時一天能賣出幾百碗泡面,如今,能賣50包已經算萬幸,場景不對,需求也不對,想用氛圍調性之類的感受去支撐一個品類或品牌,幾乎是天方夜譚,畢竟,大家越活越清醒,都對一些網紅品類“祛了魅”,嘗嘗可以,復購不可以,選擇品牌店沒錯,但我更鐘情平替。
江西小炒也好,生料爆炒也罷,他們火爆的原因更多傾向于便宜好吃出餐快,如果非說有煙火氣,也沒毛病,話說回來,哪個餐廳沒煙火?又不是泡面食堂。
居民儲蓄一直上漲,無論是公家還是私人的投資也越來越謹慎,保本就是勝利,更別提買氛圍感了,“我的錢,真有用”。
◎最近火起來的生料爆炒
仔細回想這幾年爆紅的品類,不難發現,但凡一個品類發展得好,就會有大聰明跳出來做“升級”,不是改裝修,就是加品類。
像火鍋,衍生出酒吧烤肉咖啡檔口就已經很奇怪了,還有的竟然加起了KTV電影院和密室逃脫,你瞧,不自信的人才會不斷地往自己身上貼標簽,生怕別人看輕了,然而,越努力越辛酸,不斷拉長的產品線會活活拖死一家店。
砂鍋去年爆火,今年就開始有人跳出來吶喊“+酒吧”,幸虧天水麻辣燙和冒烤鴨夠短命,不然,現在估計能“+足浴”。
◎還挺好看
從消費心態上講,大眾更看重實用、實惠,不求低價高質,中價高質也能接受,人們更希望一針見血的品類,少些虛頭巴腦的附庸功能;
從消費習慣上看,大眾更傾向單一并做透的品類,專店專職,小而精最好,因為“小”意味著,不必花那么多錢;
從消費結果上看,有料火鍋、自助火鍋、一人食火鍋,仍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不必在原有品類增加其他項目,將一個點做透即可,比如做自助火鍋,把供應鏈搞明白,基本就成了;做一人食火鍋,把SKU選清楚、定價搞好,基本也成了一半。
最后
在低欲望時代,人們為情緒買單的頻率會逐步降低,因為他們時常會感到“無趣”,這種心態無關產品好壞,主要是跟時代有關,對未來的不確定和迷惘,大眾的多巴胺一直在減少。
在供過于求的市場上,你很少看到眼前一亮的產品,多方的刺激,使得“消費閾值”越來越高,不下猛藥,大眾就不肯出錢,但這又是雙輸的局面。
但這種狀態并非無解,而是需要一段漫長的恢復期,在這期間,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斷把長板磨得更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